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古老现代的诗意融合
鸟儿评守望者
2025-03-09 09:37:53
大地上的诗行
清晨的露珠还挂在稻叶上,村口的榨油坊已飘出缕缕炊烟。七十五岁的王爷爷坐在青石台阶上,用布满老茧的手指编织竹篾,阳光穿过竹编的纹路,在他黝黑的脸上描画出细密的网格。这是今天的乡村图景,古老与现代在这里悄然融合。
张大叔的果园里,新引进的"阳光玫瑰"葡萄在钢架大棚中舒展藤蔓。去年他参加县里的新农人培训,学会了用手机监测土壤湿度。如今他每天清晨五点打开APP查看数据,比年轻时看黄历还准时。深紫色的果实装箱时,冷链物流车已等在田埂旁,下午就能出现在省城超市的货架上。现代农业不再是面朝黄土背朝天的重复,而是科技与土地的诗意对话。
村东头的老戏台重新搭起来了。在外打工十年的李姐返乡开民宿,特意请来老艺人教游客唱采茶戏。起初村里人不解:"这破锣嗓子能招来客人?"没想到周末总有人专程来学戏,城里孩子举着手机直播,老调新腔在网络上漾起涟漪。古戏台斑驳的木柱上,悄然生出嫩绿的新芽。
最让人惊喜的是村小学的变化。原本只剩十二个学生的教室,现在坐满了从县城转回来的孩子。年轻的支教老师小周开发了"田间数学课",带着学生在油菜花田里丈量面积,在藕塘边计算容积。孩子们的笑声惊飞白鹭,知识在泥土的芬芳中生根发芽。教育不是单向的逃离,而是双向的奔赴。
夕阳西下,王爷爷的竹编灯笼亮起来了。这些融合现代设计的工艺品,正通过电商平台走向世界。乡村振兴不是简单的复制城市,而是让农耕文明的根系在新时代萌发新枝。就像村口那棵三百年的古槐,老根深扎泥土,新叶却向着天空舒展。大地上的诗行永远写不完,因为每个躬身劳作的人,都是执笔的诗人。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