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6日深夜,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发布讣告,我国文物科技保护开拓者, 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著名专家、研究员,第八、九届全国政协委员,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原国家文物局文物科技专家组成员、九三学社北京市第八届委员会教科文委员会副主任胡继高先生,因病医治无效,于2024年9月16日7时40分在京逝世,享年94岁。
胡继高出生于1930年9月,江苏扬州宝应人,早年在江苏省丹阳正则艺术专科学校和苏州美术专科学校,1949年参加工作。1952年参加全国第一届考古人员训练班,1953年至1955年先后在华东文物工作队、江苏省博物馆工作。
胡继高是新中国的第一批文物保护大师级专家。在新中国成立前,国内的大学基本没有正规的考古专业,随着新中国基建的发展,各地不断发现古墓葬、古遗址,而当时的文物工作者对于考古发掘知之甚少。1950年中国科学考古研究所恢复工作时仅十余位专业人士,人才储备告急,,1951年年底,在文化部文物局副局长王冶秋主持的“考古工作座谈会”上,与会专家学者在办短期的考古训练班问题上形这一成共识。自1952—1955年,文化部(社会文化事业管理局)与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北京大学联合举办了4期考古工作人员训练班,每期时间3个月,学员总数达369人,这四期训练班的学员基本都成为个地方文物考古的骨干力量及领军人物,许多人直到九十年代都还活跃在文物考验第一线,胡继高正是训练班的第一期学员。他在训练班学习结束后分配到华东文物队工作并在1956年公派留学波兰,在哥白尼大学美术系文物保护专业就读,1956年学成归国,成为新中国第一代文物保护专家。
胡继高具备深厚的理论基础,系统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的实践经验,一生致力于中国文物保护事业。他主持和参与了诸多重要文物保护项目,1978年,他主持的敦煌石窟壁画修复、高句丽墓葬壁画修复和湖南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竹木漆器脱水修复技术等三个项目获全国科学大会奖;1986年敦煌莫高窟龟裂起甲壁画的修复技术获文化部科技成果一等奖;同年,山东临沂金雀山汉墓帛画揭裱技术获文化部科技成果三等奖。在他主持的湖北曾侯乙墓出土战国竹席脱水加固、河南信阳楚墓出土木编钟脱水试验、山东长清灵岩寺宋代彩塑罗汉像修复等50多个科研项目中,先后获得12项国内首创科技成果,5项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此外,他还发表了《中国出土饱水漆器的保护》《银雀山和马王堆出土竹简脱水试验报告》《山东金雀山西汉帛画的揭裱》等持续影响中国文物保护技术发展的专业学术论文20余篇。
胡继高也是当代书画界的杰出代表,他的作品以松、鹰、寿桃、荷花等为主题,笔墨遒劲、意境高远,每一笔、每一划都彰显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艺术魅力。今年3月26日,宝应县文体广旅局在宝应博物馆举办“桑梓情深——胡继高先生绘画捐赠展”。胡继高委托亲属向家乡的宝应博物馆捐赠了25幅绘画作品,为家乡的文化事业注入新活力。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沈昭
校对 陶善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