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9年毛主席想让林彪担任国防部长,罗荣桓:林不适合

许诺言真 2024-12-23 18:20:59

罗荣桓元帅是咱们军队里非常杰出的领导人之一。在红军那时候以及解放战争期间,他和林彪有过长时间的合作共事,给人民的解放事业建立了永不磨灭的功劳。

特别是解放战争的时候,四野的一号、二号首长是“林、罗”二人,当时好多重要电文里经常能看到他们的名字。

1959年的时候,毛泽东打算让林彪来接彭德怀的班,当国防部长呢,还专门去问罗荣桓的看法。罗荣桓仔细想了想,就跟主席说:林彪干国防部长这活儿不合适。

【一、】

林彪的军事才能那是没话说的,但林彪也有毛病,他个性很强,挺高傲的,听不进别人对他的批评,这就导致别人很难跟他一块儿共事。

林彪在当营长和团长的时候,跟几任党代表的关系都没处理好。

红四军组建起来之后,毛泽东就想到,要是军长和政委之间配合不默契的话,红四军的战斗力可就会受到很大影响了。

毛泽东经过慎重考虑,决定让罗荣桓去做红四军代理政治委员,和林彪搭伙。罗荣桓这人严以律己、宽以待人,还很有包容心。

在红四军里,林彪重点负责军事方面的事务,罗荣桓呢,主要把精力都投到政治工作和后勤保障上去了。他俩合作起来还算挺愉快的,在他们俩的带领下,部队的各项工作都有条不紊地开展起来了。

1932年3月红一军团组建之后,林彪当上了军团长,中央把聂荣臻调到红一军团做政治委员,罗荣桓呢,就改做红一军团政治部主任了。

红军改成八路军以后,林彪成了改编后的第115师师长,聂荣臻当了115师政委,罗荣桓担任115师政训处主任,继续跟林彪一块儿共事。

解放战争的时候,林彪一开始是东北民主联军司令员兼政委,后来又当上了东北野战军司令员;罗荣桓呢,开始是东北民主联军第一副政委,后来成为东北野战军政委,他俩还继续合作着。

【二、】

1948年的时候,林彪和罗荣桓带着东北野战军在辽沈战役里消灭了50万国民党军队,整个东北就这么全被解放了。在辽沈战役当中,罗荣桓是政委,他对这场战役能胜利也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

打算攻打锦州的时候,林彪知道国民党用海运的方式运了4个师到葫芦岛,他怕自己的部队被敌人两面夹攻,就想转去攻打长春,还把这个想法用电报发给了中央。

罗荣桓思来想去,觉得还是先打锦州比较好。他和刘亚楼跟林彪说了先打锦州有很多好处,最后林彪的想法就变了。

林彪之前那封电报已经发出去了,罗荣桓就提议,不用等中央回电了,再给中央发个电报,告知中央他们同意先打锦州。

毛泽东看到林彪发出的第一封电报之后,特别生气。为啥呢?要是不打锦州而改打长春的话,那肯定会使我军把国民党军封锁在东北的计划落空啊。所以,毛泽东接连发了两封电报,狠狠地批评了林彪这种错误的想法。

几个小时之后,毛泽东收到林彪发来的第二封同意先打锦州的电报,这时候他心里的一块大石头才算落了地,就给林彪和罗荣桓回电说:“你们用心去攻打锦州,这很好,我很欣慰。之前咱们之间的那些不同意见,现在都没了。”

辽沈战役打完后,罗荣桓给党中央写了个《作战情况综合报告》,在报告里提到林彪打锦州的时候有点犹豫。这报告的口气挺委婉的,可还是说出了林彪犹豫这事儿。

林彪瞧了这份报告以后,觉得罗荣桓是成心要在毛主席跟前拆他的台,就把报告往桌上一丢,扭头就走了。

罗荣桓看出来林彪生气了,可还是把实际情况报告给了中央。就这事儿,让他俩的关系有了阴影。

【三、】

1949年1月10日,中央军委决定让林彪、罗荣桓和聂荣臻组成平津战役总前线委员会,来统一指挥平津战役。打这之后呢,林彪就有了个想法,想让聂荣臻替代罗荣桓当东北野战军政委,好跟自己合作。

林彪曾跟人讲:“罗这人太啰唆了,做事婆婆妈妈的,还总是绊手绊脚,当我的政委不合适。”

《聂荣臻回忆录》里写着,平津战役打完后,林彪上门找聂荣臻,对聂荣臻说:“你能不能接罗荣桓的班,到四野去当政委,再跟我搭一次伙呢?”

林彪提出一个请求,聂荣臻拒绝了。聂荣臻觉得,谁去四野当政委,这得中央全面考虑。他一直坚守党性和组织原则,怎么可能私下做这种交易呢?

聂荣臻可以说是林彪的老搭档了。1932年2月的时候,聂荣臻就当上了红一军团政委,和军团长林彪有了第一次合作。

聂荣臻的性格不像罗荣桓那般直来直去,可林彪犯了些错误时,他这个政委也不会留情面的。

长征的时候,军委让红一军团赶快去占一个叫九峰山的山头,为啥呢?就是为了掩护中央纵队,防止敌人从乐昌那边来袭击咱们军队。

但林彪不想执行这个命令,打算赶在敌人之前冲过乐昌。就这事儿,聂荣臻和林彪狠狠地吵了一架。

聂荣臻觉得,要是红一军团不把九峰山给占了,敌人就可能把中央和军委纵队从中间截断,那中央和军委纵队的安全就没保障了。

聂荣臻和参谋长左权坚决抵制,林彪没办法,只好派人去侦察。这一侦察发现敌人真的正在朝九峰山逼近呢,这时候林彪才觉得聂荣臻说得有道理。

林彪的迟疑把战机给延误了,敌人有个团都快到九峰山了。聂荣臻立马给红四团团长耿飚和政委杨成武下命令,让红四团不管咋样都得赶在敌人前面把九峰山占了。

当红四团没日没夜地赶路,爬上九峰山山顶的时候,敌军也正从山的另一边往山顶爬呢,离山顶就差不到一百米了。红四团冲了一下,就把敌人给撵下山了,聂荣臻这才放了心。

【四、】

1935年10月,红军成功抵达陕北。当时林彪瞧着陕北那一片荒凉破败的样子,心里就很悲观,还向中央提出要带着一军团到陕南去打游击呢。

毛泽东严厉批评了林彪的这种错误想法,可林彪还是不甘心,依旧顽固地坚持自己的看法。聂荣臻严肃地跟林彪讲:到陕北的红军本来就没多少人,你林彪能带去多少呢?

带那么多人去,陕北还能撑得住吗?你可别小瞧陕北那些破窑洞,怎么说它也是根据地呢。你要是去陕南,说不定连窑洞都找不到一个!

经聂荣臻一番劝说,林彪总算是改变了态度,不再吵着要去陕南打游击了,而是依照中央的安排,带着红一军团东渡黄河,参与东征。

1936年5月的时候,一方面军开了个总结东征的会。会上,毛泽东说红一军团有“本位主义”的情况。聂荣臻当时是政治委员,他主动自我批评,可林彪呢,一声不吭,把责任都推到聂荣臻身上了。

没过多久,林彪就被调出红一军团了,调到红军大学去当校长,聂荣臻呢,还接着在一军团当政委。林彪觉得是聂荣臻在背后搞了小动作,才让自己离开一军团的,就一直记恨着。

林彪要走的时候,聂荣臻过来送他。林彪跟聂荣臻讲:“咱们一块儿共事好几年了,现在要分开了。以前咱们有分歧,是因为你是从组织方面考虑事儿的,我呢,是从政治方面考虑的。”

聂荣臻回应道:“你这么说不对。你把政治和组织对立起来,这完全错了。咱们争论的好多事儿,可都是政治问题呢!”就这么着,两人吵着吵着,闹得不愉快就分开了。

【五、】

平津战役打响后,我军很顺利地把新保安和张家口的敌人给歼灭了,这时候北平就被我军包围起来了。聂荣臻觉得可以借着这个有利的形势,派人去跟傅作义谈判,努力争取和平解放北平。

罗荣桓特别认可聂荣臻的这个想法,可林彪觉得聂荣臻的想法不过是一种幻想,根本实现不了,他说:“和平谈判纯粹是幻想,到最后还得靠打仗来解决问题。”

聂荣臻很有耐心地跟林彪解释道:“咱们的军队在平津一带已经有了绝对的优势,北平那些守敌就像惊弓之鸟似的,现在正是谈判的好时候。要是傅作义不接受和平的话,咱们随时都能打呀!”

聂荣臻怎么解释都没用,林彪就一个劲地摇头。聂荣臻没辙了,只能给中央发电报,把自己争取和平解放北平的想法告诉中央了。

没过多久,毛泽东回电说,聂荣臻的建议他完全同意。林彪见毛泽东表了态,就不再反对了。

要是在平津战役之前林彪有过让聂荣臻取代罗荣桓这种想法,那经过这次争论,林彪也把这念头给打消了。

他心里明白,罗荣桓也好,聂荣臻也罢,都是坚守原则、很有主见的出色政工干部。不管他们当中谁来做自己的政委,都不会对自己言听计从、放任自流的。

平津战役打完后,东北野战军就改名叫第四野战军了,然后开始南下消灭敌人。罗荣桓因为身体有毛病,不能跟着部队南下,只能留在天津治病,这样一来,“林罗”组合就分开了。

新中国成立之后,林彪的地位不断提高,他和罗荣桓之间的关系就慢慢变得疏远了。

1959年的时候,毛主席打算让林彪当国防部长呢,就让彭真打电话问问罗荣桓的看法。罗荣桓本着对党的负责态度,说国防部长的事儿太多,林彪身体不好,不适合干这个职位,还提议让贺龙来当国防部长。

《罗荣桓传》里有这样的记载:毛泽东主席委托彭真,彭真从庐山专门给罗荣桓打电话,问罗荣桓对林彪担任国防部长有啥意见。彭真说:“毛主席打算让林彪担任国防部长这个职务,想征求一下没参加会议同志的意见。”

罗荣桓觉得,国防部长得经常处理外事工作,任务挺重的,林彪身体状况不佳,好像不适合担任这个职位,所以提议让贺龙来当国防部长。彭真把罗荣桓的这个想法告诉了毛泽东,可是毛泽东没有采纳。

1972年9月的一次会议上,毛泽东说:“当时我让罗荣桓同志讲讲看法,那时林彪已经被定下来了。罗荣桓说林彪打仗还凑合,但主持全面工作可能不太行了,一方面是身体原因,最主要的是,团结多数同志是他的短板。现在看,罗荣桓的看法是有先见之明的。”

罗荣桓后来的意见没被采纳,可他是政治局委员啊,他能光明正大地向中央反映自己的意见,这完全是为了工作,也没违背组织原则。

毛泽东向来很信任罗荣桓。他曾经饱含深情地讲:“这么多年来和我相处的,就一个罗荣桓,还有一个邓小平。”

1955年授衔的时候,罗荣桓知道中央拟定的元帅名单里有自己,就主动要求改成大将。毛泽东很感慨,说:“荣桓同志是个老实人。”不过最后还是按照原来的打算,授予罗荣桓元帅军衔。

【六、】

1963年秋,罗荣桓第二次带病担任总政治部主任时,得了心绞痛和肾功能衰竭,只能住院治疗。医生们虽然全力抢救,可罗荣桓的病情仍在一点点恶化。

1963年12月的一天,罗荣桓从昏迷中醒过来,瞅见病床前的妻子林月琴和孩子们,他拉住林月琴的手说:“我死后,分给我的房子就别住了,搬到普通房子去,别搞特殊。”然后,他又叮嘱孩子们:“我这辈子选了革命这条路,这步走对了,你们得记住这点。我没什么遗产能留给你们的,没东西分给你们。”

爸爸就给你们留下一句话,一定要坚信共产主义这个伟大的真理,永远闹革命。说完这话,他小声嘟囔着:“我革命这么多年了,就认准了一条,那就是跟着毛主席走。”说完,他又昏迷过去了。

1963年12月16日下午,罗荣桓的心脏停止跳动了。毛泽东当时正在中南海颐年堂开会呢,听到罗荣桓去世的消息后,他马上打断会议,让参会的人起立为罗荣桓默哀。

默哀完了之后,毛泽东讲道:“罗荣桓同志生于1902年。他有个长处,原则性很强,对敌人毫不留情;要是对同志有看法,都是当面多说,背后很少说,不会在背地里议论人,一辈子都是这样。一个人能几十年始终保持这样可不容易啊。他原则性强,对党忠诚,对维护党的团结起了很大的作用。”

说完这些话,毛泽东朝着在场的军委秘书长罗瑞卿讲:“你去跟林月琴同志说一声,罗荣桓同志去世了,我心里非常难受,让她多注意自己的身体,把罗荣桓同志的遗愿继续传承下去。”

1963年12月22日,在罗荣桓的追悼会上,中共中央总书记邓小平代表中央致悼词。邓小平称赞罗荣桓,说他坚决捍卫党的利益,维护党的团结,对右的和“左”的机会主义都坚决反对,这体现出了共产党员的高度原则性。

他一辈子老老实实做人,踏踏实实做事,一辈子光明正大,在重大原则性问题上一直跟中央保持一致,心里始终装着老百姓,这样的同志才是真正的共产党员,才是优秀的共产党员啊!

【七、】

罗荣桓去世后,毛泽东特别悲痛,晚上都睡不着觉,有天深夜就写了首七律《吊罗荣桓同志》:“记得当年在草上飞奔,红军队伍里常常不能相见。长征并不是最难熬的日子,攻打锦州才是大问题。小雀儿常常欺负大鸟,家鸡总是讥笑老鹰不对。您现在不幸离开了人世,国家有疑难事能去问谁呢?”

《吊罗荣桓同志》这首七律,是现在能看到的毛泽东唯一一首严格意义上的悼诗。罗荣桓长时间和林彪一起工作,所以毛泽东悼念罗荣桓的时候,就不免想到林彪。

在这首诗当中,毛泽东是把罗荣桓和林彪放在一块对比着写的。“红军队里每相违”,这就是毛泽东对罗荣桓跟林彪之间关系的概括。

毛泽东的悼诗里写了辽沈战役时,林彪在攻打锦州的事上犹豫动摇,罗荣桓纠正了他这一情况。诗里“每闻欺大鸟”的“斥鷃”、“长笑老鹰非”的“昆鸡”,说的就是林彪。

毛泽东和罗荣桓有着很深的革命情谊。从1927年秋收起义起,罗荣桓就在毛泽东的领导下工作了。这几十年间,毛泽东始终非常器重罗荣桓。诗里最后那句“国有疑难可问谁”,就很能表明毛泽东对罗荣桓的这种器重。

毛泽东一直器重罗荣桓,除了罗荣桓革命意志坚定、工作能力出色之外,还因为他有着艰苦朴素、清正廉洁的高尚品格。

新中国成立之后,罗荣桓一家一直住在很小的房子里,组织多次想给他改善住房条件,他都拒绝了。他发现相关管理部门瞒着他加盖了一间秘书用房和车库后,马上进行自我批评,还向中央写了书面检讨。

罗荣桓律己极严,对亲属子女要求也很严。为了不让家乡亲友来北京讨要“好处”,他让湖南的相关领导帮忙阻拦这些人,还不许他们免费坐车。他老是教育子女,生活方面别搞特殊待遇,衣服能穿就尽量补补再穿,要时时向工农子弟学习。

罗荣桓的儿女罗东进和罗南下,小时候上学的地方离家远。有一回星期六,工作人员派车去学校把他俩接回了家。

罗荣桓得知情况后,马上把全家都叫过来,很严肃地批评教育了大家。罗荣桓的大女儿罗玉英补好文化课之后,他没给女儿在机关安排工作,而是让她去基层锻炼。

罗荣桓都病危快不行了,还说儿子不该没放假就回来看自己呢。他跟子女讲:“我没什么遗产能留给你们,也没东西分给你们。爸就给你们留一句话:要坚信共产主义这个伟大真理,永远干革命。”

0 阅读: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