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分2.3内地票房惨淡…不够白的《白雪公主》能终结迪士尼的“政治正确”吗?

魏子淳聊娱乐 2025-03-22 18:50:25

在电影的浩瀚星空中,迪士尼的真人化改编系列一直是一颗璀璨的明星,吸引着无数观众的目光。然而,2025年3月21日登陆中国内地院线公映(同步北美)的真人版《白雪公主》,却遭遇了一场堪称“滑铁卢”的境遇。

一、选角争议:风暴的开端

这一切的源头,要追溯到影片的选角阶段。早在2016年,这部真人版《白雪公主》就开始筹划,当时它就像一颗充满希望的种子,被迪士尼精心呵护着。随着时间的推移,到了2021年,经斯皮尔伯格推荐,凭借新版《西区故事》出道的拉丁裔小花瑞秋·齐格勒被选中饰演白雪公主。这个消息一经传出,就像在平静的湖面上投下了一颗巨石,泛起了层层涟漪。

同年,“神奇女侠”盖尔·加朵成为了反派皇后的人选。这本该是一个充满看点的阵容搭配,然而,事情却朝着意想不到的方向发展。瑞秋·齐格勒的肤色与原故事中“肤色胜雪”的白雪公主形象大相径庭,这一选角决定犹如一颗重磅炸弹,在观众群体中引发了激烈的反应。

迪士尼在油管发布预告片时,那场景简直可以用“惨不忍睹”来形容。“踩”的数量是“赞”的几十倍之多。那些反“觉醒”、反“政治正确”的观众愤怒地表达着自己的不满,他们认为迪士尼的这一选角是对经典形象的亵渎。这就像是一场激烈的战争,一方是坚守传统形象的观众,另一方则是迪士尼试图推行的“政治正确”选角理念,而瑞秋·齐格勒则不幸成为了这场战争的“风暴眼”。

二、多方抵制:矛盾的激化

如果说选角争议只是一个开端,那么随后发生的一系列事件则进一步激化了矛盾。巴以冲突爆发后,情况变得更加复杂。盖尔·加朵曾入伍以色列国防军,这一身份使得她遭到了左派观众的抵制。而瑞秋·齐格勒又曾公开发表支持巴勒斯坦的言论,这无疑是在已经燃烧的火焰上浇上了一桶汽油。两位主演之间紧张的关系被外界不断猜测,各种阴谋论甚嚣尘上。

更糟糕的是,齐格勒半开玩笑式批评1937年动画版《白雪公主》的言论,惹恼了部分迪士尼粉丝。这就像是在一个已经摇摇欲坠的大厦上又狠狠地推了一把。而真人版采用CGI特效制作七个小矮人角色的决策,更是引发了一场轩然大波。侏儒演员们认为这一决策是对他们的不尊重,从而发起了抵制行动。此时的《白雪公主》就像是一艘在暴风雨中失去方向的船,四处都是汹涌的波涛,随时都有覆灭的危险。

三、媒体评价与票房预估:前景堪忧

在影片即将上映之际,各种负面消息已经铺天盖地。媒体评价方面,情况十分严峻。上映一天前,《白雪公主》在IMDB竟然开出了2.3分的骇人差评(后跌到2.1),这一分数简直是一个灾难性的信号,导致IMDB站方不得不暂时关闭评分。即使在用户整体倾向更偏向进步派的Letterboxd,影片的评分也仅为2.5/5。

烂番茄新鲜度为46%,MTC均分48,这样的数据对于一部迪士尼的旗舰级大片来说,无疑是沉重的打击。英语媒体虽然一贯对“政治正确”作品较为友善,但这次也不得不承认《白雪公主》是一部没有必要被拍出来的平庸电影。从票房预估来看,根据多家媒体预测,影片北美首周末三天票房为3800万美元至5000万美元区间,这意味着北美票房很难突破1.5亿美元。而制片成本高达2.7亿美元的本片,这样的票房前瞻无疑是灾难性的。

四、中国市场的表现:外忧内患

在中国市场,《白雪公主》同样面临着巨大的挑战。这里向来不吃“政治正确”这套,影片一上映就遭遇了市场的冷遇。首日票房不到200万,猫眼专业版给出的最终票房预测仅为千万出头。与同为迪士尼真人化大作的《灰姑娘》(首日3515万,累计4.43亿)、《美女与野兽》(首日8372万,累计5.9亿)相比,简直是天壤之别。就连前年同样因选角肤色被讨伐的《小美人鱼》(首日366万,累计2651万),在票房表现上都比它要好。这一场景就像是一场残酷的淘汰赛,《白雪公主》在这个赛场上毫无优势可言。

五、创作层面的失败:内核的缺失

然而,仅仅将《白雪公主》的失败归咎于选角和政治争议是不够全面的。从电影本身的创作层面来看,它也存在诸多问题。

首先,所谓的为女性主角赋权的现代化改编老套陈旧。在迪士尼官方认证的13部“公主电影动画”之中,《白雪公主》(1937)的故事和角色设定是最需要现代化的。与《花木兰》《小美人鱼》相比,《白雪公主》中原有的雌竞比美的核心冲突、按出身和颜值分配德行的血统论、王子拯救公主的套路都显得不够进步。所以,故事需要改变,要让白雪公主变得坚毅主动,体现新时代的女性精神,同时也要将王子公主的单薄连线改造成令人信服、完整感人的爱情。

但实际情况却是,虽然齐格勒饰演的公主有坚韧、阳光、亲和的一面,但选角(也包括妆发、造型)方面的问题,让她的整体外形和派头不太像“白雪公主”,更像是拉丁街区歌舞片里的底层追梦小妹。经典的魔镜问题,电影也刻意避开“白雪公主到底是不是大美女”的问题,给打上了“只因为心灵美所以她最美”的补丁,可见电影对于齐格勒的形象也没有充足自信。

在爱情线的改编上,将王子改编成侠盗乔纳森的设计,虽然突出了反对暴政强权的主题,也起到了铺垫男女主角感情的作用,但在表演马马虎虎,歌曲也没有记忆点,情节发展按部就班、完全和观众预想同步的情况下,整个爱情故事的可信度和感染力完全为零,甚至不如同样俗套的真人版《美女与野兽》。

再看反派方面,加朵饰演的恶皇后已经足够浮夸、刻板,而且五官乱飞,造型也不出色;七个小矮人的形象更是惊悚,完全依赖计算机特效生成面貌诡异的动画形象,篇幅还如此之大,许多媒体批评这一设计很猛,是影片的一大败笔。

六、与同类型电影的对比:差距尽显

回顾2012年上映的两部《白雪公主》电影,我们可以更清楚地看到2025年版的问题所在。2012年的《白雪公主与猎人》,由查理兹·塞隆、克里斯汀·斯图尔特、克里斯·海姆斯沃斯主演,这部电影改编思路翻天覆地,直接把《白雪公主》变成了《权力的游戏》,公主也成了狠劲十足的飒爽女战士,同时影片将王子形象拆分成猎人和青梅竹马,男女关系完全被重构。尽管改得有好有坏,但至少摆脱了传统故事的束缚,纵使有些狗血,但起码不老套。

而《白雪公主之魔镜魔镜》的改编相对常规,公主跟随七个小矮人成为侠盗,文武双全,对传统形象有所突破;王子公主早早相遇发展感情,也是合理的改动。同时,片中有王后用药蛊惑王子成为“小狗”的成人情节,性意味很浓。但不管怎么说,这两部电影中的公主和女王都各具魅力,柯林斯的公主和塞隆的女王更是光艳夺目,相比之下,2025年版《白雪公主》在人物塑造上就显得相形见绌了。

七、时代背景下的必然结果:大势所趋

从更宏观的角度来看,《白雪公主》的失败也反映了时代背景下娱乐产业与政治气候、资本意志之间的复杂博弈。美国社会层面,反政治正确的回弹很猛烈,“觉醒”力量处于低潮,标榜“客观”的主流媒体也都在看风向,不能完全不考虑社会的大气候和公众舆论的反扑。

在这样的大环境下,《白雪公主》就像是一个逆水行舟的行者,即使没有创作层面的问题,单是政治正确争议这一项,就已经让它举步维艰。2012年《小美人鱼》也曾遭遇种族争议,但当时的大环境相对宽容,最终全球票房成功落地(近5.7亿美元),媒体评价也还算过得去(烂番茄新鲜度67%,MTC均分59)。然而,两年后的今天,当《白雪公主》问世时,大环境对这类作品的友善程度却大大降低了。

八、总结:一场失败的尝试

综上所述,真人版《白雪公主》的失败是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从选角引发的巨大争议,到创作层面的诸多不足,再到时代背景下政治气候和市场风向的不利影响,每一个环节都像是一颗毒瘤,侵蚀着这部电影的生机与活力。

它就像是一个被众矢之的的靶子,在舆论的枪林弹雨中摇摇欲坠。尽管迪士尼试图用豪华的制作班底和强大的演员阵容来打造一部经典的重塑之作,但最终却事与愿违。这部电影也给好莱坞的其他制作公司敲响了警钟,在追求“政治正确”和现代化改编的道路上,不能只注重表面的功夫,更要深入挖掘故事的内涵,尊重观众的审美和情感需求,否则,即使有着强大的资本支持,也难以逃脱失败的命运。

如今,《白雪公主》在票房和口碑上的双重失败,很可能成为导火索,宣告近年来好莱坞DEI热潮的偃旗息鼓。它的故事将成为电影史上一个值得深思的案例,提醒着后来者在电影制作的道路上要谨慎前行,权衡好各种因素之间的关系,才能创作出真正受观众喜爱的作品。

0 阅读:28
魏子淳聊娱乐

魏子淳聊娱乐

魏子淳聊娱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