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3号,中国一汽和零跑汽车达成了一项大合作,打算在新能源这块儿携手共进,一起使劲儿。
零跑这回又成了传统大佬眼中的香饽饽。记得去年,它和排名全球第四的汽车大佬Stellantis联手,那可是赚足了眼球,毕竟Stellantis旗下还有Jeep、玛莎拉蒂这些大牌。
你可能会好奇,为啥一个才成立8年的新汽车牌子,能让那些大佬们都愿意跟它联手?其实原因挺直接的:老牌的汽车厂家想搞电动车,但技术不够硬;而这个零跑,做电动车技术牛,价格还实惠。所以,传统车企要是跟零跑合作,那就像是在新能源领域里给自己加了个“加速器”。
其实,双方合作的真正亮点在于,它们正在对整个新能源汽车行业进行大变革。
【全域自研:自己动手 丰衣足食】不少人都管零跑叫“技术大咖”,这家车企平时宣传挺含蓄的,但技术实力可不含糊,特别是那“全面自主研发”的本事,明显就是中国一汽、Stellantis集团这些大腕儿特别看好的。
这种全靠自己研发的方式,让零跑做成了两件挺厉害的事儿。头一件就是,他们的技术实力简直强得没话说。
跟不少新玩家不同,零跑在不少关键的技术板块上,像是电池、电机驱动、电力控制,还有智能座舱和自动驾驶这些,都是自己动手研发的。
拿新能源车最关键的部分“三电系统”来说吧,零跑自己研发的油冷电驱总成很厉害,它把电机、减速器和控制器这三个东西整合到一起了。这样一来,体积就小了30%,成本也省了20%,但效率却涨了不少。
这种“自给自足”的方式,刚开始可能会走得慢点,但只要它像飞轮一样转起来,零跑在技术更新的道路上就能说得上话,而且还能用高度的整合来大大减少做东西的成本。
价格优势,是零跑另一大制胜法宝。
就像他们早早就在全球范围内搞出的那个无电池包的CTC新技术,简单来说就是把电池和底盘合二为一了。这样一来,车里的零部件少了很多,车也轻了不少,续航自然就上去了,而且成本还变低了。
一样的装备,零跑却能卖出更实惠的价格,有的网友开玩笑说,零跑卖车,感觉就像是在做公益一样。
这种技术节省成本加上扩大规模提升效益的聪明做法,让零跑完全自己掌握了核心技术。这样一来,既不用担心被人掐脖子,又能快速推出不一样的产品。结果就是,零跑在竞争激烈的新能源车领域里,一直保持着比赛状态,越跑越有劲,还成了少数能赚钱的新势力车企之一。
【新产品高调秀“肌肉”】零跑汽车通过全域自研,在最新款B10上把技术和成本的优势展现得特别明显。这款B10,作为零跑全新B系列的首款全球车型,预计售价能控制在15万以内,但它所具备的技术和配置,真的能和不少30万级别的车相提并论了。
说说新势力品牌最拿手的智能化吧,这款新车很可能会成为同级车里少有的,用上激光雷达加上8650芯片这种高级智能驾驶配置的车。它能在高速上和城区里帮你自动开车辅助,那些智能驾驶的装备,跟三四十万的高档智能车比起来,也毫不逊色。
比如说智能座舱这方面,好多同级别的车才刚刚用上8155芯片,但B10已经领先一步,装上了8295芯片。这款芯片的NPU计算能力超强,足足有30TOPS,是8155芯片的7.5倍,都快赶上甚至超过一些高端手机的处理器了,比如苹果的A15。有了这么强的算力,B10就能把语音AI算法全都放在本地处理,不用老是联网。
绘图用的GPU算力差不多是8155的3倍,这样一来,它就能轻松搞定更多高清屏幕的显示,还有更牛的图形处理。这让B10的车机用起来跟手机一样顺畅。再加上大模型的帮忙,车机的智能程度简直超乎想象。
三电系统也是一个很好的例证。
电动车一到冬天就头疼,冬天太冷,电池工作容易出问题,而且取暖还特别费电。要解决这个麻烦,关键还是得看三电系统的研发实力咋样。
零跑在技术创新上下了不少功夫,他们自家研发的大模组CTC2.0技术,让B10车型的电池能量密度又上了一个台阶。同时,他们还搞了个超宽温域的热泵系统,这个热泵系统特别牛,就算在零下30度的严寒里也能正常工作,这样一来,B10在冬天的续航就能多出8%以上了。
靠自主研发打破行业垄断,让顶级配置不再意味着天价,这种“性能强价格亲民”的路子,真的挺对消费者胃口的。同时,它还能给合作伙伴带来实惠高效的解决方案,难怪零跑成了传统大厂们争相合作的对象。
【从造车到造生态】一汽和零跑的联手,不光是两个公司你情我愿的事,更是老将新秀携手并进的好例子。传统制造大佬和新锐科技力量的联手,说不定能让中国新能源行业找到一条新路,既不像特斯拉那样啥都做,也不像丰田那样精打细算,而是靠开放的生态系统,带动整个行业的创新。
说实话,这种“自力更生搞研发,再携手大家合作”的路子,说不定就是新能源领域接下来要走的大道。对行业来说,这样搞技术门槛低了,电动车也就更容易推广了。对咱们消费者,好处就是能早点尝到技术进步带来的甜头。
当我们用着安卓系统给智能手机带来的便利,对DeepSeek给AI大模型带来的革新感到震惊时,有没有想过,零跑汽车将来可能不仅仅是个造车的企业,它可能会成为新能源时代的“技术基石”,通过开放的生态系统,彻底改变汽车的制造方式和产业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