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前两天,杨议在视频里分享了一段他和师父侯宝林南下的趣闻。
当时是1992年,杨议跟着师父侯宝林去深圳演出。
那是一个很大的超市,里面摆满了各种没见过的东西。
侯宝林指着一包坚果问杨议:“宝贝儿,知道这叫什么吗?”
杨议一看,觉得这东西长得挺奇怪,就随口说:“这不是果仁长歪了嘛!”
侯宝林笑着告诉他:“记住了,这叫腰果,不是咱家的花生米。”
杨议回忆起这段往事时感慨万千。
当年第一次见到腰果,确实让他大开眼界。
如今三十多年过去了,再吃到腰果,他就想起师父侯宝林,忍不住老泪纵横。
小助理在一旁打趣:“等我百年之后,吃腰果能不能也想起你啊?”
杨议一听,立刻火冒三丈,让小助理赶紧哪儿凉快哪儿待着去。
从那时起,杨议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去年“七月风波”后,这位著名相声演员比娱乐圈的明星还要火。
从“清门”到“小五婶”,再到“耍猴涮羊”、“砸缸”,这些话题一个接一个,让杨议从配角变成了主角。
有人嘲讽他半辈子修来的德艺双馨,在半年时间里毁之殆尽;而杨议则解释,这些都是相声界的“逗哏”方式,通过现代传播手段分享出去。
关于拜师这件事,争议一直不断。
传统曲艺界拜师规矩中,“摆枝”是必不可少的环节,否则没人会认可。
但杨议有自己的看法,他认为“新人新办法”。
过去摆枝是为了让更多人知道这件事,而现在网络直播一次就有几万人观看,宣传效果远比纸媒好得多。
况且那些曲艺界的老前辈们年纪都大了,天气又冷,万一有个好歹,自己实在承担不起,所以还是别给他们找麻烦了。
“大伙知道就行了。”
杨议说。
对于杨议拜师侯宝林这件事,曲艺界内部也有不同的声音。
支持者认为,杨议的水平完全配得上成为侯宝林的徒弟,特别是侯耀华说过:“杨议会说相声,而且坚持到六十多岁还站在小园子里面对观众,当下的确屈指可数。”
因此,把侯氏相声发扬光大,非杨议莫属。
但也有人觉得这是一场闹剧,拜一个已故多年的人为师,没有什么实际意义。
如果大家都效仿这种做法,曲艺圈岂不是乱了套?
网友调侃道:“杨议说是侯宝林的徒弟,我还说是马三立的徒弟呢!
不能自己说谁是自己的师父谁就是吧!”
面对这些质疑,侯耀华在直播间感慨:“杨议拜个师怎么这么难,比任何人都难。”
尽管存在争议,杨议已经把“我师父侯宝林”挂在嘴边,成了口头禅。
最近在D货平台上推销腰果时,他又提起师父侯宝林教他认识腰果的事。
他说,一吃腰果就想起了师父。
评论区里,网友们众说纷纭。
有人认为侯宝林大师是相声界泰斗,杨议拿故者大师引流不仅是对逝者的不尊敬,更是在炒作博人眼球,显得很不地道。
还有人觉得“宝贝儿”这个称呼让人听着不舒服,真有师父这么叫自己徒弟的?
其实,杨议的行为背后有着复杂的情感因素。
他之所以如此执着于拜师侯宝林,一方面是对师父的敬仰和怀念,另一方面也是为了证明自己的艺术传承。
在这个过程中,他承受了巨大的压力,但也收获了不少支持。
无论如何,这段经历对他来说都是难忘的。
从杨议的故事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位艺人对传统艺术的热爱与执着。
无论外界如何评价,他始终坚守自己的信念,努力将相声这门艺术传承下去。
同时,我们也应该尊重每一位艺术家的选择,毕竟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方式来表达对艺术的热爱和对前辈的敬意。
杨议的经历或许能让我们重新思考,什么是真正的传承,以及如何在现代社会中保持传统文化的生命力。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像杨议这样的艺人通过网络平台分享自己的故事和感悟,不仅拉近了与观众的距离,也让更多人了解到了传统艺术的魅力。
虽然他的做法可能引发争议,但正是这些讨论让我们有机会深入思考艺术传承的意义。
希望未来有更多的年轻人能够像杨议一样,勇敢地追寻自己的梦想,为传统文化注入新的活力。
UC玩友
他是劣迹艺人,就不要替他说好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