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时期“日本海军”岸基航空力量

番茄杂文 2025-01-14 17:14:53

海军岸基航空兵由不同用途的飞机组成:侦察机、鱼雷轰炸机和巡逻反潜机。这三个类别的飞机任务密切相关,且经常通过不同的改装,一架飞机就能同时承担这三种功能。

这些配备轮式起落架的飞机从沿亚洲海岸和太平洋岛屿分布的陆上机场起飞。在装备了相应的武器和设备后,它们在海上执行任务非常高效,既能补充舰载航空兵的作战任务,也能在日本航母无法覆盖的地区替代其作用。

三菱G3M“Rikko”(“Nell”)九六式陆上攻击机

设计与生产

G3M是一种全金属结构的双发单翼飞机,配备双垂尾、封闭式驾驶舱和可收放起落架。该机型的批量生产时间为1936年至1943年,共制造了1,048架。在日本,G3M被称为“Rikko”,而美军将其代号命名为“Nell”。

G3M2 22型技术性能参数

•发动机:2台三菱Kinsei-45(1,075马力)。

•最大速度:373公里/小时。

•实用升限:9,130米。

•航程:4,380公里。

•空重:4,965公斤。

•最大起飞重量:8,000公斤。

•武装:1门20毫米机炮,3挺7.7毫米机枪。

•载弹量:800公斤炸弹或1枚鱼雷。

•机组人员:7人。

G3M3 23型技术性能参数

•发动机:2台三菱Kinsei-51(1,300马力)。

•最大速度:415公里/小时。

•实用升限:10,280米。

•航程:6,230公里。

•空重:5,243公斤。

•最大起飞重量:8,000公斤。

•武装:1门20毫米机炮,3挺7.7毫米机枪。

•载弹量:800公斤炸弹或1枚鱼雷。

•机组人员:7人。

改型与作战性能

“Rikko”最初被设计为鱼雷轰炸机,因此没有设计弹舱,其全部武器载荷都悬挂在外部挂架上。该机型以其出色的空气动力学设计、良好的操控性和机动性而闻名。此外,其航程在1930年代中期的同类机型中也极为出色。

第一种型号G3M1配备了两座可收放的顶部机枪塔和一个底部的伸缩式机枪舱,每个位置都装备一挺7.7毫米机枪。在中日战争爆发初期,“Rikko”首次参战。这时,出乎日本人的意料,这款飞机不仅是一款出色的鱼雷轰炸机,同时也是一款非常优秀的水平轰炸机。

基于战斗表现的优异,日本设计师开始对该机型进行改进。1937年,推出了配备更强劲Kinsei-42发动机的G3M2“21型”。1939年,推出了升级版的G3M2“22型”,其动力由性能更好的Kinsei-45发动机提供,具有更强的高空性能。

**“21型”的武器配置与G3M1相同;而在“22型”**中,武器配置得到加强,机体外观也有所变化:

• 前部顶部的机枪塔保持不变;

• 后部顶部的机枪塔改为固定式,并安装了20毫米机炮,同时尺寸更大;

• 原本的底部伸缩式机枪舱被取消,取而代之的是位于机身后部两侧的两个凸出机枪罩,各装一挺7.7毫米机枪;

• 导航员舱的侧窗还可以使用第四挺7.7毫米机枪。

此外,从1942年6月至1943年2月,三菱还生产了G3M3“23型”。这款改型配备了1,300马力的Kinsei-51发动机,武器配置与“22型”相同。该型号具备G3M系列中最高的飞行速度和最长的航程,这得益于燃油箱容量的增加。

作战应用

“Rikko”首次投入战斗是在中日战争期间,它是唯一一款能够对中国内陆战略目标实施打击的日本轰炸机。然而,由于其作战范围超出了日军战斗机的护航距离,G3M蒙受了严重的损失。这是因为其燃油箱没有防护装置,同时武器装备也明显不足(这也是后来改进为“22型”的原因之一)。

随着日本加入第二次世界大战,G3M2参与了对新加坡、夏威夷、泰国、菲律宾、关岛、香港和威克岛的轰炸。在战争爆发的第三天,60架G3M2与26架G4M1共同攻击了英国的两艘战列舰——“反击号”(Repulse)和“威尔士亲王号”(Prince of Wales),仅损失了一架“Rikko”便成功击沉了这两艘战舰。

此后,G3M广泛参与了对东南亚和太平洋岛屿上的美军和英军基地的空袭任务。但随着它逐渐被G4M取代,“Rikko”更多地被用作滑翔机的拖曳机、训练轰炸机,以及配备雷达的巡逻机等角色。

三菱G4M “Hamaki”(“Betty”)式陆攻机

设计与生产

Mitsubishi(三菱)G4M“式陆攻机”盟军编号名:Betty 贝蒂 G4M1/G3M4 海军“1”式陆攻机 G6M1 海军重型护航战斗机 G6M1-改 教练型 G6M1-L2 运输机。

G4M是一种全金属双引擎单翼飞机,配备封闭式驾驶舱和可收放起落架。批量生产时间为1940年12月至1945年8月,共生产了2446架。日本飞行员将G4M昵称为“Hamaki”(“雪茄”),而美军则称其为“Betty”。

G4M1 11型的性能参数:

•发动机:2台三菱MK4A Kasei 11发动机(1530马力)

•速度:425公里/小时

•升限:8840米

•航程:5500公里

•空重:6800公斤

•起飞重量:9500公斤

•武器装备:1门20毫米机关炮,4挺7.7毫米机枪

•载弹量:800公斤炸弹或1枚鱼雷

•乘员:7人

G4M2 22型的性能参数:

•发动机:2台三菱MK4R Kasei 21发动机(1800马力)

•速度:438公里/小时

•升限:9470米

•航程:6050公里

•空重:8160公斤

•起飞重量:12500公斤

•武器装备:2门20毫米机关炮,3挺7.7毫米机枪

•载弹量:1000公斤炸弹或1枚鱼雷

•乘员:7人

改型与作战性能

G4M是为取代G3M“Rikko”而设计的,计划兼作鱼雷轰炸机和常规轰炸机。为在机身内安装弹舱,其机身被设计成大直径的雪茄状外形(由此得名“Hamaki”)。这种机身设计允许将所有炸弹挂载于内部弹舱中。

武器装备包括4挺7.7毫米机枪,分别安装在机头球形炮塔、顶部炮塔和两侧的凸窗炮位中;尾部炮塔则配备了一门20毫米机关炮。与G3M2相比,“Hamaki”的速度和航程都有显著提升。

量产型G4M1“11型”于1941年春季开始交付海军的沿岸航空部队。而在同年12月日本加入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这款飞机的主要缺点很快暴露出来:机组成员完全缺乏保护,且由于燃油箱未进行防护,极易被敌方火力击中后引发燃烧。因此,1943年推出了改进版本G4M2,采用了部分防护的燃油箱、更强大的发动机以及更强的防御武器(在顶部炮塔上,原本的机枪被换成了第二门20毫米机关炮)。此外,通过在机身内安装额外的燃油箱,进一步提升了航程。

1944年夏季,开始生产G4M2e版本,设计用于搭载带有飞行员的自杀式武器——MXY-7“樱花”飞行炸弹,用于将其运送至可攻击敌舰的发射距离。为此,“雪茄”飞机移除了弹舱舱门,在机腹内安装了用于固定“樱花”的挂载架,将其部分嵌入于飞机腹部以下。然而,这一版本的生产持续时间很短:1945年春季,由于“樱花”航程过短,导致母机轰炸机损失严重,日本终止了“樱花”的生产。

“雪茄”——即美军称为“Betty”的飞机,还未将“樱花”发射出去,往往就会进入敌方护航战斗机的攻击范围,大多数情况下,它们会在“樱花”仍挂载于机腹的情况下被击毁。因此,此后G4M2恢复生产早前的轰炸机版本,直到战争结束为止。

作战应用:

G4M1自日本对美国和英国宣战的第一天起,便参与了太平洋的作战。这个在敌方眼中代号为“贝蒂”的轰炸机,成为了日本航空史上最为量产的轰炸机。战争的第三天,G4M1与G3M2协同作战,对敌人发动了震撼性的打击:击沉了英国的战列舰“反击号”(Repulse)和“威尔士亲王”,而只损失了两架“贝蒂”。这是历史上第一次飞机在公海上击沉大型战舰,而非在狭小港口中静止的船只。

之后,“哈马基”多次支援日本在太平洋偏远地区的海上登陆,并与舰载航空协同,甚至远至澳大利亚海岸进行攻击。然而,由于缺乏防护燃油箱和机组的装甲保护,它们经常遭到敌方战斗机的严重打击。对日本来说,最严重的损失发生在1943年4月18日,当时两架G4M1在执行视察任务时,搭载了日本海军司令官山本五十六和他的指挥官员。

作战应用(续):

1945年3月,G4M2e开始作为火箭轰炸机参与对美军舰队的攻击,配备了“樱花”火箭飞机。单座“樱花”导弹模型11在机头携带1200公斤炸药,配有三具火箭助推器。这些助推器在8-10秒内提供800公斤的推力,将这架自杀飞机的速度加速至630公里/小时,而在俯冲时可达到800公里/小时。当飞机接近目标时,飞行员将“冈”导弹引导至敌舰的侧面或甲板,并与敌舰一同爆炸。

然而,总的来说,G4M2e和“樱花”组合并未达到日本海军的期望:即便“樱花”人操导弹全速加速,它的飞行距离也无法超过40公里,为了发射它,G4M2e必须进入美军舰队舰载战斗机的防护区。由于这些轰炸机过于笨重和缓慢,它们在盟军空军的优势下几乎无法有效执行任务。

一架搭载樱花导弹的三菱一式陆上攻击机

有趣的是,“G4M”轰炸机还参与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最后一幕:1945年8月19日,正是由两架G4M飞行,带领由川边虎四郎中将领导的日本代表团前往协商投降条件…

横须贺P1Y“银河”(“弗朗西斯”)

设计与生产:

全金属双引擎单翼机,配有封闭驾驶舱和可收起的起落架。生产时间:1944年2月-1945年8月;共生产了1,098架。日本将P1Y称为“银河”(“Ginga”),而美国人则称之为“弗朗西斯”(“Frances”)。

P1Y-1型号技术规格:

• 发动机:2台中岛NK9C Homore-12(1,825马力)。

• 最高速度:547 km/h。

• 最高飞行高度:9,400米。

• 飞行距离:5,370公里。

• 空重:7,265千克,起飞重量:13,500千克。

• 武器:2门20毫米火炮,或1门20毫米火炮+1挺12.7毫米机枪。

• 最大载弹量:1,000公斤或1枚鱼雷。

• 机组人员:3人。

作战能力:

P1Y的开发始于1940年,旨在设计一款高速机型,既能充当鱼雷轰炸机,也能作为俯冲轰炸机使用。海军要求该机的速度与“零式战斗机”相媲美(不低于550 km/h),飞行距离与G4M相当(至少5,000公里),并且能够携带至少900公斤的炸弹!此外,该机还需要具备投放鱼雷以及进行俯冲轰炸的能力。因此,首架试飞的原型机直到1943年8月才得以升空。

试飞员对该机的高速度和良好的操控性评价较高,但机务人员则对复杂的液压系统和不可靠的发动机问题颇为头疼。即便是在理想的条件下,问题依然存在,以至于海军指挥部在一年内未敢将该机投入部队服役。直到1944年末至1945年初,经过一系列改进和修正,P1Y-1“银河”型号11才开始交付海军的沿海航空部队。第一批P1Y-1a系列装备了两门20毫米火炮,但由于射速较低,一门火炮被换成了射速更快的13毫米机枪(P1Y-1b系列);P1Y-1c型号则配备了搜索雷达。曾计划将P1Y用作“樱花”型自杀飞机(型号22)的载机,但最终未能实现这一计划。

P1Y-1的高速度吸引了夜间战斗机设计者的注意。该机将不可靠的Homore发动机更换为三菱Kasai-25a(1,850马力),同时保留了炸弹舱(以备作为夜间轰炸机使用)。进攻性武器由两门安装在机头上、倾斜角度与地平线相对的20毫米火炮组成;后舱部分保留了防御性20毫米火炮。共制造了96架夜间战斗机型号P1Y-S“Kiokoo”(“晨曦”),但其作战性能令日本人失望。最终,这些战斗机被去除倾斜火炮后,作为轰炸机继续服役,并改名为P1Y-2“型号16”。

P1Y“银河”(“弗朗西斯”)

作战使用:

首架P1Y-1于1944年12月15日上午在试图攻击美国航母“Ommaney Bay”(奥马尼湾)时被击落;但直到1945年春季,P1Y“银河”才开始在战斗中大量使用。它们从沿海机场起飞,参与战斗。总共16个轰炸机大队(联队)和6个飞行大队(中队)装备了P1Y-1,还有一个夜间战斗机大队。在实际作战中,这架飞机表现不错。尽管它的参战时间仅有半年,日方和敌方对其评价均为一架出色的战斗机。

注:“奥马尼湾”号航母(USS Ommaney Bay CVE-79)属于卡萨布兰卡级护航航空母舰(Casablanca Class aircraft carrier)是美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建造的一级护航航空母舰,该级航母一共建造了50艘,是建造数量最多的航空母舰之一,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时共有5艘被击沉。

然而,几乎自从P1Y-1轰炸机装备航空团以来,日本人就开始将这些飞机(以及其他型号的飞机)作为神风特攻机使用。1945年3月11日,24架携带800公斤炸弹的P1Y-1从九州岛起飞,进行了一次单程飞行,目标是美国在尤利提环礁的海军基地,这个目标位于这些飞机的飞行极限范围内。然而,只有两架飞机成功到达敌方目标(其余飞机在未能飞到目标前坠海,部分飞机幸运地降落在了雅浦岛)。到达目标的“银河”撞向了停泊在那里的“伦道夫”号航母,但该航母在维修后于同年4月恢复了战斗力。

注:伦道夫号航空母舰(USS Randolph CV-15)是一艘隶属于美国海军的航空母舰,为埃塞克斯级航空母舰的七号舰,在非官方上亦是长舰体埃塞克斯级的二号舰。她是美军第二艘以伦道夫为名的军舰,以纪念第一届大陆会议主席佩顿·伦道夫(Peyton Randolph)。舰上水兵亦以此昵称伦道夫号为兰迪(Randy)。

0 阅读:3
番茄杂文

番茄杂文

谈古论今,十八般兵器,样样稀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