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大利好,被忽略了

博闻广闻 2025-04-09 04:50:37

原创 刘晓博

最近有一个比较大的利好,被深圳人忽略了。

这就是:深圳的发展空间变大了,“有效面积”获得了一次比较大的扩容。

去年,国务院批准了“深圳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最近深圳全文发布了这个规划。

在规划里赫然写着:

全市划定生态保护红线872.02平方千米。其中陆域生态保护红线477.74平方千米,约占陆域面积的24%,主要分布在田头山-大鹏半岛自然保护区、梧桐山-三洲田片区、塘朗山郊野公园、梅林山郊野公园、凤凰山森林公园等地区;海洋生态保护红线394.28平方千米,约占海域面积的19%,主要分布在广东珠江口中华白海豚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等地区。

而在2021年8月发布的《深圳市“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方案》里,是这样对生态保护红线表述的:

生态保护红线和一般生态空间。全市陆域生态保护红线面积588.73平方公里,占全市陆域国土面积的23.89%;一般生态空间面积52.87平方公里,占全市陆域国土面积的2.15%。全市海洋生态保护红线面积557.80平方公里,占全市海域面积的17.53%。

根据最新国土空间规划,深圳“陆域生态保护红线面积”从588.73平方公里,下调到了477.74平方公里,减少了将近111平方公里。

“海洋生态保护红线面积”从557.80平方公里下调到了394.28平方公里,减少了163.5平方公里。

这意味着,深圳的发展空间显著扩大了!

近年来,深圳一直被面积小、可用土地少而发愁,专家们也提出了各种版本的深圳扩容方案。

比如中央党校主办的《学习时报》,曾在2020年6月,深圳特区建立40周年纪念日前夕发表整版文章,标题为《“三区”叠加 扩权赋能 探索建设大深圳统筹合作示范区”》。

文章认为:

探索建设大深圳统筹合作示范区成为最优选项。规划中的深河(河源市江东新区)合作区预计面积434平方公里,如能再加上惠州惠阳区、东莞市,深圳扩权统筹的总面积将达到6279平方公里。

文章提出:这个示范区由深圳主导,通过赋予深圳经济、社会、民生事务等省级管理权限,对深圳、东莞、惠州惠阳、深汕合作区、深河合作区五地的土地、劳动力、资本、技术、数据等供给侧要素进行结构性调整,在顶层设计上规划建设一个跨行政区域的资源统筹、功能协调、产业互补、成果共享的区域统筹合作新模式。

还有一些专家更干脆,建议深圳合并东莞、惠州成立直辖市,以便更好地发挥辐射带动作用。

种种迹象显示,国家暂时没有调整行政区划的打算,而是通过调整深圳生态保护红线的范围,给深圳释放了新的、较大的发展空间。

深圳的陆域生态保护红线面积被大幅压缩了将近19%,释放了大约111平方公里的面积。在这些空间里,可以建设更多的住宅、学校、医院、道路、写字楼、商场和工厂。

按照深圳建成区实际人口密度(大约2万人/平方公里),这111平方公里可以容纳200万人。

“海洋生态保护红线面积”减少了163.5平方公里,仍然处于生态红线保护中的区域,主要在珠江口中华白海豚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等地。

这意味着,深圳可开发的海域也大幅增加了。或许,在这新释放出来的163.5平方公里的海域里,未来可以进行适度的填海。

建议深港合作,未来在东部海域建设一个共用的新机场。这个新机场的距离比“发挥深圳第二机场作用”的惠州平潭机场要近很多,可以通过海底隧道,用轨道交通连接深圳和香港市中心。

这对深圳楼市将产生哪些影响?是利好,还是利空?

我的看法是:整体上是利好。

深圳楼市最大的问题上,“非典型性住宅”占比太大,“典型性住宅”占比太小,影响了青年才俊“入股深圳”的机会,对深圳长远发展不利。

所谓“非典型性住宅”,是指城中村、小产权房、违法建筑、工业区宿舍等,这些住房的总套数超过800万套(间),基本上可以跟上海住房存量的套数相当。

现代意义上的、适合居住的住宅,也就是商品住宅、保障房(有阳台、厨房、卫生间,采光通风达标),不到220万套。北京上海分别有800万套到850万套这样的红本住宅。

年轻人、新市民到深圳发展,如果想买一套产权清晰、适合居住的住房,难度比较大,价格比较高。

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只有买了这座城市的房子,才算安家,才算把小家庭的命运绑定了一座城市,入股了一座城市。

深圳不缺住房,但缺少让年轻人、新市民“入股”的机会。

深圳的住房结构,还停留在“工业区时代”。在低端产业遍地的时期,打工者不在乎居住条件,也不会奢望入股深圳,深圳的住房结构足以满足那个时代的发展需求。

现在,闯深圳的人发生了巨大变化。从2010年到2020年,深圳800多万增量人口中,有超过300万拥有大专及以上学历。他们当然不愿意在深圳租一辈子房,在城中村住一辈子。

由于大量土地被各种小产权房、城中村占据,深圳可以用来建设商品房、保障房的土地就捉襟见肘了。搞城中村旧改,难度大、周期长,旧改出来的房子容积率高,不能更好满足年轻人、新市民的需求。

所以,通过调整生态红线释放更多土地,成为深圳当务之急。

现在,国家终于批复了深圳新的国土空间规划,给深圳释放了足够多的可用空间,当然是深圳发展的里程碑事件,是大利好!

新增用地释放出来之后,会有更多新住宅建成,可能加大一些片区的供应量,比如非核心区。但在核心区,能释放的空间不大,影响微乎其微。即便在中心区搞一些增量,也会很快被消化。

在非核心区,如果供应量比较大,可能会影响二手房价格上涨。

但官方会控制供应节奏,所以影响主要还是对“非典型性住宅”(城中村、小产权房、违法建筑)。这反而有利于未来城中村的改造。

0 阅读:2
博闻广闻

博闻广闻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