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女儿从小就聪明伶俐,上学后更是不负众望,小学期间,成绩稳居班级前三,还担任了班干部,获得的奖项数不过来。每次聚会,亲朋好友都羡慕不已,夸赞我养出了个好孩子。大家很好奇,为什么小小年纪的孩子,在学习上能如此自律?女儿说:因为学习好,我妈妈就高兴,我想让父母开心。大家都夸女儿懂事,拿她当榜样,教育自家孩子。我的内心,是压抑不住的愉悦。小学毕业,女儿顺理成章进入了重点初中。学校里汇聚了各区小学的好苗子,优秀的孩子很多,竞争异常激烈。开学的摸底测试,她考了班级16名。
优秀是一种习惯,亲朋好友都在看着你呢!”虽然我也知道,重点中学竞争激烈,可我还是渴望女儿能自觉自律,保住学霸的位置。整个初一,女儿拼的很累,学的也颇为吃力,成绩在缓慢提升中,勉强停留在了班级十名左右。但这肯定不行,初一暑假,我给女儿规划了严密的课程安排。每天从早到晚,各个补习班连轴转,女儿抱怨比上学还要累。但没办法,大家都在拼,想要领先,就要付出更多的努力。原本想着,努力了一个暑假,初二开学,女儿一定能显出优势,考取更好的成绩。
可没想到,女儿去了2周,就不肯去上学了!她流着眼泪告诉我,自己要休学,不念了。我震惊不已。等缓过神来,明白女儿没在开玩笑时,整个人更是如坠冰窟!“你不是学的挺好吗?怎么能说不念就不念了?”“你不上学,能干什么?你让亲戚朋友怎么看?让我怎么跟别人说?”女儿满脸厌倦:“别人怎么看跟我没关系,我不知道努力有什么意义,就为了证明给别人看?我好像就是一个学习机器,一个工具!你们根本不爱我,我太累了,不想干了!”我很生气:“你是白眼狼吗?怎么就没有爱了,妈妈给你的爱不够多吗?但不管我怎么劝说,女儿都无动于衷:“我觉得活着根本没有意思,你是想逼我去死吗?”万般无奈之下,我只能给她办了休学。看着每天把自己关在房间里,沉迷看小说、玩手机的女儿,我才慢慢意识到——我好像真的把女儿养废了!
那段时间,我整个人都浑浑噩噩,不知道该何去何从。面对亲戚朋友的电话和关心,我无言以对。因为我也不知道,好好的孩子,为什么突然不去上学了?我疯狂在网上查询,搜索青春期焦虑、厌学的内容,看到了无数类似的案例,也知道了女儿突然厌学,不去上学,就是典型的青少年“空心病”表现!空心病,顾名思义,就是孩子整个人心是空的,没感觉了。得了空心病的孩子,情绪消极,丧失希望,不知道活着的意义,缺乏价值感。而且,越是优秀,成绩好的孩子,越容易得空心病。
近年来,随着学业环境的内卷,像女儿这样的孩子也日渐增多,厌恶学习,或者认为努力、人生没有意义的学生比例,逐年升高。很多重点中学、大学的优秀学霸,都有各种心理健康问题!得了空心病的孩子,其实很危险。表面上看,是没有生命力,躺平摆烂。但在内心,他们不知道该为什么活下去,很容易出现厌学情绪和极端行为。这是因为,他们从小就是被外界目光审视的好学生。活在家长和老师的期待里,真实的自我被压抑,时间久了,会陷入一种强烈的无意义感。对于他们来说,躺平和厌世看似突如其来,但却在过去就埋下了病因。
我才终于明白,女儿突然的“空心”,其实酝酿已久。
我当时的回应并不走心,“人活着都很累,你这才哪到哪,要增强自己的抗压性。高中更累。”现在想想,女儿的空心,早就有迹可循,我却忽略了。事已至此,我该怎么做,才能帮女儿走出生命的困境?接下来只需要帮孩子做好一件事:带她触碰真实的世界,拿到生命的自主权。
我开始循序渐进的引导女儿。
1、放下成年人的干涉,把生活和学习的自主权还给孩子当学霸妈妈这些年,我其实已经分不清,渴望女儿优秀,有多少是为了自己的面子。满足于周围人羡慕的眼光,我一直在安排她的人生,希望她保持卓越。我一直以“为她好之名”,干涉她的喜好和日程。现在想想,一个连喜欢什么、不想做什么都说了不算的孩子,又怎么能对人生有热情?又怎么会听到自己内心的召唤,找到自己想要为之努力的目标?只有把自主权还给孩子,才是唤醒她内在动力的开始。
我仔细回想女儿过去成长路上,那些有关爱好的蛛丝马迹。她喜欢的汉服,马面裙,簪花,还有历史书籍,都打开淘宝,让她自己挑选。我告诉她,“过去太累了,现在就当给自己个假。妈妈也不着急让你回去上学,趁这个悠长的假期,给自己安排点喜欢的事情吧。”女儿很是吃惊,但很快高兴起来。网上没有想要的,我就带她去实体店买。在一起选购的过程中,女儿的话也多了起来。她告诉我为什么自己喜欢传统服饰,是因为喜欢华夏文明和悠久的历史,所以她的语文不用费力,就能学的很好。
我告诉她,以后喜欢什么,就跟妈妈说,想做什么,也自己说了算。我发现,当我把自主权还给女儿,她好像被唤醒了灵气,一点点焕发生命的活力。过去那种只有学习的生活,是虚浮的,人只有在真实的生活中,才能一点一滴构建真实感、参与感。有了目标,有了爱好,有了方向,孩子才能从中激发内在的动力,知道为何努力。
十几岁的孩子,她的思想逐渐成熟,那段时间,我引领女儿发问,寻找,聊了很多,她对人生有了很多思考,眼睛也有了神采。虽然我没有催促,只是做好陪伴,但女儿却主动提出要上学。她告诉我,经过这段时间的调整,觉得人生好像又是自己的了。她想转换心态,以后学习也会重视,但也不想完全被分数绑架,看看自己会走到哪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