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4日,以“科教融汇 协同育英”为主题的第五届江苏省青少年科技教育高峰论坛在南京举办。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青少年科技教育工作者协会理事长武向平,江苏第二师范学院教授、原生命科学与化学化工学院院长蒋功成,江苏省教育科学研究院小学科学教研员冯毅受邀出席本次论坛,并为参会嘉宾作报告。
江苏省青少年科技教育协会监事会主席、江苏第二师范学院校长徐国华在开幕式上对与会领导、院士、专家以及所有参会嘉宾的到来表示热烈地欢迎与诚挚的感谢。
江苏省科学技术协会理事长、南京师范大学原党委书记、校长宋永忠理事长介绍了本年度江苏省青少年科技教育协会在科技辅导员队伍建设、科技创新后备人才培养、“双高”衔接等方面取得的突破和显著成果。宋理事长指出,科技教育工作者要为科技创新引路、为人才培养筑基、为科学素质提升奋斗,共同推进江苏省新时代青少年科技教育创新发展。协会未来将持续发挥自身在科技教育领域的引领作用,加强社会各界的联动与合作,形成更加紧密的教育合力,推动中小学科学教育学校主阵地与社会大课堂有机衔接,提高学生科学素质,构建育人新格局。
江苏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副处长叶兵在讲话中对本次高峰论坛的举办表示祝贺,并肯定了江苏省近年来青少年科技教育的工作成果。他表示,应着力在教育“双减”中做好科学教育加法,推动大中小学及家校社协同育人,提升中小学生科学素质,完善中小学科学教育体系,提高科学教育质量,一体化推进教育、科技、人才高质量发展。
江苏省科学技术协会党组成员、副主席方胜昔在讲话中指出,形成新质生产力,要依托科技,依托创新,要加强科学教育,培养青少年科技创新后备人才,为科技自立自强和党的事业发展不断凝聚人才力量。方主席强调,要夯实科学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师资基础,深入贯彻落实青少年科学素质提升行动,发挥科普资源优势深入推进“双减”工作,着力构建“大科学教育”格局。
在院士、专家报告环节,武向平院士作题为《面向未来的青少年科学教育》的报告。他指出,科学教育是面向青少年开展的一门融合性的、跨学科的教育,其目的是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养。武向平院士建议在青少年科技教育工作中落实科学课程标准,凸显跨学科理念与中国特色;科学家应参与课标制定,提升课程质量;利用国际交流机制提升教师素养,并通过制度保障推动科学教育举措落实。
蒋功成院长在《从普及、理解到传播——科普教育学院的功能、建设与展望》的报告中阐述了科普教育学院在科学知识普及与科学传播方面的关键作用,介绍了学院的建设成果,并对未来发展进行了展望,强调了科普教育学院在培育青少年科学素养、推动科技教育事业进步中的重要作用。
冯毅教研员作《唤醒儿童的原始创新能力》的报告。他强调,儿童时期是创新能力培养的关键阶段,应通过科学教育方法的引导,激发儿童对未知世界的好奇心和探索欲,培养其独立思考、勇于尝试的精神。报告为青少年科技教育工作者提供了宝贵的思路和方法,对推动青少年科技创新教育具有深远意义。
第五届江苏省青少年科技教育高峰论坛以“科教融汇 协同育英”为主题,搭建高质量学术交流平台,汇聚江苏省优秀青少年科技教育工作者,交流分享各自在青少年科技教育工作中的经验与成果,共同探讨青少年科技教育的新思路和新方法。论坛旨在深入研讨青少年科技教育的新模式、新路径,探索如何在教育“双减”中做好科学教育加法,培养更多具备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科技后备人才,为建设“强富美高”新江苏贡献智慧和力量。
本次论坛由江苏省科学技术协会、江苏第二师范学院指导,江苏省青少年科技教育协会、江苏省青少年科技中心、江苏第二师范学院生命科学与化学化工学院联合主办,南京大学、东南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南京理工大学等单位共同协办。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王颖
摄影 新华日报视觉中心 刘莉
校对 盛媛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