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殡仪馆这张照片,我才明白:人生除了生死,都是小事

悟道空间 2024-12-10 15:14:00
01

那是一张平平无奇的照片,拍摄于南陵某殡仪馆的告别厅门口。

照片里,一排白色的公告栏整齐地挂在墙上,上面贴着逝者的讣告。

就是这样一张普通的照片,却让我久久无法平静。

因为在那些讣告中,我看到了一个触目惊心的数字:19岁。

那是一个女孩的年龄,在这个年纪,她本该是青春正好,憧憬未来的时候。

也许她刚刚步入大学校园,怀揣着无数的梦想;也许她正在为自己的理想奋斗,规划着人生的每一步。

但是命运却没有给她更多的时间。

19岁,一个甚至还没来得及真正认识这个世界的年纪,就这样永远地定格在了春天。

这让我想起了周西律师的故事。

那是一个光芒四射的女孩,26岁的她,正处在人生最美好的年华。

优秀的学历,体面的工作,她是很多人眼中的"赢家"。

每天早出晚归,手机永远关不掉,电脑永远合不上,她相信只要够努力,就一定能实现自己的梦想。

然而,一次深夜的痛经,彻底改变了她的人生轨迹。

"医生,我是不是得了什么大病?

"她强装镇定地问。

"抱歉,检查结果显示是卵巢癌。"医生平静的语气,像一记重锤,瞬间击碎了她所有的规划。

那一刻,坐在医院走廊的长椅上,周西第一次真切地感受到了生命的脆弱。

曾经她以为放不下的工作,放不下的应酬,放不下的社交,在死亡面前,都变得那么微不足道。

"原来,人生真的没有什么是放不下的。"她在《超级演说家》的舞台上这样说道,声音里带着历经生死后的淡然。

生命就是这样,永远充满了不确定性。

没有人知道下一秒会发生什么,也没有人能够预知自己的明天。

就像殡仪馆墙上的那些讣告,有刚刚踏入成年的少女,有事业正当巅峰的中年人,也有含饴弄孙的老者。

生命不会因为你年轻就给你特权,也不会因为你富有就给你豁免。

在死亡面前,我们都一样渺小,都一样无助。

02

看到殡仪馆那张照片后,我不禁想起了几个令人动容的故事。

周西美女律师,给我们上了第一堂课:所有的执念,在生命面前都显得渺小。

第二个故事来自物理学界的传奇人物——斯蒂芬·霍金。

21岁那年,年轻的霍金被诊断出患有肌萎缩性侧索硬化症,医生预言他活不过两年。

但霍金用自己的一生证明:即使身体被疾病禁锢,灵魂依然可以翱翔宇宙。

在轮椅上,他写出了震惊世界的《时间简史》;在病痛中,他探索着宇宙的奥秘;在死亡的威胁下,他依然保持着对生命的热爱。

甚至有一次,他在过马路时被车撞倒,左臂骨折,头部受伤,但仅仅48小时后,这位伟大的物理学家就回到了办公室继续工作。

生命给我们的第二堂课:活着的每一天,都值得热爱和珍惜。

最后一个故事,是张海迪的故事。

面对命运的残酷挑战,她没有选择放弃。

自学多门外语,成为无线电修理工,翻译了数十万字的英语小说,创作了《生命的追问》等多部作品。

她用自己的行动告诉世人:生命的意义不在于长短,而在于如何绽放。

在她的书中写道:"生命的价值不在于你拥有了什么,而在于你用它创造了什么。"这句话直指生命的本质——不是所有人都能活得久,但每个人都能活得有意义。

生命给我们的第三堂课:生命的价值,在于创造与奉献。

这些故事都在告诉我们一个简单却深刻的道理:生命虽然脆弱,却依然美丽;生命虽然短暂,却值得珍惜;生命虽有局限,却蕴藏无限可能。

人生最大的智慧,或许就是在认识到生命局限的同时,依然热爱生活,珍惜当下,创造价值。

03

人们常说,生命的意义在于活着本身。

直到经历了生死,我们才真正理解这句话的分量。

根据国家卫健委的数据,2018年中国人均预期寿命为77岁。

这个数字告诉我们,生命是如此短暂。

而更令人震撼的是,在这77年中,真正健康的时光却只有68年。

想想看,我们总是在追求更好的生活:

更大的房子,

更贵的车子,

更高的职位,

更多的存款...

可是,当生命走到尽头的那一刻,这些还重要吗?

也许,我们都该放慢脚步,停下来想一想:

为什么要把时间都耗费在焦虑与攀比中?

为什么要用健康换取那些其实并不那么重要的东西?

为什么要把生命的馈赠,变成永无止境的追逐?

回到文章开头那张殡仪馆的照片,那个19岁的女孩,她的生命戛然而止。

没人知道明天和意外哪个先来,但我们都知道:活着,本身就是最大的幸福。

所以,趁阳光正好,趁微风不噪,好好吃顿饭,好好睡个觉。

给父母打个电话,陪孩子看次星星。

放下手机,抬起头,看看身边人的笑脸。

因为除了生死,其他都是小事。

而活着的每一天,都值得我们好好珍惜。

(全文完)

0 阅读:4

悟道空间

简介:体制内奋斗十余年,见了太多,想说点真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