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1月23日的那天晚上,刚考上上海海事大学海商法学专业的杨元元,在一间没有装修没有煤气锄了一张桌子没有任何家具的出租屋里问母亲:
都说知识改变命运,我读了那么多年的书,学了那么多的知识,却什么都没改变。
她还说:“那些成绩不如我的同学,在上海都混得比我好。”
跟她同住了几年的母亲当时只是感慨时运不济,并没有发现女儿有异样,之后的两天杨元元经常会表现出消极情绪,25日那天她告诉母亲,因为要在学校排练话剧到好晚,她就不回出租屋直接在学校的宿舍睡了。
11月26日早上7点,杨母跟以前一样在海事大学食堂等女儿一起吃饭,等了很久她依旧没看到女儿身影,隐隐的觉得出事了,于是赶紧拜托宿管去女儿宿舍看一下。
早上8点半,学校保卫科的工作人员耗开杨元元宿舍洗手间的门时,看到惊人的一幕:
杨元元背朝洗手池,脖子上套着两条毛巾系成的绳索,绳索另一边挂在洗手池的水管上,以半蹲的姿势结束了才30岁的生命。
看得出她是一心求死的,因为水龙头离地面不足一米,但凡她有一丝求生的意愿,她都能通过稍微改变一下姿势就能达到,甚至只要站起来就可以,但她没有这样做,足以看出,她是铁了心不想活,对生活已彻底绝望。
可是一个本该有着美好前程和未来的女研究生,为何会以如此决绝的方式跟这个世界告别呢?纵观她30年的人生轨迹和经历,或许能找到答案。
01 她原本可以有个幸福温暖的原生家庭杨元元于1979年生于湖北宜昌的某个普通家庭,父亲是一名军工厂的工程师,稳定且体面,母亲则是一名技术工人,典型的工人家庭。
但是六年后,父亲因黄疸型肝病去世给这个家带来了毁灭性的打击,家庭顶梁柱就这样倒下了,幼小的杨元元和小两岁的弟弟在懵懂无知的年纪就永远地失去了父亲的庇佑。
如此家里所有的压力都压在杨母一人的肩膀上,可想而知这个女人当时承受了多大的崩溃,可是她不能垮,她要是再倒下来这个家就毁了。
那个年代的人都信奉“知识改变命运”,对于普通人家的孩子而言,唯有通过苦读考上大学,生活才有希望,也才能改变自己乃至全家人的悲苦命运。
从小杨母就给两个孩子灌输这种思想,好在杨元元和弟弟都非常懂事争气,学习非常刻苦,成绩一直名列前茅,这让杨母感到欣慰,她曾说只要孩子们学习好,她可以放弃一切。
甚至她还曾幻想并规划姐弟俩考的大学的地点,姐姐去上海,弟弟去北京。
这些年杨母当过技术工人,做过车工,后来工厂改制又成了一名门卫,通俗讲就是看大门的,工资很低,娘仨生活相当艰难。
吃过生活的苦,才会更加珍惜学习改命的机会。
所以在学习上,杨元元一向争强好胜,相当要强,一路奋勇争先不甘人后,在学校她相当独立有主见,但在家里她又很依赖母亲,几乎都听她的,也愿意按照她的想法和意愿来。
高考后杨元元想考大连海事大学学习海商法,立志以后成为一名优秀的律师,但杨母考虑到离家太远,心疼路费开销,建议她考武汉大学的经济学。
杨元元有些不愿意,但最后她还是放弃了自己的理想,服从母亲的意愿填报了武汉大学经济学的志愿,从此开启她的大学生活。
到了大学她并没有更轻松,因为家庭困难,她交不起学费只能申请助学贷款,除此之外她还李利用课余时间做兼职,不管是什么脏活累活,只要提供机会,她都愿意去干,挣一点是一点。
虽然一而再地挤压学习的时间,但学习专业知识她却毫不含糊,努力学习是为了让自己学到更多,同时也是为了那诱人的一等奖学金1000元。
上了大学的杨元元比高中还要辛苦,身兼数职,性格也内向沉郁,总是给人不那么开心的印象,大一大二她还相对活泼些,到了大三她更忙了,因为准备考研,她几乎不参加学校社团活动了。
也是这年,杨母的在老家的生活出了点状况,因为当时她上班的404厂要搬迁,职工住房不再免费,如果想保留住房则需要拿出3.5万购买,可杨母哪有钱啊,两个孩子都在上大学需要用钱,她原本就微薄的收入更加入不敷出。
可如果不买房就只能从原先的房子里搬出来去外面租房了,可租房又是一笔不小的费用,如果她不随工厂搬过去,也就意味着她面临失业。
02 母女俩相依为命,是温暖也是残忍左右为难的她将这一切告知了女儿,杨元元听后直接让母亲来学校跟她一起住,虽然宿舍的单人床铺才90厘米宽,可对于这对苦命的母女而言,只要有栖身之地就很满足了,更何况还是“免费”的。
于是杨母办理了内退,背上包裹来到武大就这样跟女儿共挤一张床了,学校考虑到杨元元特殊的家庭情况也就默认了这一切,杨元元就这样开启了带母上学的生活。
杨母解决了睡觉的地方,白天她就在学校附近摆摊卖茶叶蛋豆腐干,做点小生意挣点生活费,有时候也会去女儿勤工俭学的地方帮忙,杨元元一有空一样回来给母亲帮忙守摊。
杨母的到来使得杨元元跟同学之间的沟通和聚会越来越少了,杨母彷佛是一道墙,横亘在她跟同学之间,本来朋友就少的杨元元变得更加孤僻,几乎不主动与人说话,母女俩似乎就成了连体人,她们这种过于亲密的关系显得有点格格不入。
可杨元元有选择吗?没有,生活的压力,迫使她要绞尽脑汁去挣更多钱来维持基础生活,她是自卑的,生在这种家庭她没法逃离,只能硬着头皮接受。
很快杨元元面临大学毕业,原本她是希望自己能被保研,结果是她失败了,这样她就只能出去找工作。
专业对口的工作一般都是金融类的,她想着进入金融行业,但也没成功,不是她不行,作为国内顶尖的武汉大学的毕业生,在那个大学生还是较为稀缺的年代,她不可能找不到工作,但结果却那么不如人意。
当时摆在她面前有5种选择:
1,去广西钦州一家公司当文员,这个有点大材小用不说,地方也太远,况且那边也不发达,所以这个选项被PASS了。
2,去浙江义乌一家工厂当会计,这个选项地点还可以,属于较为发达地区,且浙江离湖北也不算远,但杨母觉得不靠谱,替女儿拒绝了。
3,会湖北枝江当公务员,因为地方小加上杨母早早就规划女儿要去大地方,立志要走出那种贫穷落后的小地方,更何况,鼓励孩子们努力读书就是为了在城里站住脚,哪有再回去的道理?“宁愿在武汉扫马路也不要回去”,杨母相当坚决。
所以,这个选项又被放弃了。
4,她还有个更好的选择,那就是西北大学给她发来了研究生面试通知,这让她欣喜若狂,立即买好火车票准备前往,可这次又被杨母拦下了,原因又是太远,加上人生地不熟怕她被骗了。
5,既然这样,那考上北京大学的法学硕士研究生总没有其他顾虑了吧?距离虽远,但那毕竟是首都,是全国高等人才聚集地,然而令人感到丧气的是,上这个自费研究生要3万的学费,她根本上不起。
无奈,她只能在一轮轮的投简历中,选择了去当地一家教育培训机构当英语老师,做着并不是很喜欢且专业不对口的工作。
跟大学生活相比,现在有更多收入了,有相对正式的工作,不变的是她跟母亲的关系一如既往,过分亲密,下班后她每天都去夜市帮努钦摆摊补贴家用。
03 毕业,是另一种程度上的失业可作为一个名校大学生,她本该有更广阔的发展空间,有在世俗看来高端体面的工作,杨元元也是世俗之人,她也向往那些所谓的好工作,奈何深陷泥潭,一时脱不了身,只能挣扎。
后来她又去泰康保险做业务员,像这种工作几乎没有学历要求,且也不适合性格内向不善言辞不善与人打交道的杨元元,所以拥有高学历的她在这里没有丝毫优势。
工作的不如意使得她更加自卑了,与曾经的同学也更加疏远了,因为觉得自己混的不好没面子。
2005年,毕业已经3年的杨元元为了证明自己,在有了一点积蓄后她开始想做“事业”,她跟同学成立了一个叫《花语》的无证杂志社,还创办了“小记者培训班”。
但在合作过程中,她跟同学产生了较大分歧,加上对市场不熟悉,杂志社经营惨淡,很快两人就散伙了,公司也就倒闭了。
不管是工作还是创业,杨元元是屡战屡败,毕业7年她一事无成,相比起那些找对工作,看准时机,在短短几年后实现阶级跃迁的同学来讲,她的处境就相形见绌了。
生性好强的她无法忍受自己如此失败,当听闻弟弟被北大保研直博时,心生欣喜和羡慕之外,她开始思考自己日后的规划,想明白的结果就是,要完成自己曾经的梦想。
于是她决定继续备战考研。
她依旧有梦想,还有幻想,可现实相当残酷。
要知道,在杨元元毕业五年后,她才攒下3640元还清助学贷款,也才得以拿到学位证和本科证,也就是说此前杨元元是在没有毕业证的情况下就业的。
终于在2008年她以优异的成绩被上海海事大学海商法专业录取,这让她欣喜若狂,终于上岸了,她仿佛看到生活再次向她打开希望之门,她也坚信,等研究生毕业,她将拥有不一样的人生。
杨母看到女儿终于完成心愿也替她感到开心,对于上海这个地方,杨母年轻时被单位派过来学习,她很是喜欢那里,很自然地,这次女儿去读研究生她也要跟着去,跟以前一样,两人同睡一张床。
杨元元则有不一样的想法,她向给学校申请一张多出来的单独的床位,这样她母亲就不用每天挤在一起睡觉了。
为此她写了一份2000字的长信给辅导员,令她感到遗憾的是,直到被通知搬离宿舍前,这份申请都没有得到批复。
可研究生宿舍的同学跟本科时宿舍的同学不一样,她们似乎对杨母的到来并不是很欢迎,认为对方不应该在学生宿舍住,总之杨元元携母读研一事总是被人议论纷纷。
也因为如此,杨元元更加自卑内向了,她的辅导员回忆说:
杨元元的性格非常内向,每次看到她,她都沉默地跟在母亲的后背,也不说话。
让学生亲人住学生宿舍是违反校园规定的,2009年11月21日,两名宿管突然通知杨元元在半个小时内把其母的东西搬走。
在如此短的时间内就找到新住处无异于比登天还难,在此之前校方也考虑到了这点,她们告诉杨元元,学校体育老师在校外有间空置的房子,一个月租金450元,但需要半年付一次房租。
此外,考虑到杨元元的经济问题,校方还给她推荐了一个学校网站编辑的岗位,每月能有320元的补贴,这也能缓解她一定的压力。
04 苦苦求索,却永远都无法找到答案巧的是,搬的那天正值周末,那名体育老师得周一才会来学校给她们钥匙,也就是说周末两晚杨母需要在外面住,可是节俭惯了的她哪里舍得花一百住一晚,她让女儿回学校住,自己则在学校电影院门口枯坐了一晚。
那一晚有多煎熬,想必没有经历过的人根本无法理解,11月末的上海气温很低,尤其是夜晚气温达到零度以下,又困又冷且没有一个人在身边陪伴,那种孤独和无奈令人绝望。
第二天杨元元得知母亲没有去旅馆住而是在外露宿,非常心疼也非常内疚,她为自己快30岁了却无法给母亲一个安稳的住所,为自己的失败感到无地自容。
终于等到了周一拿到了钥匙,可是等母女俩看到出租屋时惊呆了,那里除了客厅有一张桌子外,真的就家徒四壁了,母女俩只能把被子摊在地上打地铺。
那一夜,杨元元转辗难眠,她想不通自己毕业八年了为何还混成了这样,相比起那些在上海已经买房买车,有着高薪体面工作的同学,她不直到自己到底输在了哪里。
甚至那些成绩不如自己的同学,很多过得也不至于这么差,至少不会像她一样,居无定所,也无法给年迈的母亲一个稳定且温暖的家,反倒让她跟着自己吃苦,她不明白自己拼命读了这么多年书有什么用。
所以那天她问了母亲这个问题,“都说知识改变命运,可我读了这么多年书,却什么都没改变”。
而这个根本没有答案的问话,却成了她的遗言,成了她跟母亲最后的对话,其实杨母也想不通,到底为何会变成这样,明明很努力,明明很辛苦,为何就没有苦尽甘来,没有天道酬勤?
在这所学校,她们被宿管驱赶,被她们称呼为“乡下人”,被她们教育“没有钱就不应该读书”,杨母认为宿管的这些歧视性言语也是导致女儿想不开的原因之一。
如果她静下心来会仔细思考,大概也会了解到,女儿的死跟她这个做母亲的有着密切的关系,她的强势,她的自作主张,她的目光短浅,在一步一步地摧毁女儿的未来。
诚然她也是位可怜的老太太,但她最大的错是把女儿攥的太紧了,以她的认知高度来衡量女儿的人生,又如何会幸福?
此外,过于贫困的家庭条件也是导致杨元元死亡的主因之一,如果不是因为这极度贫困的家庭,因为身后没有依靠,心中没有安全感,想必她也能跟普通人一样,拥有平凡且幸福的一生。
杨元元死后,学校给了16万的家属慰问金,弟弟在毕业后也顺利去了政府部门工作,与此同时杨母的退休金也从215元涨到了900元。
一切都在变好,在变得有希望,可惜,杨元元永远都看不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