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宏长篇小说《只道是寻常》作品研讨会举行

北京石景山 2025-04-20 17:45:21

4月19日,项宏长篇小说《只道是寻常》作品研讨会在北京市石景山区杨庄作家书屋举行。北京市石景山区作协主席李金明参加了研讨。

作家项宏是安徽人,长篇小说《只道是寻常》是他继《人间草木》后的又一力作,书中通过精美的文笔,勾勒出时代转型的微观世界,彰显了人性在历史洪流中的独特演绎。研讨会上,项宏介绍,这部小说的初衷是寻根,意在反映他在安徽老家县城的短暂时光,创作过程中,不断回忆起家乡的变化,深刻感受到城市与人都在悄然变迁,那些曾经普通的人与事在脑海中逐渐清晰,令他仅用了三个多月的时间,写出了这部书稿。书稿努力通过通过苏阳这个主要人物及其他角色的经历,诠释90年代初中国社会在改革开放浪潮中所经历的变革与进步。

研讨会上,大家对项宏的创作给予了高度评价,认为他将丰富的生活经验转化为清新的文学表达,尤其是在题材选择、美学布局与人物塑造方面都展现出新的探索方向。同时指出,该作品在某些情节和人物设置上的潜力仍有待提升,希望他今后继续关注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深入社会生活,从广阔的现实中寻求艺术的灵感,创作更多优秀作品。

石景山区作协主席李金明在致辞中指出:“《只道是寻常》是一部扎根生活、充满时代质感的现实主义力作。项宏以细腻的笔触,刻画了90年代末期基层青年的生存困境与精神追求,既有历史的真实感,又充满人性的温度。”李金明特别强调,这部作品对当下青年读者理解父辈的青春岁月具有重要启示意义。

随后,与会人员围绕作品展开了热烈讨论。作家董峰从叙事特色角度分析:“小说以半年多的时间跨度,通过主人公苏阳在新华书店印刷厂的工作生活,生动再现了那个呼机时代、网络尚未普及的特殊历史时期。项宏对细节的精准把握,让读者仿佛重回90年代末。”

作家张本奎高度评价了小说的人物塑造:“苏阳这个山村穷人家庭出身的高考落榜生形象极具典型性。他憨厚老实却不甘平庸,在写作中寻找精神出路,这种在困境中依然保持追求的品格令人动容。他与夏冰纯真而遗憾的爱情描写,更是全书最打动人心的篇章。”

青年评论家周芸、孔方从情感描写角度谈到:“苏阳与夏冰的爱情纯净而克制,那种90年代特有的含蓄情感表达方式,与当下‘快餐式’爱情形成鲜明对比。夏冰车祸去世的情节处理得哀而不伤,体现了作者高超的情感把控能力。”

作家刘会生说道:“小说对90年代末县城青年群像的刻画尤为出色。印刷厂里各色青年男女的生存状态、人际关系,都被描写得栩栩如生。那些为谋生努力的普通人形象,构成了一个真实可信的艺术世界。”

研讨会最后,李金明指出:“《只道是寻常》通过对特定历史时期普通人命运的关注,展现了永恒的人性光辉。项宏这部作品的成功创作,再次证明现实主义文学的生命力。希望全区广大作家继续深入生活,创作出更多有温度、有力量的作品。”

来源:石景山区作家协会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