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按钮,方便以后持续为您推送此类文章,同时也便于您进行讨论与分享,您的支持是我们坚持创作的动力~
1974年7月22日,赞比亚总统卡翁达怀着愉快的心情,来到了毛主席的住所,准备拜会一下这位帮助他们修建了“坦赞铁路”的大恩人
然而令他没想到的是,此行会见却为他带来了另一个更大的礼物,卡翁达将作为毛主席的第一个聆听者,见证“三个世界”理论的诞生
失败的不结盟运动三个世界理论,是毛主席将其“统一战线理论”在国际舞台上的一次成功应用,他通过“三个世界”的划分,第一次为广大不发达国家之间的合作指明了方向
不过“三个世界”理论虽然由毛主席首创,可是“团结不发达国家”一事,最早却是印度起的头
尼赫鲁与甘地
冷战开始以后,两大阵营的对立便构成了世界的基本格局,对于美苏以外的小国家而言,选边站认大哥,无疑是在冷战中保护自己的最有效手段
然而站队大国,同样意味着会部分丧失自己国家的主权,因此许多国家——特别是那些刚刚获得民族独立的小国,迫切希望能在美苏之外成立一个新的国家组织,来保护自己刚刚获得的独立地位
于是在1961年,这些国家便在南斯拉夫首都贝尔格莱德签订了《不结盟国家的国家和政府首脑宣言》,准备建立美苏之外的第三股政治势力,这便是名为“不结盟运动”的国际组织的历史渊源
领导南斯拉夫的铁托
然而“不结盟运动”的口号虽然喊得震天响,可是各个成员国之间却是心怀鬼胎,这些国家要么是被美苏抛弃,要么是投奔美苏而不得
更有甚者,加入这个组织的目的便是绑架刚刚独立的小国家,以求得在美苏之间同时得到好处
于是,不结盟运动自一开始,便沦为少数几个贫穷强国的表演舞台,而借“不结盟运动”为自己谋好处的最典型例子,便是南亚次大陆上的印度
印度在1947年获得独立之后,就总想通过其巨大的体量实现称霸南亚的野心,然而印度除了拥有庞大的人口之外,其经济水平远远赶不上两大阵营的领导者,美国与苏联
因此,印度总理尼赫鲁一直希望能由印度牵头建立一个新的组织,以树立印度的国际地位,最终“不结盟运动”成了他的表演舞台
推行“印度式霸权”的尼赫鲁
1961年尼赫鲁以五大创始会员国之一的身份,将印度拉到了“不结盟运动”中,然而在创立这个“和平组织”的前后,印度从未保持过对外和平
自1947年独立以来,印度这个“崭新”的国家就有两个扩张梦想,其一是统一前英属印度地区,其二则是逐步蚕食中国西藏
为了实现前一个目标,印度连续发动了三次“印巴战争”,最终通过肢解巴基斯坦的方式,几乎彻底消灭了其统一南亚的头号竞争对手
而对于中国西藏,印度也从未停下侵略的脚步
自独立建国以来,印度先是控制渗透了中印边境不丹、尼泊尔与锡金三个独立国家,还在五十年代末直接挑起了同中国之间的冲突
虽然1962年中国的对印自卫反击战,让印度认识到他们绝不是中国人的对手,可是记吃不记打的印度,依然没有停下其扩张脚步
曾经的锡金王国已沦为印度的一个邦
1973年4月,印度借口锡金出现内乱,公然出兵占领了这个小国家,“穷兄弟”印度居然成了“霸权主义”的发起者
这一事实令加入“不结盟运动”的小国们,对这个“大哥”的动机产生了深深的怀疑,他们迫切地希望与印度划清关系,同时重新团结在新的组织当中
而就在这时,在遥远的中国,毛主席为他们带来了新的希望
毛主席首创的“三个世界理论”客观来说,中国虽然并不是“不结盟运动”的创始会员国,然而这一组织能顺利成立,与中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1953年周恩来总理在接见前来访问的印度代表团时,首次完整地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这一思想很快成为小国之间交往的基本原则,而印度总理尼赫鲁也有样学样,他在次年表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应成为新的国际组织的思想基础”,并最终以此为理论依据,推动了“不结盟运动”
周总理首创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可是尼赫鲁只把“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当借口,印度在南亚从未带来过和平,特别是在1973年印度悍然出兵锡金之后,再也没有国家相信印度“尊重他人领土主权了”
没有了印度的“领导”,广大穷国上天无路,下地无门,在迷茫中虚度光阴,就在这时,来自东方的一段话,为他们指明了新的方向
这段,便是我们在故事一开始所提到的“三个世界理论”,“三个世界”一词由毛主席首创,而“三个世界理论”也是经他之口推广到了整个世界
在同卡翁达的会面中,毛主席表示:在他看来,当今(七十年代)的世界已经无法单纯以“人”的阶级进行划分,美苏两个国家都想以各种形势将其他国家置于控制之下,一些国家接受了他们的控制,并分享了美苏争霸的红利;而另一些国家保持着独立自主,并为之负担着贫穷的代价
美苏,便是当今的“第一世界”;而美苏两国的“走狗”,则是“第二世界”;除此之外的广大亚洲、非洲与拉丁美洲国家,则构成了第三世界
赞比亚总统卡翁达
第三世界国家只有团结起来,才能抵抗美苏的霸权主义,而中国属于第三世界,中国也同样会永远站在第三世界国家的一边
毛主席的这一观点实际上并非灵光一闪,早在五十年代中期,他就曾做出过“两类矛盾,三种力量”的论述
受到苏伊士运河事件的启发,毛主席认为被压迫民族也能崛起为一股独立的政治力量
他在六十年代更是意识到,欧洲与日本虽然拥有同美国接近的经济水平,然而这并不能改变其从属于美国的现状,因此,这些国家与美苏两大国,实际上生活在不同的世界
这些认识最终共同形成了“三个世界”理论,这一理论最早公布于毛主席同卡翁达的会面当中,并在第三世界国家中成为思想明灯,并很快经由卡翁达之口,传播到了整个世界
晚年的毛主席
冷战时期中国的外交谋略“三个世界”理论的公布,再一次让世界各国意识到,中国才是广大落后地区的明灯,中国才能为广大不发达国家指明方向
这一理论的提出让那些穷国认识到了自己落后的根源,也为他们广泛的联合提供了理论依据
同时,这一理论的形成与发展,也充分展现出了毛主席的外交智慧
在六十年代末,中国与美苏同时交恶,想在这样的国际环境中站稳脚跟,给自身一个准确定位至关重要
毛主席通过“三个世界”理论,不仅给了广大不发达国家一个理论依据,同时指明了中国不仅是第三世界国家,中国的前途也在于团结第三世界国家
三个世界理论深刻影响了未来几十年间中国的外交政策,在这一理论的影响下,中国对外交往的原则超越了意识形态与传统观念,以一种不同以往的“阶级”视角审视了国与国之间的关系
在“三个世界”理论的影响下,中国最终同占世界人口多数的南亚、非洲以及拉丁美洲国家都建立了友好关系
中国援助非洲铁路建设
并通过对这些地区的援助,展现出了有别于“第一世界”国家的形象,而这种形象的变化,最终也为本世纪“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而当我们回首这一理论在半个世纪以来的建树时,不得不感慨毛主席早在理论提出时,就已经预料到了这种结果
并且,冷战的结束不仅没有导致“三个世界”理论失效,“第三世界”国家的重要性反而因全球化愈加突出
在1980年,第三世界国家的经济总量仅占世界经济总量的25%;而在2020年,这一比例已提升到43%
这一数据背后,既有第三世界领头羊中国的经济腾飞,也源于第三世界国家的人口爆炸
1980年以来,全世界经历了新的一轮人口爆炸,世界人口总量由七十年代中期的40亿提升到现如今的80亿人,在增量人口中,超80%都来自于非洲与南亚的第三世界国家
越来越多的人在第三世界生活
可以说几十年的经济全球化后,反而有越来越多的人生活在第三世界国家当中,而让他们崛起的关键,实际上就在于让他们认清自己身处第三世界的现实,并从所谓的“第一世界”中,夺回本属于他们的资源
毛主席的“三个世界”理论,为广大落后地区人民提供了一个共同的身份认可,也为中国团结第三世界国家的道路指明了方向
而这也同样是冷战中后期美苏两国都拼命拉拢中国的原因,看似庞大的印度,并不能代表第三世界,而只有具有理论创新的中国,才能真正成为被压迫人民的指路人
参考文献:
毛泽东文集
孙东方;《毛泽东提出“三个世界”划分的理论》
王军,阎静;《“三个世界”理论及毛泽东的外交谋略》
高志平; 赵振宇;《不结盟国家对1962年中印边界冲突的调解》
李婉盈;《尼赫鲁时期印度不结盟政策研究》
宋效峰;《中国与世界的关系变迁:从“三个世界”划分到和谐世界构建》
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