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经钩考】中医的阴阳五行理论是科学吗?
金栋按:编纂成书于汉代(或以后时期)的今通行本中医经典《黄帝内经》说:
①“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素问·阴阳应象大论》),
②“五运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素问·天元纪大论》),
③“天地之间,六合之内,不离于五,人亦应之”(《灵枢·阴阳二十五人》),
④“天地之间,六合之内,不离于五,人亦应之,非徒一阴一阳而已也”(《灵枢·通天》)。
一部中医经典《黄帝内经》,一部中医经典《黄帝八十一难经》,阴阳五行理论无处不在,所以戴着阴阳五行的头脑去读《内经》《难经》则无往而不适。阴阳五行理论,至今仍然指导中医临床诊治疾病。那么,她是医学、还是哲学?是玄学、还是科学?可谓众说纷纭,“仁者见之谓之仁,知者见之谓之知”(《周易·系辞传上》)。实际上,中医阴阳五行理论属于自然科学范畴,当然是科学了!
据现代相关学者考证,阴阳五行理论源于史前天文历法,用于表示年、月、日等时间历法概念,“天文历法中的阴阳五行,一可以重复,二可以实证,三可以测量,四可以定量”(刘明武《换个方法读内经》),是真正的科学,与玄学毫不相干,可谓“百姓日用而不知”(《周易·系辞传上》)。
天文历法中的阴阳五行,以黑白点洛书、河图符号表示。
(1)洛书中的十月太阳历
洛书中之阳数(白点)布于四正,阴数(黑点)布于四隅。十月太阳历,则隐藏于阴阳二数(黑白点)之中,即
阳数三论春季72天(东方)
阳数九论夏季72天(南方)
阳数七论秋季72天(西方)
阳数一论冬季72天(北方)
这里的四个72天,分布在洛书之四方——东、南、西、北。
阴数八论冬春之间18天(东北隅)
阴数四论春夏之间18天(东南隅)
阴数二论夏秋之间18天(西南隅)
阴数六论秋冬之间18天(西北隅)
这里的四个18天,分布在洛书之四隅——东北、东南、西南、西北。
四正(72*4=288天)+四隅(18*4=72天),即288+72=360天。四个阳数四个阴数表达了360天。剩余5~6天是过年日。
洛书符号表达的是上古时期十月太阳历法,天干有十(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以计月序,地支十二(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或十二生肖(鼠牛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狗猪)循环递次以记日序。乃“干支与阴阳五行”之本源,如下说:
①十月太阳历对五行之解释:十月太阳历一年360天分五季(时),用五行木火土金水表示,即春季是木,夏季是火,季夏是土,秋季是金(铜),冬季是水。一季72天,五季360天,剩余5~6天为过年日。五季即是五行(运)、五气(五种季节气候)。行,运行、循行,替天行气之义。太阳历一年平均是365.25天。一可以重复,二可以实证,三可以测量,四可以定量。
②十月太阳历对阴阳之解释:阴阳之解释有两种,即月分阴阳与年分阴阳。十月太阳历每季两个月,月分阴阳,奇数一、三、五、七、九月为阳,偶数二、四、六、八、十月为阴。年分阴阳,前(上)半年为阳,后(下)半年为阴。一可以重复,二可以实证,三可以测量,四可以定量。
③十月太阳历对天干之解释:十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表达的是十个月的月序,依次为甲月、乙月、丙月、丁月、戊月、己月、庚月、辛月、壬月、癸月。
十天干分阴阳,甲、丙、戊、庚、壬月为阳,乙、丁、己、辛、癸月为阴。
十天干配五行,甲乙配木,丙丁配火,戊己配土,庚辛配金,壬癸配水。
一可以重复,二可以实证,三可以测量,四可以定量。
④十月太阳历对地支之解释:十月太阳历每月36天,分三旬每旬12天,用十二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或十二生肖(鼠牛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狗猪)循环递次以记日序。依次为子(鼠)日、丑(牛)日、寅(虎)日、卯(兔)日、辰(龙)日、巳(蛇)日、戊(马)日、未(羊)日、申(猴)日、酉(鸡)日、戌(狗)日、亥(猪)日。
十二支分阴阳,子、寅、辰、午、申、戌日为阳,丑、卯、巳、未、酉、亥日为阴。
十二支配五行,寅卯配木,巳午配火,丑辰未戌配土,申酉配金,亥子配水。
一可以重复,二可以实证,三可以测量,四可以定量。
(2)河图中的十二月历
河图中奇、偶之数则是阴阳结合。十个奇、偶数分五组分布于四方与中央,十二月历则隐藏于五组阴阳之数中。
三八论春季90天(90-18=72天)
二七论夏季90天(90-18=72天)
四九论秋季90天(90-18=72天)
一六论冬季90天(90-18=72天)
五十论长夏(每季之末各18天,18*4=72天)
三、八结合,一奇一偶,一阳一阴,表达春季五行之木;
二、七结合,一偶一奇,一阴一阳,表达夏季五行之火;
四、九结合,一偶一奇,一阴一阳,表达秋季五行之金;
一、六结合,一奇一偶,一阳一阴,表达冬季五行之水;
五、十结合,一奇一偶,一阳一阴,表达长夏五行之土。
五组奇、偶之数,一可以表达五方——东、南、西、北、中,二可以表达五季(五行)——春(木)、夏(火)、长夏(土)、秋(金)、冬(水)。五季五行融合在这五组奇、偶之数的组合中。一年360天,加上剩余5~6天过年日。五年闰两个月,平均下来,一年的时间长度仍然是365.25天。河图以极其简易的方式,表达了一年十二个月。
河图符号表达的是十二月历,十天干记日序,十二地支记月序。一可以重复,二可以实证,三可以测量,四可以定量。
据中华民族相关史料传说及古籍文献记载与地下出土文物等,伏羲氏是中华民族人文始祖之一,三皇之首,故古代一切发明创造多归功于、或托名于亦神亦人的伏羲氏。从而有伏羲氏画八卦(《周易·系辞传》)、列八节(战国·尸佼《尸子》)、制历法、创建甲历(宋·刘恕《资治通鉴外纪》、刘温舒《素问运气论奥·序》)之说。
据中国最早的数理天文学著作《周髀算经》及相关史料传说、古籍文献记载、地下出土文物等,上古时期伏羲氏(女娲氏、神农氏)仰则观天文天象,历日月星辰,俯则察地理地形,涉山川河泽……,手持圆规方矩,建立周天测量度数,画八卦而列八节、制历法、定八方等,以北极星(北斗七星)斗柄(天帝、太一、北辰、太极)旋转一圈所指方向,划分一年四时八节二十四节气(十二月),推步一周天为365度四分度之一(365.25度),属古代天文历法的科学内容。这是因为“一可以重复,二可以实证,三可以测量,四可以定量”,是真正的科学!
《黄帝内经》在汉代属于“方技”之学,乃“生生之具”,使生命生存延续之工具、技术与方法,属生命医学。
要之,中医阴阳五行理论源于史前天文历法,用于表示年、月、日等时间历法概念,是真正的科学,与玄学毫不相干。而阴阳五行理论成为哲学概念,是春秋战国秦汉以后之事。汉代中医经典《内经》《难经》等传承上古阴阳五行理论,恰逢此时作为哲学概念,以之推演中医生理功能、病理变化及临床诊治与预防养生等,属生命医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