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西真有“佐罗”?
传奇大盗竟是欧美文化Icon!
你敢信?
一个被政府通缉的巴西大盗,死后几十年,竟然成了欧美流行文化的灵感缪斯!
这听起来是不是有点颠覆认知?
别急,今天咱们就来扒一扒这位“真佐罗”的故事,看看他到底有怎样的魅力。
父亲惨死,他怒了!
1898年,在巴西伯南布哥州的一个贫困家庭里,小Lampi?o(维古利诺·费雷拉·达席尔瓦)还不是什么传奇人物。
他本该像父亲一样,默默无闻地当个农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但命运这玩意,总喜欢跟你开玩笑。
年轻时,Lampi?o的家庭和当地的权贵发生了冲突。
你能想象那种绝望吗?
眼睁睁地看着自己的父亲被警察无辜杀害,而你却无能为力。
这事儿搁谁身上,都得炸!
为了给父亲报仇,Lampi?o做出了一个改变他一生的决定:加入卡根盖鲁(Canga?o)。
这卡根盖鲁可不是什么善茬,他们活跃在巴西东北部地区,专门跟政府和地主对着干。
说白了,就是一群“亡命之徒”。
但在当时的殖民政府眼里,他们就是一伙靠打劫为生的强盗团伙。
Lampi?o可不是个庸才,他很快就在组织里站稳了脚跟,凭借着过人的胆识和出色的表现,一路往上爬,最终成了这个武装团伙的领导人。
从1920年代至1930年代,Lampi?o领导的武装组织在巴西的东北部那是风生水起,大肆打劫富裕的农场主,抢劫各地庄园里的财物,甚至还敢跟前来逮捕他的警察队伍正面硬刚,屡次从容逃脱。
这全靠他和他领导的武装团伙擅长打游击战,总能以灵活的战术躲避政府的追击。
劫富济贫?
还是暴徒?
如果Lampi?o仅仅是个杀人如麻的强盗头子,那他肯定不会在巴西历史上留下什么好名声。
但事情往往没那么简单。
实际上,他和他的团伙在洗劫地主与庄园主的同时,还帮助了不少贫困农民。
很多时候,Lampi?o乐于把打劫得来的钱财分给穷人。
这就有点罗宾汉的味道了,有没有?
一个关于Lampi?o最典型的故事是,某天他和手下在一家小餐馆吃饭,发现老板一脸的闷闷不乐。
Lampi?o把他叫过来一问,得知是老板欠了当地一位大地主不少钱,对方等下会过来催债。
这是一笔高利贷,拖欠几年以后利滚利,即使卖掉餐馆老板也无法还清欠款。
听完老板的悲惨遭遇后,Lampi?o叫手下凑齐了这笔钱。
临走时他详细询问了债主的相貌,还特意交待老板还款后要拿回欠条。
没过多久那位地主就来收债,老板按照Lampi?o的吩咐还清欠款要回欠条并将其烧毁。
你以为故事就结束了吗?
当然没有。
接下来的一幕,简直就是好莱坞电影里的经典桥段:倒霉的地主在回去路上不出意外地碰到了拦路抢劫的Lampi?o一伙人,他轻松地拿回了属于自己的钱。
扬长而去的时候,Lampi?o的手下扒光了地主的衣服,将其吊在一棵树上以作羞辱。
怎么样,是不是感觉Lampi?o这个人亦正亦邪,很难用简单的“好”或“坏”来定义?
一方面,他为了给父亲报仇,走上了犯罪的道路,杀人、抢劫,无恶不作。
但另一方面,他又乐于帮助穷人,劫富济贫,颇有侠义之风。
也正因为如此,Lampi?o在巴西民间拥有极高的声望。
在他活跃的那段时期,关于他的传闻是越来越多,甚至到了神乎其神的地步。
这也符合人们想象中的那种劫富济贫式的英雄形象,无形之中助长了他的威望。
佐罗原型竟是他?
Lampi?o本人也很享受这种被人们视为英雄的感觉。
他甚至公开表示,自己更喜欢别人把自己比作刚刚流行起来的电影角色佐罗。
因为这样可以让他显得更加现代化,也更具有时髦感。
你没听错,就是那个戴着黑面罩,穿着黑披风,骑着骏马,用剑除暴安良的佐罗。
虽然Lampi?o的所作所为跟佐罗有着本质的区别(毕竟一个是虚构的英雄,一个是真实存在的罪犯),但他们身上都有一种反抗强权、追求自由的精神。
在Lampi?o短暂的一生里,总是和军警作对,与大地主和种植园主的私人武装作战。
这不可避免的让他犯下多起屠杀、绑架和残忍折磨敌人的案件。
在官方眼中看来,他的暴力行径使其臭名昭著,成为当地最有威胁的罪犯。
但在民间,Lampi?o却被塑造成一位心系劳苦大众,乐于瓜分劫掠所得的绿林好汉。
因此当他被官方追捕时,许多民众都曾以将其藏身于自己家中为荣。
这导致了Lampi?o的口碑两极分化,一些人视他为英雄,而另一些人则将他视作暴徒。
他就如同《水浒传》里的某些梁山好汉,很难用简单的善恶来定义其所做过的事情。
死后仍影响欧美?
1938年7月,Lampi?o和他的团伙在巴伊亚州遭到了政府军的伏击。
在一场恶战下来,他和许多手下被当场击毙,死时年仅40岁。
更令人发指的是,Lampi?o死后,他的头颅被残忍割下当众展示,用来震慑其他的强盗团伙。
但政府的这种做法,非但没有达到目的,反而败坏了自己的名声,让Lampi?o博得了不少民众的同情。
时值今日,Lampi?o仍是巴西历史上一个充满争议的人物,难以盖棺定论。
一方面,他被视为反抗权威、捍卫穷人利益的英雄。
另一方面,他对待殖民政府的暴力行为让他成为可怕的恶棍。
但无论如何,他的故事已经成为巴西民间文化的一部分,反映出那个动荡时期的不公和抗争。
值得一提的是,Lampi?o的女友、巴西第一个现代女盗贼Maria Bonita也在那场伏击战中和男友一起殒命。
这无形当中,为Lampi?o的传奇经历增添了几许悲剧色彩。
在上个世纪,巴西著名设计师Zuzu Angel就以Maria Bonita的女强盗装扮为原型,推出了自己设计的服装品牌。
Maria Bonita典型的皮革外套、短至膝盖的裙子、夸张的金饰、丝绸围巾和弹药带,都成为这位设计师的灵感。
由此可以看出,巴西现今的民俗中依旧流传着这对南美版“邦妮与克莱德”的种种传说。
他们的故事衍生出了无限生命力,让不少小说、歌曲和电影从中获取创作灵感。
不可否认的是,Lampi?o逝去已久,却还在影响着美洲的流行文化。
他的故事告诉我们,历史人物往往是复杂的,他们的所作所为很难用简单的黑白对错来评判。
也许,正是这种复杂性,才让他们的故事更加引人入胜,也更具有思考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