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红楼梦》里有不少好诗,曹雪芹对这些诗的使用更是出神入化,它不仅承担着提升文化内蕴的作用,有时候诗作本身就是情节的化身,第五十回贾宝玉所作《访妙玉乞红梅》就具有这样的作用。
原著第五十回“芦雪广争联即景诗”,贾宝玉联诗落第,李纨罚他去栊翠庵向妙玉索要一枝红梅来插瓶,宝玉回来后,众人又让他作一首《访妙玉乞红梅》,于是就有了这一段文章:
众人听他念道:“酒未开樽句未裁。”黛玉写了,摇头笑道:“起的平平。”湘云又道:“快着!”宝玉笑道:“寻春问腊到蓬莱。”黛玉湘云都点头笑道:“有些意思了。”宝玉又道:“不求大士瓶中露,为乞嫦娥槛外梅。”黛玉写了,又摇头道:“凑巧而已。”湘云忙催二鼓,宝玉又笑道:“入世冷挑红雪去,离尘香割紫云来。槎枒谁惜诗肩瘦,衣上犹沾佛院苔。”黛玉写毕,湘云大家才评论时,只见几个小丫鬟跑进来道:“老太太来了。”——第五十回
不红君个人很喜欢这一段,因为不仅写了贾宝玉的诗,还掺杂了林黛玉和史湘云的评论。

贾宝玉索梅归来
贾宝玉的第一句“酒未开樽句未裁”,属于诗歌创作中非常普通的开篇带入,确实如林黛玉所说“起的平平”。
贾宝玉的第二句“寻春问腊到蓬莱”,黛玉、湘云觉得有些意思。
这是因为贾宝玉采用了“实有其事”和比喻相结合的手法,一方面贾宝玉真的去了栊翠庵,另一方面,贾宝玉将栊翠庵当作世外之地的“蓬莱”,这种想法非常不错。
接下来的两句是“不求大士瓶中露,为乞嫦娥槛外梅”,黛玉听了摇头说是“凑巧”,因为这两句都是从“寻常问腊到蓬莱”延伸过来的。
如果说“寻春问腊到蓬莱”是一个有趣的想头,后两句持续透支这个想头的有趣性,就变得没那么有趣了,这就是黛玉所说“凑巧而已”的意思。

《访妙玉乞红梅》
关键是最后四句:入世冷挑红雪去,离尘香割紫云来。槎枒谁惜诗肩瘦,衣上犹沾佛院苔。
这两句诗的有趣就在于,它讲述了贾宝玉去往栊翠庵后的经历,根据原著的描述,贾宝玉索梅回来之后,见到众人所说的第一句话就是:你们如今赏罢,也不知费了我多少精神呢。
这不由得就让读者感到好奇,贾宝玉说自己费了很大的精神,才要到这枝梅花,以贾宝玉的个性,断然不会无病呻吟,故意在众姊妹面前诉苦邀功,显示自己的功劳,一定是他在栊翠庵真的费了大劲,才要到这枝梅花。
那么贾宝玉在栊翠庵到底做了什么?答案就在这四句诗里。

贾母赏梅
“挑红雪”、“割紫云(紫云指红梅)”、“诗肩瘦”、“衣上沾苔”,这些字眼似乎说明,贾宝玉去栊翠庵之后,应该在那里干了一些体力活,大概率是帮妙玉扫雪、折梅,通过这些体力活,才换来这么一枝红梅。
也就是说,曹雪芹非常巧妙地把情节跟诗作结合起来,这种写法十分新雅有趣。
而且曹雪芹十分狡猾,贾宝玉的前四句诗,黛玉、湘云都有评论,结果到了后四句的关键处,黛湘刚要评论,曹雪芹就安排贾母出场,把这番评论给打断了,如果大家继续讨论贾宝玉的这首诗,是否就能牵引出贾宝玉在栊翠庵的经历?这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芦雪广争联即景诗
复旦大学出版社2008年出版了蔡义江先生的《红楼梦诗词曲赋全解》,书中在对贾宝玉这首《访妙玉乞红梅》进行分析的时候,给出的评论是这样的:
“入世”二句——这两句是诗歌的特殊修辞句法,将栊翠庵比为仙境,折了梅回“去”称“入世”,“来”到庵里乞梅称“离尘”。梅称“冷香”,所以分“冷”、“香”于两句中。“挑红雪”、“割紫云”都喻折红梅。宋代毛滂《红梅》诗:“深将绛雪点寒枝。”唐代李贺《杨生青花紫石砚歌》:“踏天磨刀割紫云。”紫云,李诗原喻紫色石。“槎枒”句——意即“谁惜诗人瘦肩槎枒”。槎枒,亦作“楂枒”、“查牙”,形容瘦骨嶙峋的样子。这里说因冷耸肩,写自己踏雪冒寒往来。苏轼《是日宿水陆寺》诗:“遥想后身穿贾岛,夜寒应耸作诗肩。”
蔡义江先生站在解诗的角度,将后四句进行艺术化理解,解的也十分专业可信,但并没有提到这两句诗对贾宝玉索梅经历的映射,不红君个人以为是一种缺失。

雪中群艳图
如果不将这首诗跟贾宝玉索梅经历相结合,那么将会有许多琐碎的小问题。
比如贾宝玉的那句“不知费了我多少精神”,贾宝玉没有在栊翠庵干活,即“扫雪折梅”,那么他所费的精神,只能是指天降大雪天气寒冷,他需要冒着严寒去索梅,这显然与前文不符,因为天降大雪后,最高兴的人就是贾宝玉,因为可以赏雪作诗,第四十九回就曾写道:
到了次日一早,宝玉因心里记挂着这事,一夜没好生得睡,天亮了就爬起来。掀开帐子一看,虽门窗尚掩,只见窗上光辉夺目,心内早踌躇起来,埋怨定是晴了,日光已出。一面忙起来揭起窗屉,从玻璃窗内往外一看,原来不是日光,竟是一夜大雪,下将有一尺多厚,天上仍是搓绵扯絮一般。宝玉此时欢喜非常。
所以贾宝玉不会埋怨天降大雪,将其视为自己索梅费劲的原因。

咏红梅花
另外,从情节写实角度出发,芦雪广联诗那天,下了整整一夜的雪,大观园各处都被冰雪所覆盖,故而贾宝玉一大早赶到芦雪庵时,原著就记载道:宝玉来至芦雪庵,只见丫鬟婆子正在那里扫雪开径。
丫鬟婆子之所以扫雪开径,是因为李纨吩咐过第二天要联诗,需要提前把芦雪庵那边收拾停当。
相比之下,没有活动的栊翠庵,内部的雪恐怕就不会这么快被清理,就算清理,也只会先清理道路上的雪,而不会首先扫梅树那边的雪,当贾宝玉寻到栊翠庵索要梅花时,就算妙玉立刻答应,贾宝玉也得将这一尺多厚的雪扫开,方能折梅。
故而不红君私认为,贾宝玉的这首《访妙玉乞红梅》,并不仅仅是艺术化的诗作,更是实有其事,无论是“挑红雪”、“割紫云”,还是“衣上沾苔”,除了艺术化的理解,也可以按照字面意思来观,因为它的确合理地解释了贾宝玉索梅的经历。
本文乃“不红居士”独家首发,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