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六十岁了,老伴离开十五年后,谈了位对象,儿女能赞成吗

书可侃世界 2025-04-06 10:18:01

【夫妻两个人,相守到白头,实在太少了】

那年医院走廊的消毒水味道,像把钝刀刻在我记忆里。医生摘下口罩摇头的瞬间,我攥着化验单的手抖得厉害。胃癌晚期的诊断书,把我们原本热气腾腾的日子冻成了冰坨子。四十五岁的老伴瘦得脱了形,最后一次给我煮的葱花面,汤里浮着止痛片的苦味。

她跳河那天下着小雨,河边的芦苇沾着水珠子,像老天爷替我们掉的眼泪。葬礼上十五岁的女儿攥着校服袖子抹眼睛,十七岁的儿子梗着脖子不哭出声。从那天起,灶台冷清得像口枯井,阳台上晾的衣裳永远少了一件,深更半夜咳嗽都没人递温水。

俩孩子倒是争气,课本摞得比灶台上的药瓶还高。后来闺女考进师范那天,儿子把录取通知书拍在饭桌上:"爸你看,我和妹妹都当老师,往后您就等着享清福。"我笑着往他们碗里夹菜,油星子溅在掉了漆的木桌上,映着三张强颜欢笑的脸。

等到退休证揣进口袋,家里的日历撕得只剩我一个人的脚步声。孩子们各自成家后,电话里的"爸你记得吃降压药"听着暖心,可冰箱里冷饭冷菜不暖心。有回半夜犯头晕,摸着黑找药瓶,打翻的玻璃碴子扎进手心那刻,突然觉得这日子比冬天的被窝还冷清。

遇见她是在社区老年食堂,打饭窗口排队的工夫,她把我洒落的降压药片一颗颗捡起来。"这蓝瓶盖的得饭前吃,黄盒的得饭后。"她说话带着南方人特有的软糯,像梅雨天过后晒棉被的太阳味。后来才知道她老伴走得比我还早三年,独生女远嫁后,家里那台老电视成了最忠实的伴。

东窗事发那天,我正在村头小卖部给她挑围巾。邻居大婶的嘴比村口大喇叭还快,没等太阳落山,儿女的车就杀回来了。儿子把茶杯墩在桌上震得山响:"我妈才走十五年!"闺女红着眼圈掏手机:"您要看病我们请护工,要旅游我们出钱报团。"我望着墙上泛黄的全家福,喉咙像塞了团旧棉花。

僵了小半年,还是她拎着腊肠找上门。那天她系着老伴生前最爱的碎花围裙,灶上炖着板栗鸡,香味勾得俩孩子直咽口水。闺女扒着厨房门框偷瞄,儿子扒拉完第三碗饭才闷声说:"这汤咸了。"可我知道,他六岁那年发烧,他妈也是这么守在灶台前熬米汤。

如今我俩常去老年大学蹭山水画课,她总笑我画的麻雀像胖饺子。清明扫墓时,她默默给老伴的墓碑擦灰,摆的白菊比我买的还新鲜。上个月社区搞金婚庆典,主持人问我们怎么认识的,她抢着说:"在吃大锅饭的地方找着小锅饭的滋味儿。"

前些天看新闻,说全国空巢老人超1.2亿。这数字扎得人心口疼,就像早市收摊后满地菜叶子,看着热闹,内里都是孤零零的。孩子们现在懂了,周末家庭群里视频,外孙奶声奶气喊"爷爷奶奶",手机屏幕都盛不下四张笑脸。

昨天翻相册,看见结婚证上的红底照片。她特意换了件绛紫缎子褂,我鬓角的白发梳得齐整。没有鞭炮喜宴,但阳台上两把藤椅挨得紧,保温杯里泡着西洋参,收音机放着最浪漫的事,这就够暖和一整个晚年了。

现在的年轻人总说"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要我说啊,活着的人能把日子过热乎了,才是对走了的人最好的念想。就像老树发新芽,地里的麦茬长出新苗,世间的温暖总得接续着,才不枉来这人间走一遭。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