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位大人物大打了一架,后来一人成开国上将,另一人成正国级领导

养儿育女日记 2023-03-20 12:23:54

如果您喜欢这篇作品,欢迎点击右上方“关注”。感谢您的鼓励与支持,希望能给您带来舒适的阅读体验。

1937年,时任长江局秘书长的李克农正在驻点巡视,忽见一黑影闪过.

当时正处于全面抗战爆发的前后,敌对势力活动频繁。李克农于是警惕地跟了上去,二人厮打在了一起。

直到最后两人才化解了这场误会,与李克农厮打的人正是后来的国务院副总理、正国级领导陶铸。

那么,陶铸为何要闯入秘密驻点?二人又有着怎样的传奇人生和不解之缘呢?

特工之王李克农

李克农出生于安徽芜湖市的一个普通家庭,父亲是一名海关职员,芜湖也成为了李克农少年时期的成长之地,他自幼在那里求学念书。

时光荏荏,此时已至15岁芳华之年的李克农已成了一名翩翩少年,脸上还带着些许稚气,与他稚嫩脸庞形成对比的是他那坚毅的眼神。

此时的他迈进了当时同盟会的安徽聚集地、安徽辛亥革命的发源地、当时芜湖有名的教会学校——圣雅教会中学的校园。

在那里李克农开启了他新的学业,并且饱受先进革命思想的熏陶。

3年后的李克农已然成年,他完成了学业走向了社会。李克农在《通俗周刊》任职,担任发行工作。

本来的他有可能在普通岗位上安稳工作、安稳生活,然而1917年的一场大事件却打破了这一平静。

时年6月,当时的大军阀张勋以调停为名率兵入京,野心勃勃的他企图将溥仪变为棋子和傀儡,以此掌控权力,实现自己的狼子野心,史称张勋复辟。

受此影响,李克农再次回到了他从小生活之地芜湖,不过一年后他的人生又再次发生了转折。

1926年,李克农加入中国共产党,开启了他的传奇一生的新篇章。

在上海工作期间,李克农结识了他的昔日老友共产党人胡底,并通过胡底结识了中共秘密党员、同时也是上海无线电管理局局长徐恩曾的私人秘书钱壮飞。

说起这个无线电管理局,可是大有来头。

无线电管理局其实是国民党的特务机构,钱壮飞了解了李克农的情况后二人相谈甚欢,也给他介绍了当下特务机构的情况。饱经先进思想熏陶的李克农了解情况后,也希望投身其中。

钱壮飞告诉了李克农当前组织正在扩充人员的现状,李克农回来后立即将表达了自己想要进入国民党无线电管理局。

以此获取更多情报的想法报告了中共党中央,此想法获得了周恩来的重视。

当时钱壮飞已成为局长徐恩曾的私人秘书,再安排人进去在国民党特务机构中建立共产党特别小组是可行的也是非常必要的。

谨慎考量后,周恩来当即表态“同意李克农同志报考,把它拿下来! ”。

李克农得知后挑灯夜读,通过公开招聘以第一名的成绩顺利打入了国民党上海无线电管理局内部。

并通过娴熟的业务水平和高超的文字功底,取得了局长徐恩曾的信任担任要职,掌握了全国的无线报务员,可以说是重要之极。

于是,在周恩来的部署下,李克农、钱壮飞、胡底三人成为特别小组的核心,李克农为小组组长,被称赞为“龙潭三杰”。

不过很快,他们就遭遇了重大危机。

千钧一发

1931年中央特科负责人顾顺章被捕,国民党方面对其进行了审问。

一番审讯后顾顺章的身份让他们大为惊诧,“眼前这个看起来并没有那么起眼的角色竟是中共特科的一号人物顾顺章?”

接下来的审问更让国民党方面喜出望外。

顾顺章被捕后随即叛变,表示自己知道中共机关领导的住址,并且掌握地下工作者的所有名单,愿意协助国民党一网打尽。

但他也提出条件,要亲自见蒋介石面谈,不能通过电报传送信息以免被卧底截获。

但是当时的侦缉处长蔡孟坚难以掩盖内心的喜悦,向徐恩曾发送电报并向上告知喜讯。

不料此事被钱壮飞截获,得知此事的钱壮飞也着实吓了一跳,并迅速告知了李克农。

李克农想尽了一切办法将此事报告了党中央,于是即刻组织转移。

见到蒋介石的顾顺章叛变之心已呼之欲出,当即将所有情报和盘托出。

于是国民党方面军的陈立夫、徐恩曾带着顾顺章和大批的军务赶赴上海准备进行一场“大搜捕”。

并叫嚣着:“活捉周恩来”。可第二天清早当他们赶到目的地时,此时已是人去楼空,众人只得呆立在原地。

此次转移的领导包括周总理、邓小平、陈云、陈赓、叶剑英等,可谓是千钧一发。

李克农和钱壮飞成功化解了一场危机,不过新的危机转瞬即至。

1941年1月18日,一份来自毛主席致周总理的急电扯破的平日的宁静。

原来,皖南事变后,桂林办事处成为了众矢之的,国民党方面欲除之而后快。

当时的李克农担任第十八集团军总部秘书长兼任桂林办事处处长,周总理得知后立即向李克农连发数电,令其疏散并撤回重庆。

李克农满载着人员和物资踏上了撤退重庆的征程,当时的桂林到重庆一路都要面对国民党特工的围堵和盘问。

李克农急中生智戴上了印有“十八”二字的第十八集团军臂徽。

盘查的特工看到臂徽,又见李克农镇定自若、不怒而威,误以为是国民党十八军司令部秘书长陈诚,于是放行。

李克农一行几经辗转顺利抵达重庆,后来周总理得知后笑赞:

“今天有克公李克农,也过五关斩六将,千里单骑走重庆!”这之后李克农也是被委以重任,不辱使命。

1941年中共中央情报部成立,毛主席亲自提名李克农为副部长。

毛主席曾和李克农一家吃饭,期间半开玩笑地问到李克农女儿:“知道你父亲是做什么工作的吗。”

李克农女儿随口而出“桂林办事处处长啊”,毛主席听到后大笑道:“不对、不对,你父亲是个大特务。”

这之后李克农参与并领导了许多情报建设工作,建立和完善情报系统,这些情报也为党中央的许多决策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1949年新中国成立,当时外交部副部长一职空缺,周总理说:“没错,就他了”。

1954年,李克农出席会议讨论朝鲜问题,与美国代表团代表谈判对峙不落下风,展现了高超的外交谈判技巧。

这中间还有一段小插曲,就是李克农与后来正国级领导陶铸的“不打不相识”,这也成为了后来的一段佳话和趣事。

正国级领导陶铸

1933年,一名共产党人只身前往上海,准备在中共中央机关开始工作。

但是因叛徒出卖被捕判处无期徒刑,在狱中敌人劝谏他信仰三民主义,这样甚至可以在国民党被委以重用,。

他却坚定地回答“就是杀了我,我还是信仰共产主义。”这个人就是陶铸。

陶铸出生在湖南祁阳县的一个普通乡村,他的父亲有着很深的文化素养,陶铸在父亲的教导下耳濡目染。

1925年来到了广州,并进入黄埔军校学习。

在黄埔军校的学习过程中,他对中国的未来也有了自己的想法,并找到了自己的革命信仰,在周恩来的介绍下,陶铸加入了共产党。

后来陶铸参加了南昌起义,当时的他刚加入共产党不久,周围的人只知道他有文化,觉得他是文绉绉的书生形象,很难和勇猛这类的词联系起来。

可当真正到了战场和行伍后,周围人才意识到自己的错误。

当时枪炮声四起,情况危急,久经战事的队友也不免心生胆怯,陶铸却一往无前,仿佛是一面旗帜,引领着队伍不断冲锋,全然不顾自身的安危。

战友们不禁感慨“起义前觉得他只是有点书生意气,打起仗来才知道他真的是不要命!”

起义结束后他回湖南老家,任中共祁阳县委军事委员,后转入地下工作。

1930年,正在处理日常事务的陶铸突然听到了外面的喧嚣之声,不一会就有人报告因为叛徒的出卖,大批的国民党军警特务冲进了驻地。

将当时的中共厦门市委书记刘瑞生、团省委书记陈柏生等在内的40位重要干部抓走并关进了监狱。

陶铸时任福建省军委秘书,于是他便并和当时的省委书记罗明等人苦思营救之策。

陶铸等人先是在监狱附近探查,熟悉周围的风土人情以及地形地貌。

紧接着在鼓浪屿设立了秘密基地,讲解周围的地形,培养特工人员,为之后的劫狱做准备。

历时3个月,陶铸认为时机已然成熟,于是率领队伍开始部署实施劫狱工作。

1930年5月25日当天,陶铸率领由11位精锐组成的队伍潜入思明监狱,经过精密谋划顺利救出了40余名被捕人员。

当他们凯旋时,周围人都惊讶不已,因为所率人员无一伤亡,并且从开始行动到顺利救出被捕人员,陶铸竟然仅仅只用了10多分钟......

不过没过多久,陶铸便迎来了他人生中的一次大劫。

不打不相识

1933年,陶铸只身一人来到了上海的中央机关工作,但他不知道的是,有叛徒早已将他的行迹告诉了国民党当局。

于是等待他的就是冰冷的牢栏,在国民的特务监视下他被押解到了南京,锒铛入狱。

当时的他被判处无期徒刑,如果不出意外,他的后半生只能在监牢中度过。

当时狱中的敌对分子都对他威逼利诱,希望他改变信仰投身国民党,陶铸却坚定不移地坚守共产主义。

在此期间他阅读书籍,深入研究共产主义思想,并不断与狱中的敌人斗争,4年后陶铸终于迎来了光明。

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经过党组织的努力和交涉,陶铸被营救了出来。

说来也是巧合,在这营救过程中不断周旋谋划的,正是长期进行秘密特工工作的李克农,为营救陶铸李克农可谓煞费苦心。

陶铸知道后也是对李克农非常感激、钦佩,甚至在出狱之后,专程登门拜访想要表达对李克农的感激之情。

好巧不巧的是,当天李克农正好出门执行任务去了,于是二人便没有谋面成功,这段不解之缘也就此展开。

出狱后的陶铸首先想到的就是继续支持和投身共产主义革命事业,于是便到了中共中央长江局,想要找周总理安排新的工作。

事关机密同时为了避免敌对分子的破坏,长江局的秘密驻点便设在了董必武会馆内,馆内更是守卫森严,一般人不允许进入二楼。

说来也巧,当时担任长江局秘书长的正是李克农,这也便引出了两位“大人物”的大打出手。

一天傍晚陶铸到了长江局,径直朝着二楼走去,因为当时在湖北省委工作,并且经常往来,门卫也就没有多加阻拦。

巧合的是当时的李克农正好来到了长江局检查工作,发现一个黑影急匆匆的朝着二楼走去。

李克农端详了下对方发现并不认识,出于职务的敏感,以及多年特工工作的直觉,他赶忙上前伸手拦住了对方“你找谁?”

陶铸看到一个戴着眼镜的陌生人拦着自己,脾气也上来了,他硬要进去,。

但是李克农就是拦着不让,于是二人便在走廊起了争执,以至大打出手,当时李克农的眼镜都被打掉了。

厮打的动静引起了周围人的震惊,很快争吵的声音引起了其他人的注意,。

他们出来后打开手电,发现长江局秘书长与中共湖北省委领导扭打在一起,二人分别说了情况。

这时周围人才知道原委,忍不住笑了出来,并介绍了彼此的名字。

李克农和陶铸二人一听到对方的名字,瞬间呆立在原地,而后两人都忍不住哈哈大笑了起来。

正所谓“不打不相识”,这事也成了二人日后交谈中的一件趣事。

新中国成立后陶铸先后担任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毛主席曾办开玩笑地评价他:“是党内的一头牛,有股牛劲,也有牛脾气”。

结语

1962年,开国上将李克农在北京逝世,1969年正国级领导陶铸在合肥逝世,共和国痛失两名元勋,从“不打不相识”到惺惺相惜,李克农和陶铸有着同样的特点。

他们都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坚定的共产主义者,在国家和党面临战争和威胁上的紧要关头。

他们都勇敢无畏、挺身而出、舍生为死,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都不愧为“民族的脊梁”,不愧为“共和国之光”。

参考文献:

1李克农|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2长江局“鸡鸭科长”回忆:李克农为保护周恩来,故意摔碎底片|《中共党史资料》

0 阅读:35

养儿育女日记

简介:分享育儿经验,感谢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