蝴蝶效应:一场欧洲的克里米亚战争,最终让未参战的中国吞下恶果

芊芊子吟 2025-01-07 10:43:21

无论是在什么时候,都不能忽视细微的动作所带来的变化。

尤其是对于一个国家来说,往往会牵一发而动全身,需要时刻警惕。

谁能想到,在历史上,远在欧洲的一场克里米亚战争,不仅把中国卷了进去,还让没有参与这场战争的我们付出了惨痛的代价。

那么具体是怎么回事儿呢?

惨痛的代价

“蝴蝶效应”是非常著名的一个哲学词汇,在这个哲学概念中,人们经常会拿一只轻轻扇动翅膀蝴蝶结果给遥远的另一地带来了巨大的狂风来举例。

其本质涵义指的就是一个看起来不起眼、特别微小的动作,却能引发一系列连锁反应,最后酝酿成为一场大灾难。

其实,“蝴蝶效应”并不假,这种反应经常能在现实里看到,就连我们国家都深有体会,惨遭波及。

在19世纪,中国已经闭关锁国了多年。

对于外面的世界几乎是一概不知,总以为自己还是那个高高在上的大国。

殊不知外界早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反而是中国在清朝统治者的统治下,愈发的腐朽和衰落。

毕竟彼时的中国拥有庞大的资源,不仅自己就可以满足自己的需求,还能轻轻松松出口国外,让其他国家根本找不到进入中国市场的理由。

长时间的贸易逆差,使得国外许多国家产生了不满的情绪。

它们开始通过一次两次的试探,来看看究竟有没有能力扩大中国的市场。

结果几番试探之后,这些国家发现中国只不过是一只“中看不中用”的纸老虎,随后便展开了侵入,试图划分我们国家的土地以及资源。

从1842年的鸦片战争开始,再到第二次鸦片战争、八国联军侵华等等,当时的中国面对西方列强的武器压根儿无力反抗。

清朝也遭遇了“滑铁卢”,引以为傲的大业在列强面前根本不值一提。

在那段时间,我们国家签订了一系列的不平等条约,中英的《北京条约》、中法的《黄埔条约》等等。

甚至俄国见到此情此景,也横插一脚,强迫我们与俄国签订了《中俄北京条约》。

实际上,俄国是非常狡猾的,当时的战争我们自顾不暇,和拥有先进武器的英国和法国实力悬殊颇大,仅仅凭借冷兵器以及人肉肯定是对抗不了多久的。

这个时候俄国就做起了中间的“老好人”,与英法粗暴掠夺的行为不同,俄国承诺愿意为当时的中国提供帮助,卖给我们大量的武器,也愿意在中间调和中国和这些国家的关系。

可是,天上没有白掉的馅饼,没过多久,俄国人的野心和目的就暴露在我们眼前。

俄国这位“和平使者”抛下了所谓的和平,不断诱使我们国家与其签订不平等条约,完全抛弃了之前签订过的《尼布楚条约》。

根据相关历史资料的不完全统计,俄国前前后后总共拿走我们国家一百五十多万平方公里的领土,有些归还回来了,有的区域到现在都还没还回来,甚至希望渺茫。

蝴蝶效应的源头

事实上,俄国之所以有了之后一连串的活动,主要是因为它在其他的战争中战败了,急于寻找一个国家转移危机,顺便谋取利益来弥补其在之前战争中产生的损失。

要知道,俄国在当时也算是很强大的一个帝国,是哪一场战争能让勇猛的俄国落于下风,那也只有克里米亚一战了。

在十九世纪中期的时候,欧洲有一个非常辉煌的帝国,名叫奥斯曼土耳其帝国。

只是因为这个帝国的统治不那么有效,国内四分五裂,几乎是名存实亡,很多周边国家都虎视眈眈地盯着它。

但是由于奥斯曼帝国处于亚、欧、非三个板块儿的交界之处,国土面积非常大,周边连接着众多国家,临海有港口,交通便利,资源雄厚。

这独特的地理位置,不仅是它招来许多国家觊觎的问题所在,也是它明明已经名存实亡却一直没有被灭的重要原因。

不过就在众多国家持观望态度的时候,有一个国家率先出头了,那就是逐渐崛起的俄国。

它出手的原因很简单,目的就是为了拓展它的国土。

为了这个目标,当时的俄国采用了“先礼后兵”的态度,先跟奥斯曼土耳其提出了某些利益上的要求。

奥斯曼帝国那边自然明白俄国是什么意思,防止自己国家被俄国占领,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始终和对方周旋,迟迟不肯答应。

等到后面,沙俄自己先沉不住气了。

于是在公元1853年的时候,俄国便找了一个借口。

俄国他们有一个教派,这个教派当然在奥斯曼土耳其也存在,俄国认为,他们的教徒在奥斯曼土耳其需要受到保护。

并且希望奥斯曼能够以正式盖章的方式,确认在奥斯曼境内的所有改教众,都应该享有特殊保护权。

为什么俄国找出个这样的借口呢?

正巧奥斯曼是一个十分复杂的一个地儿,随着来往的人口增多,宗教的派别也变得多样起来,不同的教派有不同的文化,难免会有冲突。

不仅如此,俄国还要求在奥斯曼帝国里面设立一个保护区来保护这些教徒。

结果这项要求直接被奥斯曼帝国给拒绝了,俄国一看,这下更有了理由,直接开始了与奥斯曼的战争。

一开始的确是俄国占据上风的,接连在很多场战争中都碾压奥斯曼土耳其。

可是英法并不希望俄国彻底占领它,这两个国家不约而同的加入了奥斯曼土耳其的阵营,向俄国发起了战书。

有了英法等欧洲国家的加入,即便是沙俄的实力再怎么强大,也无法与众多国家在内的奥斯曼阵营所对抗。

况且在战争进程中,奥地利和普鲁士通通宣布中立,背叛了原本在同一联盟的俄国。

基于以上种种因素,俄国最终难逃失败的命运。

俄国的转变

克里米亚战争对俄国来说毫无疑问是一次敌多我寡的战争。

当然,除了参战国家数量方面的这个原因之外,俄国失败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作战工具的差距。

在战场之上,英国和法国拿出来的武器,几乎都是先进装备和军舰。

沙俄看到英国、法国等欧洲军队的时候,那些装备不仅摧毁了他们的武器,更一步步摧毁了他们士兵的内心。

经历了克里米亚战争之后,俄国开始思考,究竟需要通过什么样儿的方式才能在国际上占有一席之地呢?

毕竟仅仅是一场克里米亚战争,就给沙俄带来了不可估量的损失。

他们得把之前占领奥斯曼土耳其的土地交出去,还赔上了大笔的金钱。

换个思路,那就相当于不仅俄国与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的这场仗白打,还倒贴出去了一大堆东西,简直是“赔了夫人又折兵”。

尽管俄国在认识到现代化程度上的差距之后,迅速做出了改变,迈向了研究当中。

不过,几百年的差距又怎是短期内能够改变的事儿?

俄国与英国、法国等西方国家的鸿沟越来越大,他们担心按照这种趋势发展下去,有一天俄国会像奥斯曼土耳其一样,陷入被划分的被动命运之中。

对此,为了不变成“砧板上的鱼”,俄国秉持着不能在技术上弥补,就通过其他方式提高自己国家的实力。

那么具体是什么方式?就是不断的扩张。

显然因为一次克里米亚战争的失败非但没有阻止俄国的野心,反而让其更加坚定了这条出路。

可是,要知道,这种办法放在西方的那些欧洲国家身上是没有效果的,毕竟人家实力摆在那儿不用说。

况且才刚刚结束了克里米亚一战,英法他们就迅速恢复过来发起了第二次鸦片战争,这种状态让俄国望而却步,更刺激了它。

所以,为了不消耗大量的人力、物力等资源,俄国就近考虑,将目光转移到了它的邻居,也就是我们国家身上。

这也是为什么克里米亚战争明明远在欧洲,而且我们都没有派兵参与到其中,却给我们带来了极大的影响与伤害的原因。

俄国不费一兵一卒,就从我们国家得到了好处。

不过,从之前的历史经验和教训来看,惟有自身强大起来,才会有对抗的实力。

国际形势千变万化,强大自己才是立足的根本。

对此,大家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留言。

0 阅读:822
芊芊子吟

芊芊子吟

一眼万年,看遍古今中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