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良情感网

民国年间一件奇事:张学良当上剿匪副司令,下令枪毙匪首张学良

1934年2月,张学良出洋考察归国之后,蒋介石给这位结拜兄弟安排了一个差事,让他出任豫鄂皖三省“剿匪总司令部”的副总司令

1934年2月,张学良出洋考察归国之后,蒋介石给这位结拜兄弟安排了一个差事,让他出任豫鄂皖三省“剿匪总司令部”的副总司令。实际这个总司令并无其人,而是由张学良代行其职。

蒋介石的如意算盘是,让张学良带着他的东北军参与对红军的“围剿”。

张学良对蒋介石“借刀杀人”的想法当然心知肚明,但当时他对这位“义兄”还抱有希望,因此接受这一任命并无疑义,当即在武昌宣誓就职。

张学良上任没多久,就有人向他报告,在河南、安徽两省交界处有一股极为猖獗的土匪,在当时作恶多端,引起了极大的民愤。

让人称奇的是,这股土匪的首领居然也叫张学良。也就是说,匪首与剿匪司令同名同姓。

时年33岁的张学良,以前虽然也碰到过跟他同名同姓的人,但这还是头一回碰上同名同姓的对手。

剿匪司令张学良,却遇上土匪头子张学良,这不能不说是一件奇事。张学良对此显然并不觉得高兴,而是心中暗暗生气:真是岂有此理,好好的一个名字竟让匪首给“玷污”了!

想到这里,他提起笔来,在匪情通报呈文上“匪首张学良”的“良”字左边加了个“豸”字旁,也就是让原来的“良”字变成了繁体的“狼”字。

副官脑瓜子不笨,马上告知众人,以后任何公文中凡提到土匪张学良的地方,都要把他的名字改成“张学狼”。

“张学狼”颇有一番来头,此人1908年出生于安徽阜阳,从小就以悍勇蛮狠著称。到了16岁那年,“张学狼”子承父业,投身于北洋军队。

不得不承认,这家伙天生是个当兵的料,入伍后表现出色,从普通士兵一直升到营长,在军队里干得风生水起。

但在蒋、冯、阎中原大战中,“张学狼”所在的部队吃了大败仗,成了一股溃兵,他无奈之下便逃回家乡阜阳,躲进山林中当起了土匪。

“张学狼”在当地的地痞、流氓、土匪当中有不小的号召力,没过多久就拉起一支数千人的匪帮,横行皖豫交界地带。

随着声势的壮大,“张学狼”越来越得意忘形,不但干起了打家劫舍的“常规业务”,还到处杀人放火,干尽了缺德事。

1933年夏秋之交,“张学狼”指使手下的匪徒在太和县境内杀害了近百名无辜老百姓,引起了极大民愤。

张学良出任豫鄂皖三省剿匪副总司令后,“张学狼”不但没有收敛形迹,反而变本加厉。

更让张学良气愤的是,“张学狼”利用他与张学良同名同姓这一点大做文章,给自己加上一个“司令”的封号,还经常打着张学良的旗号来号令地方。

皖豫两省的民众和地方武装深受“张学狼”匪帮之害,对其深恶痛绝,纷纷请求张学良派兵将其剿灭。

张学良当然无法容忍“张学狼”这种盗名欺世、荼毒地方的恶行,便出动东北军中的不少兵力全力追剿“张学狼”匪帮。

“张学狼”虽然心狠手辣,但真正打起仗来显然没有资格跟东北军的正规部队较量,其部众很快就被打得星落云散,他只能带着少数土匪逃回阜阳老巢。

到了当年11月中旬,东北军毕其功于一役,发动了对“张学狼”的最后追捕,终于在南乡徐园子一带将其捉拿归案。

张学良得知这个消息后非常高兴,当即命令部下将匪首“张学狼”就地正法,以儆效尤。可以说,到这时为止,他终于去掉了一块心病。

不管怎么说,“张学狼”本名张学良是不争的事实,而剿匪副司令张学良枪毙与其同名同姓的匪首张学良,堪称是民国年间一件奇事。

有意思的是,当时的《盛京时报》还浓墨重彩地报道了这件奇事,蒋介石也对张学良的剿匪之功大加褒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