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篇】梅列茨科夫1:年轻的大将

巴巴维维 2024-08-07 09:34:34
【人物篇】梅列茨科夫1:年轻的大将

基里尔·阿法纳西耶维奇·梅列茨科夫,战前苏军大将,战时晋升的第九位元帅。

梅列茨科夫的军事生涯颇有些曲折(苏军将领一帆风顺的比较罕见),他早年幸运地结识了包括斯大林、伏龙芝等在苏联有举足轻重地位的人物,这让他早期的军旅生涯非常顺利,1940年6月就晋升为大将。

他的不幸开始于苏德战争前夕,也是从那时起,一直很欣赏他的斯大林开始疏远他,整个战争时期,斯大林都对梅列茨科夫不满意。甚至到了1944年底晋升他为元帅时,还不忘了给他送去一封调令,将他指挥的方面军解散。

梅列茨科夫的文化水平不高,因为家境贫寒,他只接受了很少的基础教育。但纵观他在战时指挥的战役,可以发现他很“机灵”,这和大多数苏军将领有些不同。也许就是这种性格让他很讨“老一辈”人的喜欢,让其在早期受益颇多。也或许仍是这种性格,让斯大林后来不再喜欢他,这里面有什么“误解”不得而知,只知道斯大林的“打手”贝利亚狠狠地整了他一次。当他从内务部的监牢里走出来的时候,整个人已经不成样子。

纵观梅列茨科夫在二战时期的经历,他指挥的战役大多在苏联的北部战线,建功立业的地方主要在北极圈,他也因此被誉为“极地霸主”。

1897年6月7日,梅列茨科夫出生在莫斯科东南梁赞州的一个贫农家庭。7岁时他就跟着父亲在地里耕种,到了9岁时能像大人一样干地里所有的农活,15岁时他来到莫斯科,成立一名钳工。

“十月革命”爆发后,苏俄很快陷入内战。梅列茨科夫加入了一支红军赤卫队,并成为这支部队的主要领导者。1918年6月,白俄军袭击莫斯科以东弗拉基米尔州的穆罗姆,梅列茨科夫率领赤卫队击退了白俄军。9月,他在喀山战役后被任命为弗拉基米尔支队政委,从此加入红军,开始了自己的军事生涯。

在此后的十多年中,梅列茨科夫逐渐成长为苏军的高级将领,其中有三个方面让他受益匪浅。

其一是他在投入军旅后就结识了军中很多重要人物,这让他得到了很多锻炼的机会。1919年5月,在担任第14师参谋长助理期间,他起初负责部队的情报收集和整理工作。梅列茨科夫发现由于通讯落后,司令部掌握的情报和实际情况有很大差别,于是他主动向师里提出去各个部队驻地收集情报,这得到了师长斯捷平尼的赏识。

不久之后,他被选中进入军事学院深造。由于从小没有受到系统教育,梅列茨科夫非常珍惜这种学习的机会。虽然在学院的学习时常会因为前线的战事而中断,但只要有机会,他就会拼命地学习文化,提升自己。

1921年,梅列茨科夫学成毕业。他先后被任命为训练旅旅长、师参谋长、军区动员部部长等职。在此期间,陆续结识了伏龙芝、布琼尼、伏罗希洛夫等人。因为聪明好学、为人机灵,苏联早期的这些统帅都很喜欢他。

其二是他很早就结识了斯大林。1920年夏天,梅列茨科夫中断了军事学院的学习,被派往西南方面军,他在那里遇到了斯大林。斯大林十分偏爱十月革命后加入军队的青年指挥员,这一点在今后有很多例证。二战期间,同样表现出色的将领,有过旧军队经历的往往提拔速度要慢一些。梅列茨科夫和斯大林有机会深谈,两个人从此以后结下友谊。

众所周知,苏联在1934至1938年曾经经历过一场血腥的“大清洗”。斯大林在成为苏联领袖后,在国内甚至党内都有很多持不同政见者,他们削弱了斯大林的权威。旨在清除异己的大清洗为斯大林扫清了障碍,从而登上了权力的巅峰。在此期间,那些追随他的人自然平步青云,作为斯大林的“小迷弟”,梅列茨科夫在军队中也如鱼得水。

其三是梅列茨科夫也并非平庸之辈,他在之后的工作中表现的确出色。受到他一生最重要的军事导师乌博列维奇的影响,梅列茨科夫的军事造诣逐步提升。在平时训练水平、对坦克兵的指挥、空中防御等方面的能力都有明显地提高。

1934年,梅列茨科夫所在的白俄罗斯军区举行了一场大规模的联合演习。他与日后科涅夫的参谋长扎哈罗夫、马利诺夫斯基等人一同编写了《纵深战斗细则》,逐步在军中推广。

20世纪30年代,和平时期的梅列茨科夫有过两次重要的外访机会。一次是苏联和德国魏玛共和国签订《友好中立条约》后,他作为红军指挥小组成员前往德国参谋部交流。他对德国参谋部工作的熟练程度和良好的组织印象深刻,同时也认为德军的参谋部过于墨守成规,限制参谋人员的能动性。

1936年,西班牙爆发内战。这场被称为二战前奏的战争吸引了很多国家的“志愿人员”加入,这些国家也泾渭分明地站到了叛军弗朗哥和政府军卡瓦列罗的阵营。当年10月,苏联派出以别尔津为首的军事顾问团,梅列茨科夫、马利诺夫斯基、巴甫洛夫等人都以军事顾问的身份参加了西班牙内战。

梅列茨科夫到达西班牙后,首先勘察了马德里的地形,然后到步兵部队激励部队低落的士气,协助政府军把组织性不强的民兵改造成正规部队。11月,弗朗哥的叛军正面进攻马德里,梅列茨科夫一面协助组织防御,一面奉命组建国际纵队,随着国际纵队和苏军的坦克集群投入战场,叛军的进攻被击退。

1937年,弗朗哥在意大利军队的支援下卷土重来,再次向马德里进军。2月起,梅列茨科夫先后指挥了哈马拉河战役和瓜达拉哈拉战役,歼灭意大利远征军6000余人,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

1937年6月,梅列茨科夫返回苏联。他因为在西班牙内战的优异表现,荣获一枚红旗勋章和一枚列宁勋章。

苏联和芬兰的领土纷争由来已久,斯大林首先尝试通过外交手段解决争端。当然,这种方式是以苏联“实力和地位”为出发点的。与此同时,斯大林要求总参谋部制定对芬的作战预案。让斯大林意外的是,在一片乐观声中,苏军总参谋长沙波什尼科夫拿出了一套十分“谨慎”的作战方案。方案的核心要旨是苏军投入45个师,在西方不直接出兵的情况下,准备打一场数个月的艰巨战争。

沙波什尼科夫的理由是两国边境漫长的边境线中,大部分在北极圈内或临近北极圈,人迹罕至、交通不畅,为数不多的道路之间都相隔至少100多公里,不利于进攻一方。在拉多加湖东西两侧,芬军的曼纳海姆防线已经苦心经营10年之久,极难攻克。再加上芬军更熟悉地形和气候,苏军很难迅速取胜。

总参谋部的预案与斯大林的设想相去甚远,方案在提交苏联最高军事委员会审议时被否定了。斯大林决定对芬作战计划改由列宁格勒军区司令员梅列茨科夫重新拟定。

梅列茨科夫遵照斯大林的意图重新制定了方案,其中规定苏军在特种兵支援的前提下,从苏芬边境线四个地域实施全面进攻,在数周内歼灭芬军主力,逼迫芬兰战败求和。斯大林对这份预案非常满意,他还特意让梅列茨科夫在方案里加入一条,就是苏军在进入芬兰境内后,千万不要冲得太猛,以免误入瑞典境内,引起不必要的麻烦。显然,他毫不担心苏军是否能够迅速取胜。

根据新计划,列宁格勒军区从1939年秋季起紧急进行了战争准备。到战争打响前,苏军在苏芬边界附近共集中了30多万人的兵力,以及约1000余辆坦克、800多架飞机。为了锻炼梅列茨科夫的指挥能力,斯大林决定由他亲自实施自己拟定的作战计划,担任前线总指挥。

1939年11月,苏联外交人民委员莫洛托夫领导的对芬谈判破裂,斯大林随即下令对芬兰动武。1939年11月30日,苏军第7、第8、第9、第14集团军分别从拉多加湖两侧、芬兰中东部和极地发起进攻。

在拉多加湖以西的曼纳海姆防线,苏军的进攻从开始就遭遇芬军的激烈抵抗。苏军经过一个月的苦战,向前推进了20~60公里,进攻能力耗尽不得不转入防御。

在拉多加湖以东,芬军的防御工事虽然不如曼纳海姆防线坚固,但芬军派出多支小股夜袭队,持续对苏军第8集团军发动袭击,打得苏军疲惫不堪。在苏军第8集团军的左翼,芬军于12月底将苏军分割包围,第8集团军伤亡近2万人,而且补给中断,被迫转入防御。

在战线的中部,崔可夫指挥的第9集团军4个师兵分两路向西突击。南路的2个师在两条狭窄的公路行进,彼此相隔甚远,不能有效策应。而狭窄的道路,让行进的苏军队形拉开20多公里。很快,苏军就被埋伏在道路两侧森林里的芬军分割包围,2个师共2.3万人被芬军消灭。另2个师进展相对顺利,取得了一些进展,但孤军深入的苏军担心再次遭遇芬军重兵围堵,主动撤回了进攻出发地。

只有在极地进攻的第14集团军取得了实际的战果,他们在北方舰队的支援下,封锁了芬兰通往巴伦支海和挪威的通道,随即就地转入防御。

至1940年1月初,苏军在四个方向的进攻全面停顿,斯大林于1月7日解除了梅列茨科夫前线总指挥的职务,继续留任列宁格勒方面军司令员,苏芬冬季战争第一阶段至此结束。

这次失利对梅列茨科夫的打击很大,虽然斯大林的干预对战役的结果有重大影响,但毕竟是自己指挥部队轻敌冒进,并遭受了惨重的损失。梅列茨科夫以后指挥的战役中,可以明显感觉他变得小心谨慎,可也正因此时常受到斯大林的指责。

苏芬战争第一阶段惨败有诸多原因,其中一个是军队刚刚经历数年之久的大清洗,大量中高级指挥员离开了指挥职位,梅列茨科夫的列宁格勒军区的情况是整个军队系统的缩影。1939年初,当他担任列宁格勒军区司令员时,军区许多师级指挥员都是一些年轻的大尉,部队缺少有经验的指挥员。

斯大林用人从来不会因为一次失败就彻底弃用,尽管梅列茨科夫让苏军在苏芬战争中蒙受羞辱,但他仍然继续重用梅列茨科夫。1940年6月4日,梅列茨科夫与朱可夫(时任基辅特别军区司令员)、秋列涅夫(外高加索军区司令员)一道晋升大将军衔。此时他只有43岁,是战前晋升大将的5个人中最年轻的一位(巴甫洛夫与其同龄,朱可夫44岁、秋列涅夫48岁、阿帕纳先科50岁)。当年8月,梅列茨科夫接替沙波什尼科夫出任总参谋长。

1940年12月底,苏联最高统帅部在莫斯科召开了一次有重要意义的会议。梅列茨科夫做了题为《关于红军部队战斗和战役训练的一般问题》的报告。他着重讲了步兵的机动性问题,在谈到防御能力时,他严厉地指责高级指挥人员和各级司令部缺乏训练,没有表现出准确判断战斗局势及组织战地情报工作的能力。他认为出现这种现象,在某种程度上是因为把年轻的、在战役战术方面及司令部工作方面还缺乏足够训练的干部大量提升到高级负责岗位上的结果。

梅列茨科夫此番言论显然对苏芬战争中苏军的表现有感而发,但他的讲话很容易被别人解读为对“大清洗”的公开反对。

不久之后,苏军在西部军区举行秋季大演习。曾多次与梅列茨科夫共事的西部军区司令员巴甫洛夫大将担任红方指挥员,基辅特别军区司令员朱可夫大将担任蓝方指挥员。战役开始后,朱可夫避开红方正面防御,以南北两翼实施纵深突击。由于红方在纵深缺少足够的预备队,蓝方部队很快就形成了对明斯克地区的合围,演习以红方被围歼而结束。

值得玩味的是,朱可夫的进攻部署和半年多以后德军中央集团军群的进攻部署如出一辙,而这样一个重大问题在之后也没有能够及时纠正。在战役总结期间,作为演习总导演的梅列茨科夫还明显偏袒巴甫洛夫。他在战役后提交的报告被华西列夫斯基(时任总参谋部作战部副部长)评价为“搞砸了锅”。不久之后,梅列茨科夫明升暗降,被任命为副国防人民委员,分管防空工作,总参谋长的职务改由朱可夫接任。

1941年上半年,梅列茨科夫奔走于各个军区,检查各个军区的防空准备工作。5月,他在基辅特别军区收到了军区作战部长巴格拉米扬的报告,上面列举了德军向边境增兵的具体数字。为了核实数据的准确性,他还前往利沃夫,到了部署在边境地区的每个集团军,得到的是同样的情况。当在边境哨所里用望远镜观察对面的情况时,他看到德军在西布格河对岸异常繁忙的场景。

在此期间,德国飞机越来越频繁地越过边境在苏联境内实施侦察。4月15日,一架德国侦察机进入苏联境内200多公里,在苏军战斗机的干预下迫降苏军机场。6月19日,德国及其仆从国的飞机11次进入苏联境内。其中至少1架遭到苏军高射炮射击(这架飞机深入苏联110公里,飞过了摩尔曼斯克),还有3架德国飞机在利沃夫以北迫降。

苏德战争爆发后,梅列茨科夫也迎来了自己的真正厄运。但厄运并不是来自战场上,而是苏军的内部。1941年6月24日,苏联内务部逮捕了梅列茨科夫。他被捕的直接起因就是战前德军飞机频繁进入苏联领空,梅列茨科夫却未能有效应对,所以内务部怀疑他可能是德国的间谍。

给这件莫须有的罪名雪上加霜的是,梅列茨科夫在军内的好友巴甫洛夫在战场上一败涂地。他指挥的西方面军在十几天里就全军覆没,过程和半年多前的那场秋季大演习如出一辙。所以内部人民委员贝利亚更加怀疑他们是一个间谍集团,苏军内部也一定隐藏着一大批“叛国者”。

在这个念头的驱使下,梅列茨科夫遭到了严酷的刑讯逼供。在贝利亚的授意下,时任安全总局局长的梅尔库洛夫亲自动手,用橡胶辊殴打梅列茨科夫,然后他手下的“侦查员”轮番对梅列茨科夫用刑。被折磨得受不了的梅列茨科夫最终承认他加入了间谍集团。与他一同受刑的还有时任波罗的海沿岸军区特别军区司令员洛克季奥诺夫上将。梅列茨科夫劝后者干脆承认算了,但洛克季奥诺夫矢口否认任何罪行,1941年11月28日,洛克季奥诺夫被秘密枪决。

梅列茨科夫倒是捡回了一条命,当他在狱中被审讯期间,苏军在战场上也正在经历地狱般的洗礼。当指挥员拙劣的能力让苏军一次次损失惨重后,斯大林终于想起了他的“小迷弟”,尽管此时他已经不喜欢梅列茨科夫,但战场上需要优秀的指挥员。1941年9月,梅列茨科夫被释放出狱,不久之后以统帅部代表的身份前往北部战线。

同一时期,与梅列茨科夫一同前往北方战线的还有朱可夫。后者被任命为列宁格勒方面军司令员,任务是坚决守住列宁格勒。梅列茨科夫接受的任务是赶往列宁格勒以东的沃尔霍夫地区,德军在进攻列宁格勒的同时,以第16集团军主力和第4装甲集团军一部正全力向东推进,企图切断列宁格勒与莫斯科之间的公路、铁路联系,并北上与芬兰军队会合,彻底包围列宁格勒。

此时,这一地区的苏军有第11、第27和第34集团军。第11集团军情况稍好,第34集团军已经和统帅部失去了联系,不久证实他们已经陷入了德军的合围,最终只有一少部分人冲出了重围。9月11日,梅列茨科夫抵达第27集团军司令部,让他感到吃惊的是集团军的几个主要指挥员对部队和前线的情况一无所知。

9月12日,统帅部根据梅列茨科夫的意见将第27集团军所有指挥人员全部撤职,改换了一批新的指挥员。同时,梅列茨科夫给第11和第27集团军补充了几个师的兵力。他们向当面的德军发起反击,阻止了德军向东的推进。9月17日,梅列茨科夫被调回莫斯科。

几天后,梅列茨科夫再次以统帅部代表的身份前往独立第7集团军,他们负责在拉多加湖以东抵御芬兰军队的进攻。这里的地形多湖泊沼泽,无论哪一方进攻都困难重重。1939年苏芬战争期间,苏军第8集团军就在这里遭受过芬军的重创。

梅列茨科夫抵达这里后,苏军与芬军又持续了3周的战斗,苏军丢掉了彼得罗扎茨克,芬军在此期间推进了8~15公里。当芬军打到苏芬旧国境线后,就停止了进攻。

1941年12月9日,苏军统帅部任命梅列茨科夫为新组建的沃尔霍夫方面军司令员。方面军部署在列宁格勒以东的沃尔霍夫河一线,当面德军是北方集团军群第18集团军和第16集团军各一部。北方战线在整个东线战场属于次要方向,作为北方战线的组成部分,沃尔霍夫方面军所处的位置也没有列宁格勒方向重要。在这个大背景下,梅列茨科夫一直担任方面军的司令员(期间有一段小波折),直到1944年初苏军在北方战线发起反攻……

3 阅读:171

巴巴维维

简介: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