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寨陈永贵墓地:重修后被质疑规格过高,228级台阶到底有何寓意

夜色温柔如水清 2025-04-01 10:36:53

这篇报道讲述了陈永贵墓地的相关情况。1986年3月26日晚上,新华社突然发布了一条消息:

著名劳模陈永贵同志于1986年3月26日晚8点35分在北京病逝,享年72岁。他生前担任过山西昔阳县大寨村党支部书记,后任北京东郊农场顾问。经医院确认,其死因是肺癌晚期治疗无效。

陈永贵去世前官至副总理级别,按惯例可安葬于八宝山革命公墓。但他在生命最后时刻特意嘱咐子女,要求火化后将骨灰送回山西大寨老家安葬,坚持要魂归故里。

1986年4月4日夜里,陈永贵的骨灰被家人带回大寨。虽然陈永贵生前交代不要办追悼仪式,但当地村民仍然自发组织悼念。后来,按照他生前的意愿,骨灰被安葬在大寨虎头山,墓地选址也是他自己早就定好的。

陈永贵墓最初由大寨村支书高玉良规划建造,整体造型模仿传统太师椅。墓体采用大块青石垒成,后方筑有弧形石质靠背,左右两侧各装饰着石雕虎首。正前方立着青石墓碑,正面镌刻"陈永贵同志永垂不朽"九个大字,背面详细记载了他的生平事迹,碑文以"功盖虎头,绩铺大地"作为标题。

1991年,郭凤莲回到大寨工作,被委派担任村党支部书记。在查看陈永贵墓园时,她决定参照中山陵的设计进行改造。施工时去掉了墓旁的石雕虎头,并改用汉白玉制作新墓碑。

这次墓地翻新最显眼的变化,是在坟前新修了台阶,还在山脚立了座陈永贵的大型塑像。台阶总共有228级,分成5段,一直延伸到山下的展览馆。这个数字设计其实别有含义。

这五段台阶各有深意:两段38级台阶象征陈永贵38年的党员生涯;两段72级台阶对应他72年的人生岁月;一段8级台阶代表他在北京工作的8个年头。但有人提出疑问:陈永贵的墓地规格是否过高?这一设计引发了争议。

我认为墓地规格完全合适,因为陈永贵身上展现的吃苦耐劳品质,至今仍值得我们学习。60年代全国推行的"农业学大寨"运动,正是陈永贵等人辛勤付出的成果。

大寨曾是山西省昔阳县一个特别穷的小山村。据记载,改造前这里条件特别差,地形主要是"七沟八梁一道坡"。当地人是这么形容的:到处都是山和石头,出门就得爬坡,连块平整的地都难找。年年闹灾,几天不下雨庄稼就蔫,一场暴雨就把地冲得精光。施的肥料都被冲走,最后地里只剩石头。

陈永贵并非生在大寨,1915年他出生在昔阳县乐平镇石山村。家里穷得揭不开锅,身为长子,他眼睁睁看着母亲和兄弟姐妹被父亲卖掉。6岁那年,父亲用一根绳子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当陈永贵陷入困境时,大寨村的稳周老人收留了他。长大后的陈永贵干活卖力又热心,深受村民好评。1945年8月日本投降后,大寨实行土地改革,他也分到了田地。

在大寨干活那会儿,陈永贵觉得单打独斗不行,必须抱团才能过上好日子,就加入了贾进才当书记的大寨党支部组织的互助小组。这个小组有15户人家,基本都是年轻力壮的劳力,所以大伙儿管它叫"好汉队"。平时各干各的农活,到了忙季就互相搭把手,谁都不吃亏。

随着"互助组"规模扩大,大寨部分缺乏劳动力的老弱病残农户日子越来越难熬,却无法加入互助组织。陈永贵注意到这一情况后,主动离开"好汉组",组建了专门照顾弱势群体的"老少组"。

不少人劝陈永贵别干了,但他就是不听。老搭档贾承玉后来回忆说:

当时大寨村有60多户人家,不到100口人。我参加了村里的"老少组"——这个组名很有意思,村里劳动力分成两拨,一拨是身强力壮的"好汉组",另一拨就是我们这些老人小孩组成的"老少组"。陈永贵担任我们互助组组长时说过一句特别在理的话:老人家有经验,小孩子会长大,只要跟着党的政策走,准保不会走错路。

陈永贵加入"老少组"后,虽然组里成员体力比不上"好汉组"的壮劳力,但每个人都特别齐心,把这次机会看得很重。那年秋收时,他们竟然比"好汉组"每亩多打了30斤粮食,总产量达到150斤,创造了意想不到的好成绩。

1952年,贾进才看到陈永贵在大寨的威望日益提升,主动提出由他接任党支部书记。这一建议获得上级批准后,陈永贵便带领村民展开农田改造工程,将原本贫瘠的土地变成了高产农田。

大寨的农田连年丰收,陈永贵在山西的声望也随之提升。特别是在"三年困难时期",大寨成为全国瞩目的榜样。1963年,当地每亩产量突破700斤,总收成超过20万斤,不仅解决了村民的温饱问题,还向国家上交了12万斤粮食。

山西省委很快安排人员到大寨进行调研。工作人员走访了当地多户村民后,一致认为党支部书记陈永贵表现突出,适合作为模范推广。1963年11月,山西省委下发文件,要求全省党组织以大寨党支部和陈永贵为学习榜样。

一个多月后这则消息见报时,毛主席正乘专列南下考察。列车在邯郸站短暂停留期间,主席特意召见了河北的刘子厚和山西的陶鲁笳两位省委书记。正是这次三人的会面,彻底改变了陈永贵的人生轨迹。

陶鲁笳向毛主席介绍陈永贵时这样评价:"我干农村工作这么多年,从没见过像陈永贵这么出色的农民。他跟普通农民完全不一样,是我见过最优秀的。"陶鲁笳回忆说,当时他就是这么跟毛主席汇报大寨情况的。

听完汇报,毛主席深有感触地说:"大寨是个好榜样。大家都要向他们学习!搞农业没点大寨的劲头可不行。"1975年底,陈永贵当上了国务院副总理。到1980年9月,他主动请辞后,就去北京东郊农场做顾问了。

0 阅读: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