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蜂博士”上门拆蜂巢,动手前先“请它们喝酒”

新黄河 2024-10-31 17:51:18

在这个秋冬季节,一个高42厘米、周长78厘米的胡蜂巢里,仍有2100余只蜂蛹等待孵化。

10月29日,长江日报记者现场见证了拆解胡蜂巢这一幕。

墨胸胡蜂。记者金文兵 摄

“太可怕了,这些蜂子从我眼前飞过……”武昌区团结大道长城嘉苑小区居民万女士向记者描述她遇到的惊心一幕。

原来,小区一处工具房屋檐下结有一个巨大的圆球状蜂巢。

何瑞正在收集墨胸胡蜂样本。记者金文兵 摄

“摘蜂博士”何瑞携带专业防护服、捕虫网等工具,应约来到该小区。记者站在距离蜂巢3米远的相对安全区域,亲眼见证一个蜂巢如何被摘除。

只见何瑞先用卷尺测出蜂窝距离地面3.8米,做好记录,然后剪除粘结在蜂巢上的2根竹枝、1条藤蔓,用一团纸巾堵住蜂巢入口,再用注射器往巢中注入20毫升高浓度白酒,请它们“喝酒”,最后用一个黑色塑料袋套住蜂巢,一个完整的蜂巢就被取下了。

墨胸胡蜂的蜂蛹。记者金文兵 摄

何瑞鉴别,这是墨胸胡蜂,城市中最常见的胡蜂,常在树枝、屋檐和窗檐下筑巢。

为了弄清更多细节,记者将这个蜂巢冷冻一晚后进行拆解。

蜜蜂在树枝上聚集。何瑞 供图

这个蜂巢高42厘米,周长78厘米,重0.65公斤。外观为一片片鱼鳞状结构,很轻很薄。

“这些胡蜂掌握了‘3D打印技术’,将枯木嚼碎,然后混合唾液一点点‘拼接’,形成了这么精致的巢。”何瑞介绍。

墨胸胡蜂的蜂脾,共有7层。记者金文兵 摄

打开蜂巢,里面共有7层巢脾,第2层至第5层有较多的白色丝绸状“外套”,在这些规整的六边形巢室里,“住”着一个个白色的蜂蛹以及即将羽化的浅黄色和黄色胡蜂。

记者数了一下,白色蜂蛹共有2100余个,最小的幼虫只有芝麻粒大小。

蜜蜂在柜中筑巢。何瑞 供图

何瑞从小喜欢生物,曾就读武汉大学生物专业,一直读到博士,是武汉生态环境十佳志愿观察员,目前从事生态保护、野生生物危害防控及企业ESG(环境、社会和公司治理)工作。近年来,他持续义务帮助周边居民处置蜜蜂、马蜂、胡蜂等蜂窝,被大家称为“摘蜂达人”“摘蜂博士”。

今年以来,他义务摘除蜂窝72个,其中最多的就是胡蜂,有60个。

何瑞说,城市中,这些蜂类的筑巢地也奇特。比如,有户人家长久没有住人,业主回家一看,衣柜里流淌出来了蜂蜜,原来里面有一个巨大蜂窝。

“摘蜂博士”何瑞。 记者金文兵 摄

铁塔、空调外机、户外设备柜、小木屋和窨井也是蜂类青睐的筑巢位置。蜂类在人类设施上筑巢常常影响人类生活,损坏设备,甚至威胁有关人员的生命安全。每年都有许多空调维修师傅被胡蜂蜇伤。

因胡蜂有一定危险性且无处安置,摘除蜂巢后,何瑞留取几只样品用于研究,其他予以杀灭。中华蜜蜂性格温顺,他就尽量完整保留蜂巢,将蜜蜂带到郊外,用自制蜂箱养起来。

今年,他救护的蜜蜂约有15万只。

陆马蜂在窗檐下筑巢。何瑞 供图

如市民遇到蜂类,该怎么办?何瑞介绍,如果在小区、公园里见到蜂巢,一般不用处理,只要保持2—3米远的距离就十分安全。就算蜂类在窗檐筑巢也不用害怕,关上纱窗就能和平共处。遇到蜂类在身边飞舞的,不要拍打,尽量保持不动,静待蜂类离去。

此外,所有蜂类都喜欢糖,喝了奶茶、吃了水果一定要及时清理餐具,并洗手擦嘴,否则可能吸引蜂类。

记者:金文兵

来源:九派新闻

0 阅读: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