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近日,由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宏观经济杂志社主办,中宏国发文化发展中心和“百城千企新质生产力三年行动计划”课题组承办的“百城千企”新质生产力三年行动计划开题研讨会在北京举办。政府领导、专家学者、企业家代表等各界人士共同探讨新质生产力的未来发展方向,为促进区域高质量发展出谋划策。
会上,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首席科学家、曲阜市政府党组成员、副市长周凯解读了今年4月山东宣布实施的“新质生产力培育三年行动计划”(以下简称“计划”),并就山东新质生产力培育的现状与未来规划进行了全面介绍,为如何高质量发展、培育新质生产力提供了“山东思路”。
“党的二十大及二十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要健全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体制机制,这不仅是新时代中国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举措。”周凯说,山东作为人口大省、文化大省、资源大省和经济大省,承载着党中央、国务院赋予的发展新质生产力、建设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的重大责任。他详细介绍了山东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坚实基础和良好条件:近年来,山东省级科技创新发展资金持续加大投入,连续两年超过145亿元,带动全省全社会研发投入显著增长,2023年增速达到12.1%。以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新产业为代表的“四新”经济投资占比超过57%,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比达到51.35%,科技型中小企业数量突破4.5万家,国家级领军人才达到7400余名。这些数据充分表明,山东在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方面已经取得了显著成效,为新质生产力的培育奠定了坚实基础。
针对具体措施,周凯详细介绍了山东实施的新质生产力培育三年行动计划的目标和布局。他提到,山东将不断推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打造一流创新和产业生态,不断深化科技合作交流。具体而言,要抓住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的重大机遇,加快构建包括6个传统产业、9个优势产业、9个新兴产业、7个未来产业的“6997”现代化工业体系。通过聚焦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集群化方向,山东将奋力在新型工业化发展中勇闯新路、勇挑大梁。
山东计划今年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52%左右,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字化转型覆盖率达到90%左右,规上工业单位增加值能耗下降4%以上。同时,还将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5000家左右,推动20家左右企业进入100亿级、10家左右企业进入500亿级企业行列,新培育专精特新中小企业1000家左右……这些数字目标的实现并非易事,周凯介绍,“计划”中还针对这些目标一一提出多维度推进的路径和策略。
“优化传统产业创新升级首当其冲。”周凯表示,山东将通过加快推动技术改造,引进先进技术和设备、完善技术标准,引领提升传统产业的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同时,鼓励企业进行技术创新,开发新产品和新工艺,提升市场竞争力。同时要构建以先进制造业为支撑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壮大新兴产业。山东要充分发挥已有的工业基础优势,重点发展如信息技术、生物医药等高新技术产业,完善推动战略性产业发展政策和治理体系,并通过强化政策支持、制度保障,提供资金、税收等优惠政策,吸引更多企业和人才进入新兴产业领域。“整体而言,我们既要鼓励产业发展的导向,又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的要求。”周凯说。
瞄准未来产业,山东根据目前已有的技术、资源禀赋和基础,提出在前沿科技领域布局,围绕人工智能、量子科技、深海空天、新材料、高端装备、区块链、虚拟现实等领域,打造一批先导区和特色园区。同时,建立完善的创新生态系统,支持科研机构和企业合作,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建立可持续投入增长机制。
“逐数而行、逐绿而行,在新质生产力培育的过程中,数字化和绿色化不可或缺。”周凯表示,山东将加快企业数字化转型步伐,全力做强智能化引擎,一体推进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通过推广智能制造技术,提升生产过程的自动化和智能化水平,力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字化转型覆盖率达到90%左右。同时,山东还将加力推动节能降碳减排,构建全链条绿色工业体系,推动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共同实现绿色发展。最终达到做强标志性产业链集群化发展,通过“点、线、面”有机结合,培育大中小各类企业,做强标志性产业链。实施100项重大科技创新项目,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同时,突出企业在科技创新中的主体地位,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
周凯表示,他期望“百城千企”新质生产力三年行动计划能够与山东省所推出的“新质生产力培育三年行动计划”紧密结合,深入政府与企业层面,持续以科技创新为核心驱动力,致力于新质生产力的研究与发展实践。通过此举为山东省的经济发展注入强劲动力,并努力为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作出更为显著的贡献。
编辑:李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