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八十年代的17个老物件,认识一半算你厉害,全部认识的都老了吧

子开子淳晨缎聊电影 2024-12-07 17:19:36

用过布票,粮票,肉票,煤油票,棉花票…的现在都老了,回忆童年计划经济,在农村还要交公粮,教育集资,三提五统,日务工,每年麦收秋收放假,去生产队搞颗粒归公,在田地里捡拾麦穗,复收花生地瓜,年龄很小就要劳动,打猪草放鸭鹅,放牛。真的老了,好多东西都见过,有的还使用过

1、千万别小看这气灯,打足了气可亮着呢,相当于300瓦大灯泡,七十年代初我作为知青插队农村当上了民办教师,那时学校还不通电,晚上办公备课改作业全都依靠它。

2、我们叫蚂蟥钉,那个扒锔子不是锔缸的,那是锔木头梁或者檩条的,锔缸的小很多,还有锔碗盆的

早先的房梁都是木头的,为了防止檩条翻滚走动,就用扒钜把相邻对头两间屋的两根檩木头钉死,起固定安全作用。

3、70年代,我家唯一的家用电器就是手电,像这个手电筒,墨斗,粮票等这些东西我现在还收藏的呢

4、上边有两个铃的叫“双铃马蹄表”,老式闹钟我娘家妈还在用,上劲用的!40多年了,质量真好!

5、老物件是过去用来放绳子的把一把草系在这个勾上一个手握七这个办来一个手抓住这把草一抓住这个吧,往后拉手拿着那把草在转动,这就变成绳子了,生活的交通工具,用来捆草捆玉米杆,这就是交通工具的作用,

6、是鞋楦,皮鞋不穿了用楦把皮鞋的前脸,撑起来把弓子弯曲用铁球顶住鞋的后跟,这样皮鞋不会塌面变型,

7、筷笼,装筷用的,陶土筷笼,有单筒的、双筒的,这个是四筒的!当然也有人用它烧香用,物随人用。也有人拿碗放上沙土烧香用。一物多用,不争了。

8、这是一款马蹄灯上用的一个灯口一个灯芯外边有一个单调来调光亮的调亮度的那个年代没有电灯,只能用这个来做照明设备家居用的照明的那个年代没有电灯你只能用这个照明

9、蜡纸,刻钢板用的蜡纸。钢板,刻字笔,油印机,油墨,香烟头,刻钢板的“五友”。香烟头有什么用呢?字如果刻错了的话,用刻字笔的另一头,是圆的,在错处踏一踏,再用点着火的烟头熏-薰,用蜡熔化复原,凉却后,再刻上新字。

用铁笔在上面刻出仿宋字,然后,用墨推印出来。小时候帮老师刻复习题。发同学,感觉挺骄傲的。这活不是谁都可以干的。

10、弹棉花做被子的弹花弓,这是一种曾经的高科技设备。其历史地位与当今的EUV光刻机相当。工业上称其为“手动式棉花纤维膨松机”。这是一种低耗能零碳排放的御寒棉被加工机械的主机,还应有一根扁担状支架。由单人操控,启动后,此机械可将较紧实的去籽棉花加工成膨松的絮状,以增强棉花的隔热保温性能。

11、线锤,是拧线用的。可先拧单股,再合成两股或三股不等,主要拧麻线。比用手搓速度快,但沒有手搓的线緻密。这个老物件真是过去的,我小前儿从我记事,我们家就有对老物件也是四五十年代,五六十年代那阵的老物件,他叫伯乐村,他是打麻绳子的,过了去那年代,那老人给我们做鞋纳鞋底子,纳鞋底儿,鞋底儿专门打麻生的

12、水车。人力推。牲口拉都可以。我们上小学,星期天推水车挣工分。六个人,两班轮换。后来稍微经过改装,可以马达带动了。出水了大多了。五六十年代农村人农把他用在水井上边叫水磨可用人推用马拉底下通井有抽水筒链

13、牛皮靰鞡。东北冬季穿的一种鞋。在靰鞡内铺垫上用木锤砸软的专用靰鞡草,脚穿好毡袜,再穿上靰鞡,把皮绳拉紧。它是冬季在室外最保暖的一种鞋子。鞋后跟底上还可以打两个“大帽头钉子” 既防滑又耐磨。

14、这叫“站窝子”,小孩很小的时候,有两个“窝子”,一是睡窝子,让小孩睡在里面,冬天用棉被裹起来,很暖和。另一种便是这站窝子,让小孩站在里面,不会跌倒。里面应该还有个通透的隔层,如小孩撒尿了,不至于让小孩站在尿里。图示的这个比较简陋,一般要讲究一点。

15、顶针箍,戴在手指上承受针尾扎手的,做针线活用的,看样式是老物件,有朝代的年感,少见!!多少油灯下,纳鞋补衣衫,如今留纪念,永念母慈艰,传承教子孙,勤劳金银担。老物件,纳鞋、缝被、做衣服。这么多花样的顶针,你母亲肯定也是勤快人,手巧。我觉得有纪念意义也有收藏价值

16、火熨斗,看材质是铜质的还刻有花纹图案。挺不错的。象这类熨斗因旧时没有电更不可能有电熨斗,于是就有了底下好比一只炭炉子将熨斗架上火炉上加热供裁缝师傅做熨烫之用,整个熨斗用铜质可以既防锈又美观,手柄用木质可以防止烫手。但随着电和电熨斗的出现这类物件也被历史所淘汰。见到它可能也是一美好的历史回忆。

17、这个老物件是农村的一种农具,在东北,没有用过。肯定有朋友认识,有没有人能准确说出名字的?

0 阅读: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