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的热浪还未散去,秋天的韵味已爬上枝头,转眼间,二十四节气中的立秋已然来临。8月8日,在苏州教育博物馆西厅传来了阵阵惊叹声,一幅幅美丽的贴画、一张张开心的笑脸、一声声温暖的鼓励无不显示着活动的精彩,一群特殊儿童正化身小小贴画家,通过巧妙的裁剪拼贴创作出的艺术品,用巧手装扮秋天。
走进教博馆,满眼都是古香古色的建筑,一路上,孩子们好奇地对四周打量张望,志愿者们主动地与他们交流,大手牵小手,渐渐打开了孩子们的心扉,建立起了亲密的关系。
孩子们通常对自己的感觉器官能接触到的物质材料充满了好奇心,进而形成自己的看法。为了让他们更好地通过视觉观察表达想法、丰富自我感知,教博馆的老师以生动的语言、形象的动作、亮丽的色彩来感染孩子们的情绪,鼓励他们大胆想象,发挥创造力和想象力,用色彩来建构自己内心的多彩世界。
在最初拿到手上的工具的时候,大家还跃跃欲试,随着时间悄然流逝,孩子们的耐心也渐渐消失,为了能让他们添色的时候始终如一,老师温柔地鼓励他们不要急躁。虽然手上的动作稍显笨拙,但在小志愿者的帮助下,一幅幅美丽的金秋图呈现在了众人面前。大小不一、形态各异的图案,被孩子们拼出了造型精美的贴画。
课后,讲解员引导着大家一同游览了展厅,讲述了苏州教育历史故事。在古代馆《姑苏繁华图》前,孩子们驻足观看栩栩如生的画面,一探那个未曾亲历却极富魅力的繁华时代。通过场馆内对古代环境的模拟投影,他们仿佛置身于十八世纪中叶美丽的姑苏城内,看着墙上的光影,发出了阵阵的欢呼声。
美好的时光总是转瞬即逝,很快,活动便在大家的欢声笑语中进入尾声,教博馆的老师为参加此次活动的特殊儿童和小志愿者们颁发了优秀证书并合影留念。
博物馆以珍贵文物、精彩活动为孩子架起一道回溯往昔的时空隧道,为他们的童年留下一抹丰富的色彩。同时,开展此类手工活动,不仅与生活衔接,还和康复训练的项目有机结合在一起,用寓教于乐的方式引导表达自己。接下来,苏州教博馆还将继续开展此类活动,发挥博物馆的社会教育的功能,助力残障儿童健康快乐成长。(柴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