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给您带来更好的互动体验,麻烦您在阅读此文后,点击"关 注、点 赞"互动!
您的"点 赞、关 注"是对小编莫大的支持与鼓励,更多精彩内容将持续更新...
2005年10月17日,101岁的巴金先生在上海溘然长逝。
按照遗愿,孩子们将他与妻子萧姗的骨灰混在一起撒入大海。
这一次,巴金与爱人总算再也不会分离了。
人们总说自古才子多风流,可他偏偏是个例外。妻子离世的33年里,巴金夜夜将骨灰放在枕边共眠。
他用深情写出了这世上最美的情书,用行动诠释了什么是真正的一生一世一双人。
一、笔墨传情
提起巴金的代表作,激流三部曲中的《家》当属榜首。
但鲜为人知的是,这部优秀作品的背景就是他真实的童年写照。
巴金原名李尧棠,1904年11月25日出生在四川成都一个官僚地主的大家庭。
他的曾祖父、祖父、父亲都做过知县,重金打造的李公馆更是气派十足。
巴金的母亲陈淑芬同样出身书香门第,既善良谦和又熟读诗词。
基于这样的环境下长大,巴金从小就过着少爷般的生活。光伺候他的下人们,就足足有十几个。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巴金也算是含着金汤匙出生吧。
然而,这样的日子并没有持续太久。
巴金9岁那年,母亲的身体忽然急转直下。
短短几个月,这个可怜的女人便撒手人寰。也是从这年开始,巴金的几位至亲相继离世。
二姐、父亲、祖父、十妹······
接二连三的家庭变故,让巴金几度崩溃。
为了缓解情绪,他把所有时间都用在了看书上。
久而久之,巴金逐渐养成了不善言辞的性格。
也是在这个过程中,他萌生了写书的念头。
既然不愿与人交谈,那就用字和笔记录下来吧。
1928年,巴金完成了人生中第一部小说《灭亡》。
抱着试一试的心态,他将其寄给了《小说月报》杂志社。
也是在这个过程中,巴金遇到了人生中第一位贵人。《小说月报》杂志社的总编辑,叶圣陶先生。
收到《灭亡》的第一次投稿后,他迫不及待地催促巴金把剩下的稿件一块发过来。
如此优秀的文学作品,必须第一时间分享给读者。
正所谓千里马常有,而伯乐却不常有。
巴金非常幸运,在最需要指引的年纪遇到了叶圣陶前辈。
复制成功的经验,他又完成了激流三部曲中的《家》。
《时报》杂志连载刚结束,上海开明书店便上架了。
毫不夸张地说,该书一经出版便被抢购一空。
身为作者的巴金,自然也是红遍了大江南北。
面对络绎不绝的读者来信,他受宠若惊。
其中让巴金印象最深刻的,是每次落款“一个十几岁的女孩”的读者。
在众多来信中,这封信的字体永远最漂亮,文笔也最出众。
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巴金开始给对方回信。
原来,女孩刚刚被学校开除。起因是她扮演了《雷雨》中的四凤,而且还和进步青年交往过密。
尽管心中百般委屈,女孩也只能乖乖退学。
说来也巧,她刚好在这个时候读到了巴金的作品。
《家》《雨》《砂丁》《灭亡》·····
在文字的力量下,女孩逐渐走出了生活的阴霾。
抱着试一试的心态,她开始给巴金写信。
没想到这位大作家不仅回了信,还经常宽慰和鼓励自己。
一来二去,两人逐渐相熟起来。
他称呼她“我的小友”,她称呼他“我尊敬的先生”。
终于有一天,女孩忍不住内心的慌乱勇敢迈出了第一步。
“笔谈如此和谐,为什么不能面谈呢?希望先生能答应我的请求······”
信中不仅约了时间地点,还夹着一张她的照片。
寄完这封信,女孩一连几夜都没有睡好。先生到底会不会按时赴约呢?她不得而知。
二、忘年之恋
转眼间,时间来到了约定之日。
怀着无比忐忑的心情,女孩来到约定的饭店。
没想到巴金早就到了,手里还拿着一本书在看。
四目相对的那一刻,女孩的脸唰的红了。
尽管心中有无数只小鹿在乱撞,她还是故作轻松道。“哎呀,李先生,您早来了。”
听到这里,巴金谦逊一笑。
“你也不晚哦!”
一顿饭下来,女孩活泼开朗的性格逐渐显现出来。
“李先生,您可比我想象中年轻太多了。”
望着眼前这个身穿校服留着学生头的小女孩,巴金也一改往日的不善言辞。
“你比我想象的还像个娃娃呀,所以现在可以告诉我你的名字吗?”
“陈蕴珍,您也可以叫我的笔名,萧姗。”
说完这句话,两人相视一笑。
这一年,萧姗18岁,巴金31岁。
不过13岁的年龄差,并没有让二位感觉有距离感。
恰恰相反,萧姗什么事情都喜欢和巴金分享。转校后的趣事、学业上的烦恼、闺蜜间的八卦······
萧姗的出现,无疑给巴金的生活带来了许多乐趣。
而且他能明确感受到,对方想要进一步发展。
但不知为何,巴金始终没有捅破这层窗户纸。
直到那天萧姗哭着从他房间跑出来,他才不得已讲出埋藏在心底的话。
当日,萧姗像往常一样敲响了巴金的门。
与以往不同的是,她这次来是想要对方帮忙做个决定。
原来,父亲给萧姗介绍了一个有钱的相亲对象。
但她的心里只有巴金,其他人再优秀也不值一提。
思来想去,萧姗决定找巴金帮忙做个决定。
如此一来,也刚好可以探探对方的心意。
谁知话音未落,巴金就一脸冷漠道。“这是你自己的事,你自己做决定。”
听到这里,萧姗的眼泪瞬间夺眶而出。
“你难道不明白我对你的心意吗?”
说完这句话,她便哭着跑出了门。
来不及犹豫,巴金立刻追了上去。
看着萧姗哭得梨花带雨的模样,他心疼不已。
“你现在太小,思想还不成熟,如果等你长大了有主见了还愿意要我这个老头子,我们就在一起。”
万万没想到,这竟是一段双向奔赴的暗恋。
结果可想而知,巴金一番发自肺腑的表白更加坚定了萧姗追求爱情的决心。
大学一毕业,她就来到了对方的城市。“不管你去哪里,我都愿意陪着你。”
三、忠贞不渝
事实证明,萧姗的陪伴绝不是随便说说而已。
1942年抗战吃紧,巴金随同事一起离开了上海。
接下来的几年里,他去过广州到过贵阳。
每换一个城市,萧姗都始终陪在身边。
也正是这份不离不弃的陪伴,才让巴金能安心创作。《春》《秋》《寒夜》······
转眼间,时间来到了1944年。
细细算来,巴金已经认识萧姗8年了。
无论如何,他都应该给对方一个名分。
于是在5月1日,巴金在桂林漓江东岸向朋友借了间木板房。
诺大的新房里,除了一张小床外再无其他任何家具。
在弟弟李济生的见证下,巴金和萧姗喜结连理。
未来的日子或许会很难,但只要能和对方在一起就没什么过不去的坎。
婚后不久,家中就添了一儿一女。
为了给妻儿们提供一个无忧无虑的生活环境,巴金拼了命的创作。
与此同时也意味着,家里大小事务都落在了萧姗一人肩上。
但只要丈夫能安新创作,她付出再多也不值一提。
然而,上天并没有因萧姗的贤惠而网开一面。
直到1961年,巴金的创作生涯才算重新恢复正常。
但是好景不长,后来巴金和萧姗一个被安排到牛棚劳作,一个要每天扫大街。
萧姗深知,巴金是个读书人。所以每一次,她都会主动替丈夫承受铜头皮带的毒打。
随着时间的流逝,萧姗的身体一日不如一日。
1972年7月底,这个可怜的女人被检查出了直肠癌。
噩耗传来时,巴金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上天为何如此狠心,接二连三的想要把自己身边的亲人夺走。
大概是自知时日无多,临手术前的萧姗一直抓着巴金的手。
“看来,我们要分别了。”
这是她第一次说离开他,也是最后一次。
1972年8月13日中午,55岁的萧姗与世长辞。
生命弥留之际,她的嘴里还在不停念叨着巴金的名字。
这一程,她只能陪他到这里了。
结尾:
妻子离开后,巴金久久不能从悲痛中回过神来。
在他的要求下,萧姗的骨灰一直都没有下葬。而是放在卧室的床头上,与巴金夜夜共眠。
这一陪,就是33个春秋。
为了缓解心中思念,巴金还写了很多纪念妻子的文章。
“昨夜梦见萧姗,她哭起来。我心里难过,就醒了。”
寥寥数语,却包含着无尽的深情。
2005年,101岁的巴金追随失散多年的爱人而去。
按照他的遗嘱,后人们将两人的骨灰混合在一起撒入大海。
自此,他们再也不会分离了。
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