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2018年,国内一位知名商界大佬在一次公开演讲中大胆预测:“未来房价如葱”。这句话的意思很明确,即房价会降至一个普通人都能轻松购买的水平。在那个时期,房地产市场正处于狂热状态,房价飙升,许多人对这一预测持怀疑态度,甚至有人觉得这只是商界大佬的随意言论,并非专业房产领域的准确预测。然而,七年后的今天,这一预言已经悄然成真。
从2022年开始,国内房价进入了一个下跌周期,已经连续下跌了三年。根据数据显示,房价平均跌幅达到了惊人的30%。众多城市的房价正在朝着“葱价”靠近。特别是在一些资源枯竭型城市,如鹤岗、双鸭山、阜新、铁岭、宝鸡等,房价已经降到了令人难以置信的低点。在这些城市,只需几万元甚至十几万元,就可以轻松购买一套房产。
对于只有一套房的家庭来说,其实房产市场和房价的任何变化对他们都没啥影响,毕竟,他们买房的目的不是投资和投机,完全是为了刚需自住,即便把房子卖了用同样的钱,根本也买不到更好的地段,甚至同地段、同房型的房子都很难再买到,而且还要考虑到交通便利性这些问题。不过,对于那些拥有两套或更多房产的家庭来说,情况就不一样了,处于调整中的房地产趋势可能会让他们面临四大困境,这是怎么回事呢?
01 房子出售变现越来越难
目前,全国各地的二手房挂牌量都在激增。例如,重庆的二手房挂牌量就已经非常高了,已经到了34万套,而像成都、武汉、西安和天津这些地方的挂牌量也高得惊人,超过了20万套,就连一线城市现在也是同样如此。这些数据显示出炒房客们对未来房地产走势的不看好,他们纷纷选择抛房变现。然而,这种趋势也导致了未来房价下行的压力越来越大。
面对二手房挂牌量的快速增长,拥有两套以上房产的家庭要想把房子抛售变现将变得越来越难。尤其是在当前市场环境下,买家们更加谨慎,对于房产的选择也更加挑剔。除非这些家庭愿意以远低于市场价的价格抛售,否则很难吸引买家的注意。此外,随着新房供应的增加以及租赁市场的崛起,二手房市场的竞争将更加激烈,这也会进一步增加房产出售的难度。
02 财富持续缩水
在过去的三年多里,许多二三线城市的房价已经下跌了40-50%,这意味着这些城市的房地产泡沫已经挤出不少。然而,对于上海、深圳等一线城市来说,尽管平均房价已经跌去了30%,但仍然存在较大的泡沫。这些城市的房价与收入之比超过40倍,远远脱离了当地居民的购买力。因此,未来这些城市的房价还有继续调整的空间。
对于拥有两套以上房产的家庭来说,特别是位于一线城市的家庭,他们未来几年可能会面临房产市值持续缩水的问题。一方面是因为房价下跌导致的市值减少;另一方面则是因为持有房产的成本增加(如物业费、维修费等)。此外如果家庭需要出售房产以应对经济压力或其他需求时也会面临困难因为市场可能无法提供足够的买家和合适的价格。
03 持房压力越来越大
随着全球经济环境的波动,实体经济面临诸多挑战,导致许多家庭收入减少甚至失业。这对拥有多套房产的家庭来说,每月的房贷还款压力变得尤为沉重。尤其是当家庭拥有两套以上的房产时,其还贷压力相较于只有一套房产的家庭更为巨大。此外,随着国家对房地产市场的调控措施逐渐完善,房产税的实施也渐行渐近。这意味着,未来拥有多套房产的家庭将被征收房产税,这无疑会进一步增加他们的持房成本。
除了房产税,持房成本还包括物业费、取暖费、维修基金等费用。这些费用随着物价的上涨而逐年上调,对于拥有多套房产的家庭来说,其经济负担无疑更加沉重。因此,持有多套房产的家庭在面临经济压力的同时,还需考虑如何有效管理这些房产,以减轻经济负担。
04“以租养贷”难度越来越大
“以租养贷”是指通过出租房产获得的租金收入来覆盖房贷还款的策略。然而,随着各地房价的下跌和租房市场的调整趋势,这一策略的实施难度逐渐增大。特别是在三四线城市,由于人口流出大于流入,不仅房租价格在下行,而且房子难以租出。这导致出租房产获得的租金收入减少,难以覆盖房贷还款。
同时,像上海、深圳、广州等大城市也面临着类似的问题。随着就业市场的竞争加剧,工作机会变得越来越稀缺。许多打工人选择返乡发展,这导致大城市的租房市场需求减少,房租价格下降。此外,由于租房市场的竞争加剧,出租房产的租金收入也面临下降的风险。这进一步增加了“以租养贷”策略的难度。
当然,“以租养贷”策略还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例如,出租房产的维护和管理成本可能较高,包括维修费用、清洁费用等。这些成本可能会降低出租房产的净收益,从而影响“以租养贷”策略的可行性。此外,如果出租房产的地理位置不佳或配套设施不完善,也会影响其租金收入和出租率。
总的来说,拥有两套或以上房产的家庭正面临以上4大困境。为了应对这些挑战,他们可能需要考虑调整自己的财务策略和投资组合以降低风险。例如,可以考虑出售部分房产以减轻经济负担或降低持房成本;或者将部分房产转化为长期持有的投资产品以获取稳定的收益;还可以考虑通过多元化的投资方式,来分散风险并提高收益的稳定性。同时,他们也需要密切关注市场动态和政策变化,以便及时调整自己的投资和财务计划以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