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江红番外篇:宋体字与秦桧和宋徽宗无关,只因康熙帝一句话

恬恬评历史 2023-03-03 15:53:16

今天我们继续聊电影《满江红》,说说主角秦桧的书法水平话题。

社会上一直流传一种说法:我们现在常用的宋体字,源于南宋秦桧的书法。还有说宋体字就是宋徽宗发明的“瘦金体”的改良版。

这里说的宋体,就是现代汉字印刷、电脑文档打字的字体,与黑体、仿宋体、楷体都是常用字体。

秦桧,就是参与谋害岳飞的著名奸臣。宋徽宗,就是被金兵掳掠、靖康之耻的主角之一。

这一对君臣,虽然名声不好,但在艺术方面的造诣很高,特别是书法,享誉古今。

那么,宋体字真是秦桧和宋徽宗发明的吗?

秦桧和宋徽宗惊艳世人的书法成就

秦桧少年时勤奋好学,后来在科举考试中接连进士及第、考中词学兼茂科,到最高学府和教育管理机构国子监供职。他的诗文水平在当时颇有口碑,书法更是被人称赞。

秦桧的书法,字形笔意多受北宋书法家黄庭坚的影响,用笔舒展,结构峻拔右上角,暗合了黄庭坚字体笔画的以欹侧取势。而且,还暗含北宋书法家苏轼行楷的萧散与沉着韵味。

宋徽宗赵佶是古代少有的艺术型皇帝,带动了宋代的艺术事业发展。

他醉心于花鸟画,推动“院体画”成为中国传统绘画的著名流派;与工笔花鸟画的用笔方法配合,他自创了一种书法字体“瘦筋体”,被后人称为“瘦金体”。

宋徽宗的“瘦金体”,杂糅各家尤其是吸收唐朝薛曜的书法特点,成为书法史上的一项独创。

瘦金体是细瘦如筋的长笔画,在首尾处加重提按顿挫,再取黄庭坚中宫紧结四面伸展的结构之法,尽显瘦劲奇崛风格。

例如电影《满江红》的宣传海报里,剧组演职人员名单就采用了瘦金体书写。

书法是中国古代文人的必修课,能出类拔萃,就可见其人非凡的功力水平。

自古有“字如其人”的说法,是说一个人的字迹往往能透露出作者的性情品德。

例如颜真卿刚直忠烈,他的正楷字体端庄雄伟,开创“颜体”楷书;文豪苏轼的性情豪放洒脱,他的行楷字体风格也如此,自成一家。

然而秦桧、宋徽宗却是特例,出现了分裂和矛盾。还有历史上的著名奸臣蔡京、严嵩等人,也是书法名家,皆是如此。

秦桧阴险狡诈,卖国求荣,但他的书法齐整工稳,显得温和大度、儒雅温文;

宋徽宗昏庸、软弱,生活豪奢淫逸,但他的书法瘦挺爽利,侧锋如兰竹,“如屈铁断金”。

这真是一种强烈反差和讽刺。

所以说,一个人的字迹及艺术成就,只能反映他的美学品位,与品德无关。

“宋体”是怎么产生的?

众所周知,中国书法是一种文字美的艺术表现形式。

到三国两晋时期,篆、隶、楷、行、草书已经成型,随之不断演绎。

到南北朝,源自南亚的佛教在中国迅速传播,佛经书籍资料的需求量也日益增加。

随之,就有了写经手这个职业。他们借鉴书法中的楷体小字即小楷,改善为一种新的字体。

这种字体不用发挥艺术个性,质朴自然,可以满足书写快速的抄书效率要求;而且端庄匀称,点画周到,容易辨认,婉丽飘逸,不失阅读美感。

这种书体就被称为“抄经体”。

到了唐代,产生了雕版印刷术。这是在版料上雕刻图文、进行印刷的技术。

对于印刷佛经书籍、历法资料等而言,既要讲究雕刻的工作效率,也要注意字体辨认度和美观性,于是书体就沿用“抄经体”。

唐代是书法鼎盛、名家辈出的时代,例如颜真卿、柳公权、欧阳询、赵孟頫等人。为了体现书法艺术,雕版印刷也常采用形态各具特色的名家手写书体。

到了宋代,科技发展迅速。北宋印刷铺工人毕昇在印刷实践中总结前人的经验,发明了活字印刷术,他创造的胶泥活字、木活字排版,是中国印刷术发展历程中的一个根本性的改革。

活字印刷术模型

同时,雕版印刷术也在宋代继续普遍使用。

而且宋代的商品经济繁荣,文化教育鼎盛,书法、绘画、文学、史学等,都达到了新的水平,从而大大促进了印刷品的需求量。

在南宋时期,为了实现快速雕刻印刷水平,印刷字体与书法字体脱离成为一种趋势,从而出现了一种新型字体,楷味浓厚。

由于此时尚处于过渡时期,因而后世把这种字体称为“过渡仿宋体”。例如《女郎鱼玄机诗》的印刷字体。

到了明朝,文人们特别是书籍收藏者,崇尚精美大气的宋代印刷品。于是明代出版界往往复制刻印宋代的书籍版本。

但是,雕刻印刷必须要考虑制版的刀工方便刻制,以求便捷,并且要控制成本。

于是,人们在摹写楷书的基础上,根据刻刀的特点,在用最少的刀功条件下,对楷书进行改造加工,创造出了一套快速雕刻印刷的方法。

由此,明朝的仿宋刊本经常只刻出“肤廓字样”,即只是刻写出楷书的待征,而非宋代楷味浓厚的字体。

这种字体在明代中期开始流行,成为专门用于规范统一印刷的字体。

但是直到明末,这类印刷字体可以细分为两种:一种字形较长,笔画横细竖粗;另一种字形方正,横平竖直。

到了清代,这类印刷字体进一步发展,字形更加方正。康熙时将它正式命名为“宋体”。这其中有个标志性事件。

宋末元初时,学者马端临编撰了一部书籍《文献通考》,与唐代编撰的政书《通典》齐名,成为研究典章制度的名著。

明嘉靖年间,下令内务府司礼监重新雕刻印刷了《文献通考》,嘉靖皇帝亲笔在卷首写有《御制重刊文献通考序》。

到了清康熙十二年(1673年),下令利用明代经厂(明代司礼监辖领的专门刻书的机构)库存的《文献通考》的版本,进行修订、重印。

康熙皇帝亲笔在卷首写有御制序,其中规定:

“此后刻书,凡方体称宋体字,楷书均称软字”。

从此,就正式有了“宋体”之名。

也即,“宋体”诞生在明朝,正式命名在清朝。

字体名有“宋”,主要是因为明清两代文人仰慕宋朝文化的结果。

显然,这些与秦桧、宋徽宗没有什么关系。

到乾隆时期,宋体字已大体定型,其横画、竖画起笔的三角等,与现代印刷采用的宋体字基本相同。

这种字体,在明朝时传入日本,故而被称为みんちょうたい(Minchōtai,即明朝体)。日本至今沿用此称呼。

例如Windows系统附带的字体中有:

MS 明朝(MS Mincho),日文MS P明朝(MS PMincho, TrueType),日文游明朝(Yu Mincho, TrueType),日文HG 明朝 B(HG Mincho B, TrueType),日文HG 明朝 E(HG Mincho E, TrueType),日文

Mac OS操作系统附带的有:

ヒラギノ明朝ProN W3(HiraMinProN-W3, OpenType),日文ヒラギノ明朝 ProN W6(HiraMinProN-W6, OpenType),日文游明朝体(YuMincho, OpenType),日文

目前,除了中国之外,宋体字也在日本、韩国以及东南亚使用汉藏语系语言的国家,广泛应用。

仿宋体字是如何产生的?

宋体的特点是横平竖直,横笔细而竖笔很粗,还每一笔的端点也较粗。

随着“宋体”的产生,人们模仿其结构、笔意,借鉴楷体的笔型,改进为笔画粗细一致、秀丽狭长的一种印刷字体。它就被称为仿宋体。

宋体和仿宋体都是为了规范、统一印刷的需要,没有用毛笔的手写体的特点。

虽然它们在名称上只有一字之别,但是字形和应用场景方面还是有一定的差异。

例如宋体广泛应用于正规、官方场景的印刷品,显得庄重典雅。

在民国时期,仿宋体除了在书籍印刷上广泛应用之外,更被商品包装、广告标识等视觉设计领域推崇,显得清秀文雅。

民国初年,西泠印社创办成员丁辅之、丁善之兄弟,以宋版书中的欧体风格字体为参照,同时参考清刻本《朱柏庐治家格言》仿宋字的笔形设计,创制了一种新的字体。

他们聘请著名刻工徐锡祥、朱义葆,合刻铅质活字,应用于印刷出版。这就是“聚珍仿宋体”。

这种字体笔画粗细均匀,点、撇、捺、钩等笔画有尖端,出锋犀利,刚柔相济,结体严谨,颇具欧柳风韵。它很快成为中华书局、专业设计图纸的首选字体。

中华书局聚珍仿宋版《慎子》

宋体和仿宋体不但是印刷技术的首选字体,而且以其工整严谨、端雅秀丽,成为公文的规范化、标准化字体。

随着时代和科技的发展,宋体和仿宋体的总类名下,各自衍生出了一些新款字体,但是基本字形并未改变。

由宋体字的产生过程可以看出,它是在摹写唐代楷书的基础上,是古代文人们的精神需求和工匠们的技术实践改善的智慧结晶,是一项伟大的文化创新。

它上承中国书法的精髓,下启汉字规范化,完成了汉字程式化的历史任务,为现代汉字印刷字体的规范化发展铺平了道路,并把汉字文化的传播速度提高到了崭新的层面。

感谢阅读。下次我们继续聊电影《满江红》的相关话题,更多精彩内容,再见!

0 阅读:28
恬恬评历史

恬恬评历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