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正确施用尿素?发挥肥效的秘籍在这里

量子叙事 2025-03-07 11:27:16

有些农友认为随便撒点尿素就能让作物长得好,其实这个方法是不科学的。

随手一撒不仅浪费肥料,还浪费了钱。

那么,尿素到底要怎么施用,才能真正发挥出应有的肥效呢?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聊聊这个话题。

为什么尿素的利用率低?

尿素含氮量高,是最常用的氮肥之一,看起来很“全能”,但它的利用率其实并不高。

数据显示,通常尿素的利用率只有20%到30%,就是说你撒了一袋尿素,七成的氮肥其实都没被利用,这就有点让人心痛了。

那么,为什么会这样呢?

尿素施入土壤后,并不能直接被作物吸收,需要转化成能被根系利用的铵态氮。

而在这个转化过程中,尿素非常容易随水流失或挥发掉。

在下雨或灌溉时,土表的尿素会很快溶解,成为土壤溶液的一部分。

如果土壤在这个时候的粘着力不足,大量的尿素便会随水渗入地下,造成氮素的流失。

尿素会因为微生物的活动而快速转化成氨气挥发,尤其是在湿度大、碱性土壤或者高温天气条件下,氨气就更容易跑掉了。

所以,我们需要想办法让这些宝贵的氮素留在土壤里,为作物所用。

市面上的尿素质量也是参差不齐的,有些厂家生产的尿素含氮量不高,还容易吸潮,这样的尿素自然发挥不了应有的作用。

如何提高尿素的利用率?

想要提高尿素的利用率,方法其实有很多。

我们可以选择一些更加合理的施用方法,让它真正发挥作用。

第一种办法是根外追肥。

尿素这种中性肥料对叶片伤害小,溶于水后容易被叶片吸收,能迅速见效。

一般选用缩二脲含量低(少于2%为佳)的尿素,在作物叶片进行喷施。

每亩喷2到3斤,喷施时间选在傍晚,早晨露水蒸发后也是不错的选择。

这样做肥液在叶面停留时间长,吸收效果更好,大大提高了肥料的利用率。

其次是早施和深施。

尿素要有一个转化过程才能被作物吸收,因此施用时间要比其它氮肥略早,一般提前7到10天。

深施的方法是将尿素施在20到30厘米的土层中,这样它就在根系活动的范围里,被土壤颗粒吸附,不容易流失,也能充分发挥肥效。

此外,还可以将尿素与其它肥料混合施用。

比如,和有机肥、磷钾肥及微量元素肥料配合施用,不仅能提供足够的氮素,还能满足作物的其它营养需求,保持土壤养分的平衡。

这样就最大限度地提高了营养的利用率,同时还能避免单一营养过多产生的副作用。

不建议的施肥方法有哪些?

尽管尿素好用,但是有些施肥方法却是不建议采用的。

这些方法可能会极大地降低尿素的肥效,事倍功半。

不宜表面撒施。

尿素分解后会变成不稳定的碳酸铵、碳酸氢铵,这些化合物在风吹日晒下很容易挥发。

特别是在许多作物如玉米或小麦,追肥时切忌在雨天撒施尿素,否则尿素随雨水流入地下,根本达不到预期作用。

不建议用尿素浸种或拌种。

尿素中含有一定量的缩二脲,对种子有毒害作用,会影响种子的发芽,阻碍幼苗的根系生长。

这种方法看似能为种子提供充足的氮素,实际上却适得其反。

再者,尿素施后不能立即灌水。

因为这种氮肥在转化成碳酸铵之前,是以分子状态存在于土壤溶液中的。

如果施肥后立即灌水,尿素会被水带走,随之流失的氮素不被作物吸收,肥料就白用了。

因此,施尿素后最好隔几天再进行灌溉,让肥料有时间与土壤结合并转化成对作物有益的形式。

提升尿素的利用率其实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复杂。

合理施用尿素就是要遵循科学的原则,而不是靠感觉随意撒一撒。

从科学施肥的小细节做起,每个农友都能让自己的作物长得更好。

时间长了,你会发现,合理施肥不仅让作物获得充足的营养,也让你的每一分钱花得值。

希望今天的分享能给你带来一些启发,帮助你在今后的耕作中,大大提高肥效,收获丰硕的成果。

0 阅读: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