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利蜂白领热餐来了“公司食堂”标准正在被改变

杨子超 2020-08-20 21:20:50

“众口难调”这个成语最适用的场景在哪里?

公司食堂。

公司食堂自诞生之日起,便是吐槽的集中地。在普通单位食堂里,盛菜阿姨的抖手绝技让人为了果腹而选择忍耐;在互联网大厂食堂里,洋气的自助餐模式又意味着燃烧的经费。然而往往经费烧出去了,依然有人给出差评,比如屡上工作餐红榜的华为,有不少员工埋怨食堂饭菜差又贵,还引得任正非亲自劝诫:别把后勤当作发泄地。

很多上班的小伙伴每天都在烦恼同一个问题:“今天吃什么?”传统公司食堂一直没有办法给出一个让雇主和员工双双满意的方案。

便利蜂解决了“公司食堂”痛点

互联网时代早已到来,公司食堂有没有找到一种于雇主而言成本可控、于员工而言便捷安全的两全选择?答案是肯定的。

一种面向都市白领、低成本高品质的热餐模式,正在北京、上海、天津、济南、广州、深圳等多个中国城市流行开来,数字化新型公司食堂已应运而生。解决这一痛点的创新者是便利蜂。

2020开年以来,受新冠疫情的影响,很多企业复工的同时食堂未能开门,更多的餐厅、商超被迫长时间暂停营业。此时,拥有热餐服务的24小时便利蜂,迅速成为保障白领工作餐供应的生力军。

一位在上海兴业太古汇工作的外资中层人士Eddie告诉子超,除极个别园区或超大型公司拥有自建食堂,商业楼宇内上班的白领都需自行解决就餐问题。以太古汇为例,“楼内就餐怎么也得人均40-50元,好一点的70-80元甚至上百,这还不算咖啡奶茶等饮料”,因而大多普通员工要么带饭,要么外卖,“但带饭麻烦,外卖油重还要等很久”。

当疫情来袭,所有集中就餐被叫停,公司附近步行六、七分钟可达的两家便利蜂,成为大家自行开发的新食堂。包括Eddie在内的越来越多人发现,这里出售的餐食,热门便当不会因为晚去而断货,结账也无需大排长龙,更重要的是,食材质量高、营养高、保鲜度高,而价格却货比N家最低。

“现在每次看到那个橙色招牌,我就知道自己可以吃好了。” Eddie说。

据便利蜂此前发布的《3月复工期便利店热销榜单》显示,在疫情防控的关键阶段,便利店的盒饭成为消费者返岗后就餐的首选。便利蜂的热餐、包子类早餐、便当的销量重回前三,部分城市的月销售额同比增幅超过300%。

便利店热餐成白领常态选择

如果说,疫情推动了便利蜂热餐被追捧,那么,这股带点意外选择的风潮,会成为日后消费者真正用脚投票的常态吗?子超认为答案是肯定的。

需求催生供应,创新引领趋势,便利店热餐的风行早有迹可循。

一方面,从公司的角度出发,即便是很多无自建食堂实力的中小型企业,对员工的后勤保障也是应有之义。尤其是压力大、加班多的互联网公司,“吃什么”与“吃得好不好”,是招揽人才的重要福利之一。

但不可回避的是成本问题。无论是在寸土寸金的都市自办公司食堂,还是自主采购设备、找团餐企业代为运营,企业投入的费用也好,购买的服务也好,都可谓投资巨大。一个食堂一年的投入,有可能抵得上数家中小公司的全年营收。尤其在一个充满不确定性的经济周期里,还要不要咬牙硬上?公司食堂走到了消亡还是新生的十字路口。

另一方面,都市白领对于工作餐还要求“实惠还要有个性”。智联招聘发布的《2019年白领生活状况调研报告》数据显示,超6成白领的午餐费用控制在20元以内,其次是21-30元的,占比27.64%。上海市消保委也做过一轮上海市白领午餐调查,49.9%的调查者表示经常到便利店购买午餐,每顿花费基本都在20元以下。与此同时,有高达85.89%的白领关注午餐营养情况和食品安全。

子超认为在这两大背景下,基于高效供应链管理和高效门店运营的便利蜂式便利店,将成为新型公司食堂解决方案的供应商,无论是从餐饮标准角度,还是从运营模式角度。

值得注意的是,在今年疫情与南方洪涝灾害的双重影响下,国内粮食生产受到较大影响,最高层对制止餐饮浪费行为作出了重要指示,全国上下都将长期推行“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社会风尚。

这更加意味着,于个人、于组织、于社会而言,建立一个高效便捷的新型公司食堂和一个科学文明的餐饮消费模式,是大势所趋。而便利蜂或许是一个不错的范本。

0 阅读:44
杨子超

杨子超

子超原创:TMT领域的VC,创业和新媒体,无干货不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