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血”能让人永葆青春吗?
2023年,美国45岁的亿万富豪布莱恩为了“永生”,竟然从17岁的儿子身上抽取一升血浆注入到自己体内,来让自己的返老还童。
不仅如此为了保证换血实验的顺利进行,他还给自己70岁的父亲做了实验,也为他注射了新鲜的“血浆”。
除了拿自己的家人当试验品,他还养了一批“血童”来为自己提供替换的血浆,这样丧心病狂的行为堪称现代版吸血鬼。
那么布莱恩的永生计划成功了吗?他真的返老还童了吗?
不愿接受衰老的事实布莱恩之所以想要让自己永生,是因为他发现自己的身体随着年龄的增长越发衰弱。
这种衰弱并不正常,他比同龄人衰老的更快,原因是因为他年轻的时候太拼了,留下了许多后遗症。
早年他在科技行业打拼,创立公司,最终实现了财富自由。
但巨大的压力也带来了沉重代价,他长期熬夜、不规律饮食,身体健康问题接踵而至。
体重失控,情绪低落,甚至患上了中度抑郁症,他赚到了数不清的财富,却发现自己正在迅速老去。
他第一次意识到自己的身体在走下坡路,是在一次公司年会上。
当时的布莱恩坐在儿子塔尔马奇旁边,突然发现自己已经跟不上这个17岁男孩的精力了。
塔尔马奇有一头浓密的黑发,皮肤光滑紧致,跑步轻盈而富有活力。
而他眼角的皱纹、逐渐松弛的皮肤和日渐稀疏的头发,都让他倍感落差。
他感到自己像个“被掏空的油灯”,对比儿子的年轻朝气,自己显得垂垂老矣。
“如果能像他一样充满活力该多好。”布莱恩心里暗暗发誓,他要找到延缓衰老的方法。
最初他尝试传统的健康管理:请专业教练制定运动计划,每天清晨健身,戒掉高糖高盐的垃圾食品,全面改良饮食习惯。
他还雇了私人营养师,每顿饭都精确计算热量摄入,但这些只能让他保持健康,没能改变老去的事实。
他不满足。他开始涉足前沿科技,接触到基因编辑、干细胞疗法等研究。他花了两年时间收集信息,最终决定尝试“换血实验”。
为此他投入了200万美元,雇佣了30名专家组成医疗团队,开启了这场自我改造的“蓝图计划”。
注射儿子的血浆布莱恩将目光锁定了儿子塔尔马奇,他觉得没有人比自己的孩子更适合作为“青春血液”的提供者。
“他年轻,身体强壮,还健康,简直完美。”布莱恩打心底觉得这很合理。
实验当天布莱恩带着儿子去了私人诊所,塔尔马奇看起来有些紧张,但还是配合着医生完成了抽血。
医疗团队从塔尔马奇体内抽取了一升血液,经过一台血液分离机的处理后,提取出最关键的血浆。
这些被认为蕴含“生命密码”的血浆,随后被缓缓注入布莱恩的静脉中。
布莱恩描述,当血浆进入体内的那一刻,他仿佛能感觉到一股新的力量充盈全身,他说自己的皮肤紧致了,甚至视力都变得清晰了。
这种“回春”的错觉让布莱恩更加坚定了信念,他开始定期从儿子身上提取血浆。
塔尔马奇每次抽血后都会感到头晕乏力,需要很长时间才能恢复。
布莱恩并不满足于自己受益,他将“换血实验”扩展到家族其他成员身上。
他的目标是让父亲理查德也重返年轻状态。
布莱恩告诉理查德:“爸,我希望你能活得更久,见证这个家庭的繁荣。”这句话打动了理查德。
换血的那天,布莱恩将自己刚提取的血浆注入了理查德的体内,理查德表示当血液进入身体时,他感觉到一种久违的轻盈。
他甚至声称自己那天晚上睡得特别好,第二天起床时腰背的疼痛减轻了。
然而随着时间推移,这种“好转”的感觉并没有持续太久。
换血后的理查德并未出现明显的身体改善,他依然要忍受高血压和关节问题带来的困扰。
布莱恩却并未放弃,他继续推动换血实验,将其视为一种长期的“科技修复工程”。
换血实验能否成功?尽管布莱恩满怀信心,医学界和科学家们却始终对换血实验持怀疑态度。
2005年的老鼠实验并不能证明同样的效果会在人类身上发生。
人体的生物机制远比老鼠复杂得多,而换血能否对抗衰老,至今缺乏权威数据支持。
频繁抽血和输血并非无害,人体的血液系统极其复杂,外部干预可能引发免疫系统紊乱、过敏反应甚至感染。
布莱恩的儿子塔尔马奇长期为父亲提供血浆,已经出现了体力下降、免疫力减弱的迹象。
而布莱恩自己也因为换血后产生了一些炎症反应,不得不停止实验一段时间。
此外衰老是一个多因素驱动的过程,并非仅靠更换血浆就能解决。
衰老涉及基因表达、细胞损伤、内分泌失调等多个层面,换血只能暂时改善某些生理指标,却无法从根本上逆转老化。
所以布莱恩的换血计划注定是失败的,他现在看似精力充沛,但其实都源于他为了配合实验每天勤奋锻炼,减少油盐饮食摄入。
富人对“抗衰”的执念不过想要通过换血来达到青春永驻的富豪名人并不在少数,就连硅谷亿万富翁彼得·蒂尔都对此深感兴趣。
作为PayPal的联合创始人之一,蒂尔长期对抗衰老问题表现出浓厚的兴趣,他投资了许多抗衰老公司并参与相关研究。
根据一些报道,蒂尔在过去几年中曾尝试过输注年轻人血液的实验,类似于“青春血液”或“血浆疗法”的概念。
他表示希望通过这些实验能够延缓衰老过程,达到逆转衰老的效果。
蒂尔相信衰老是可以战胜的,而血浆注入是一个可以探索的方向,尽管这一方法尚缺乏科学界的广泛认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