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闲饮茶!520万佛山人的喜爱终于入选非遗

洞见报告 2022-06-01 12:44:26

相信不少佛山人都刷到过这个视频:一位讲粤语的大叔经常在下午3点多的时候,发个视频,喊大家停下手里的工作,去饮茶。

▲图源网络

今天要说的就是,我们的“广府饮茶”正式被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

这个消息引来了不少网友的热议:

@佛山土著:以后喝茶,就可以说是去体验非遗文化了。

@爱斯基摩:去饮茶,不是为了吃,主要是为了传承。

@容桂Eason:讲真,我条命都是早茶给的。

@大沥潇洒哥:我绝对是饮茶的拥趸。带上全家老小、亲朋戚友,一边“叹茶”,一边“吹水”,写意的一天就此开始。

其实,佛山人饮早茶早就已经成为了习惯。

▲图源网络

“唔饮茶,点样吹水啊?”

老人们可以一份报纸,一盅两件,就在茶楼坐一上午,乐得清闲。

亲人们可以一家小聚,话话家常里短,“一家人最紧要是齐齐整整”。

知己好友,几盅茶水、几碟茶点下肚,上至事业情感,下至鸡毛蒜皮,无所不谈。

进,可以诗词歌赋温文尔雅;退,可以同声同气互爆粗口,这种氛围和环境,其他场合是不能比拟的。

▲图源网络

“一盅两件”可以说是佛山人饮茶的标配,饱满的虾饺、软糯的凤爪、松软的叉烧包…

一顿又正又地道的早茶味道,真的可以唤醒一个佛山人的灵魂。

▲图源网络

01

早茶的起源

广东人上茶楼饮早茶的习俗,可以追溯到清朝,至少有百年以上的历史。

早茶的整个历史过程是茶馆—>茶居—>茶楼。

▲图源网络

根据史料记载,在清朝咸丰、同治年间,佛山、广州等地方开始就有“厘馆”了,因为茶价只收一厘或者二厘,所以就叫“一厘馆”或者“二厘馆”。

当时的茶馆相当简陋,上面是用树皮做顶,中间是用竹木搭建,下面就摆几张木台木凳,旁边再生个炉子,炉上放一煲白粥,再卖些芋头糕、松糕、钵仔糕,开口处挂一个木牌子,上面写着“茶话”。

老板兼伙计摇着蒲扇,招徕过往行人,这便是早期茶馆的雏形。

茶馆就是一个给劳苦大众提供一歇脚叙谈,吃东西的地方。因此,多开在街市、鱼栏、果栏、码头等贫民聚集的地方,有丰富的客源。

▲图源网络

后来出现了“茶居”,“居”就是“隐”,即躲起来,也是为一些得闲的人提供消磨时间的好去处。

相比厘馆,茶居要高级些,饮茶也讲究许多。

再往后,茶居的规模大了,从“居”变成了多层的“楼”,便称“茶楼”。

▲图源网络

当时佛山经营茶楼的人,会买下一块地建几层高的茶房,然后全栋用来经营大型茶楼。

这时候的茶楼已经脱离了市井气息,装修得金碧辉煌,而且每层楼的茶价不同,愈往上走愈贵。

当时有一句老话叫“有钱上高楼,冇钱地下踎(蹲)”,意思是有钱的人上楼饮茶,普通的老百姓消费还是在厘馆。

此后,我们广东人便把品茗叫做“上茶楼”。

再后来,茶楼为了迎合达官显贵的要求,开始选用靓茶,并用山泉水泡茶。茶点的质量也精细起来,或马蹄糕或烧麦,或糯米鸡或叉烧包。

上茶楼叹茶吃点心的特色,逐渐固定为广东人的一种生活方式,得以代代传承。

▲图源网络

02

佛山人的饮茶文化

佛山人的茶市分早、午、晚三场。

早茶是重头戏,因为佛山人有早起的习惯,茶楼早上6点已经热闹起来,有人带着鸟笼逗乐,也有人边听粤剧边饮茶。

下午茶往往与商务活动有关,通常是约请客户一起边喝茶边谈生意。

晚茶实际上就是夜宵,通常就是晚上8点左右开始,约上三五知己去酒楼饮杯茶,点些点心休闲下。有些酒楼为吸引茶客,还搞些音乐茶座,让茶客一边品茶一边欣赏节目。

一盅两件,偷得浮生半日闲。

饮茶在广东又称为“叹茶”,意为享受,至今仍流传着“叹一盅两件”的口头禅,即享受一盅香茶,两件点心。

“叹茶”的关键在于“叹”字,这是早茶跟早餐的不同之处——吃早餐只为填充肚子,而早茶的着眼点则在于“叹”。

叹者,长长地舒一口气之谓也,悠悠然淡定享受生活。

一个“叹”字,凝聚了佛山人阔达的价值观,“茶薄人情厚”更反映出佛山人和气生财的性格。

叹茶,茶虽然是辅助,但对于正宗的粤式酒楼而言,也是有规矩的。过去,如果来茶楼光喝茶,叫“斋饮”,是要“双计”的,即多收一倍茶费。

茶叶一般都是普洱、胎菊、红茶、铁观音。

建议从普洱开始,刮油解腻的典范。茶汤如澄澈,入口香醇浓郁。

▲图源网络

服务员烹茶的手法娴熟,颇有表演的感觉在,沿袭百年的饮茶规矩,喝茶不能心急,等茶分好才能细品。

▲图源网络

问位点茶、茶水涮碗、揭盖续水、行扣茶礼、睇数埋单,已经成为了佛山茶楼文化中独特的饮茶礼仪。

下面说一下“叩茶礼”:

在别人替自己斟茶时,我们都会习惯性地以“右手食指与中指微屈”,叩击桌面以表“谢意”。

▲图源网络

其实,这里是有一段“古仔”的。相传乾隆皇帝下江南时,见广东人斟茶方式特别,于是学着给随从斟茶。随从十分惊吓,又不能行跪拜礼,怕暴露天子身份,于是以手指微屈向皇上行“跪拜叩头”礼,以后此手势发展成为感谢的表示。

叉烧包、虾饺、干蒸烧卖、蛋挞,则是名扬天下的粤式茶楼“四大天王”。

▲图源网络

广东人饮早茶,不仅仅是喝茶,已经演变成以吃茶点为主。如果缺了点心,早茶几乎没有了灵魂。

民以食为天,是刻在广东人骨子里的务实基因。

没有什么事情是一顿早茶解决不了的,如果有,那就再来一顿。

在我们佛山,很多时候见面临别前都会说一句“得闲饮茶”。

那么,“得闲饮茶”是什么意思?

其实,“得闲饮茶”就是大家有空喝喝茶,聊聊天的意思,也有“期待下次见面,别爽我约”之类的意思。

在我心中,这句尽管是客套话,但充满了我们佛山人友善大方的好意。

饮茶刚从广东传播出去时,很多人都不明白广东人为什么不能在家泡壶茶喝,还要特意跑出去外面喝茶。

后来,当饮茶文化完全铺开,许多人都对广东的这项饮食传统趋之若鹜,最后连老外也学着广东人说要“yam cha”,要吃“dim sum”。

03

没有什么可以阻止广东人叹早茶

无论发生什么事情,广东人的叹早茶习惯都是雷打不动的!

2018年,台风山竹侵袭、暴雨淹城......这一切都阻挡不了广东人喝早茶。

在网友拍摄的一段视频中,大水已快要浸没桌椅,但是,茶楼里面围坐着的广东人都是处变不惊,依然悠闲地喝着早茶。旁边的服务员穿着雨靴推着餐车走来走去。

▲图源网络

在广东人眼中:“台风天又如何?茶楼淹了又有什么所谓?有得食唔食,罪大恶极!”

2019年,一男子持刀闯入茶楼,茶客们合力制服歹徒之后,依然相安无事地饮茶。

在广东街坊钟意饮早茶的背后,其实是藏着乐观阔达的处世哲学。

从小到大,老一辈就教落:“天塌下来当被盖”、“淡淡定定有钱剩”。

广东人自信从容的气质是刻在骨子里的,遇到难事难题顶硬上,坚毅而笃定!

无论因疫情在家里蹲多久,广东人解禁后第一件事就是奔赴茶楼。

广东人钟意饮早茶,从恢复堂食的排队盛况和抢位速度可以体会到↓↓

▲图源网络

有个上海的朋友问我,是什么让广东人坚持去茶楼饮茶?

我说,其实,这种无形的动力之一是人脉关系的保养。老广们在茶楼交友不是一天两天,是以年为单位,一个人可能十年都在同一个茶楼喝茶,每天都见的人,见见还是舒服一点,这个叫心安理得。突然有人几天不见,可能是喜事,也可能不是好事。

04

叹茶的未来

虽然有不少人说:如今的年轻人起不了早床,很少去饮早茶的,早茶迟早会没落……

不喝早茶,也可以喝下午茶和夜茶的。况且,年轻人年纪大了以后,就会像爸爸妈妈爷爷奶奶一样喝早茶。

叹茶的形式会因不同人群而改变,但是不会影响它的传承。

以前,老一辈的人去叹茶,会拿着鸟笼,上面还盖着一块布,打开吹一下它,或者拿着一个茶壶听听茶楼里面的粤剧。

这种气氛是不会改变的,只不过以后可能会有不同的艺术形式,早茶文化还是会一代一代传承下去。

其实,作为明清时期中国四大名镇与“四大聚”之一,早期佛山繁盛的商业和手工业发展让佛山茶楼业由此兴盛起来。

上世纪初,茶楼遍布佛山各个角落。

在升平路,有英聚、金殿、新世界、德昌、天海、一品升等;公正路、普君墟一带则有三品楼、笑尘寰、福华、如珍、龙珍等;祖庙街内有凤林,上沙有利南,大基尾有洞天、正斗。

在漫长的岁月中,英聚楼、天海楼、三品楼、翠眉楼成为了佛山茶楼中的佼佼者,它们在佛山人的心目中,是久负盛名的老字号。

在茶楼饮茶,运气好时,食客还会遇见穿便装的马师曾、薛觉先、吕玉郎、罗家宝等著名粤剧大老倌。

在上世纪90年代,英聚楼、三品楼、翠眉楼陆续退出了市场,仅剩升平路上的天海酒家独撑场面。

今天就给大家回味一下佛山本土的“四大茶楼”吧!

【英聚楼】

▲图源网络

英聚楼旧址在升平路,曾经是佛山最老、最大的茶楼之一。它其中一道招牌菜是蟠龙大鸭,至今已经有100多年历史。

在上世纪50年代到80年代,去佛山大戏院看大戏,然后去大戏院边上的英聚楼饮茶会友,是许多佛山人逛升平路的固定行程。

粤剧名伶罗家宝在佛山大戏院唱完戏,就会到英聚楼饮茶会友。

那个时候,去英聚酒楼吃饭是很有面子的,一般人结婚都去那里摆酒席。

上世纪90年代初,英聚楼的生意开始变得惨淡,最后不得不关门大吉。

【三品楼 】

▲图源水印

三品楼旧址在公正路,始建于清朝光绪年间,距今有120多年历史。

三品楼最出名的是的柱侯鸡。相传120年前的一次祖庙庙会和秋色巡游,祖庙后边的三品楼客似云来。快收档前,一帮熟客到此宵夜,但是食材基本上用完,厨师梁柱侯思考片刻,亲自杀了一只鸡,没过多久,便将一碟色泽金黄的鸡端了上来。客人用了之后,感觉口味新鲜浓郁,大加赞赏,便提议用厨师梁柱侯的名字命名,自此三品楼“柱侯鸡”扬名佛山,后来还衍生了柱侯酱等产品。

招牌菜 柱侯鸡

1942年,三品楼从祖庙后面的三元里迁至现在的地址公正路,后因经营不善,终在1999年结业。

▲图源网络

【翠眉楼】

▲图源网络

翠眉楼旧址在福贤路。它的来历也是有一段“古”的,上世纪90年代,“早市”卖鱼挡旁边有一块凹地,整天湿漉漉的,因禅城形似凤凰,佛山人偏爱以“凤”为名,所以称之为 “凤眼”。

后来有商家在风水先生的建议下,在这里建起了三层高的“翠眉楼”,做早茶生意,生意红火,盛极一时,当时连广州、香港的明星都慕名前来。

当时的茶楼多为一两层,门面并不大,而翠眉楼却有三层高,可以说是佛山茶楼的“地标”了,而且茶点味道可口,后来也被佛山人称之为 “翠味楼” 。

▲图源网络

翠眉楼是当时福贤路最有名的茶楼,也是当时街坊们最喜欢去的茶楼。那时候翠眉楼就相当于一个城市会客厅,很多名人都经常去那里喝茶,人们去那里可以听到很多新闻。

对于那些老佛山来说,现在每次走过福贤路,总会想起当年翠眉楼那壶铁观音茶水的味道,记得那份干蒸烧卖凤爪排骨的滋味,也记得当年与好友知己共享早茶欢乐的时刻,但是记忆仍在心头,而翠眉楼却已不再。

【天海楼】

▲图源网络

天海楼地址在升平路66号。天海楼创始于上世纪初,是旧城区中人气最旺的茶楼之一,现在是四大茶楼中唯一仍未退出历史舞台的茶楼。

天海楼高四层,大门上方“百年来字号”几个大字依然十分醒目,十分有年代感。

天海酒家在70年代将西餐下单子的做法率先引入佛山,改良后成为“盖章计费”,应用于广式茶市。此后,“盖章计费“迅速在餐饮行业推广,如今已成为餐饮行业标准的经营模式。

你对广东人喜爱饮茶有什么看法?欢迎在留言讨论。

0 阅读:3

洞见报告

简介:以犀利的视角看世界,用温暖的心态看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