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不想知道你常喝的饮料是什么等级?

妙晴看科技 2023-07-23 17:16:13

夏天到了,在外边哪怕只待个一分钟,都得满头大汗。

在没有树荫的路上行走,更是痛苦的折磨。

这种时候,走进路边小店,来瓶三块五的汽水,你将得到从喉咙直通丹田的畅快。

仿佛整个人都得到了升华。

炫到一半,气没了,剩下的每一口都是齁甜齁甜的糖水。

今天的糖分摄入,又超标了。

你不禁开启了贤者模式,开始后悔这因一时冲动而咽下的罪孽,犹豫间,你想从配料表里找到救赎。

于是,你看到了这玩意。

Emmm...看归看,你真看得懂吗?

这左一个浓缩,右一个原浆的,你会不会心里一颤,以为是什么工业合成品?

讲道理,食品添加剂并不代表完全不健康,有的添加剂是饮料都少不了的。

就说很多人害怕的阿斯巴甜,世卫组织说每天炫十几罐饮料才会超标。

要说这东东的致癌性,可能连熬夜都不如。

反倒是真正值得关注的成分表里,并没有直接写出含糖量。

想要判断佳酿是否健康,我们很难直接从表里直接判断它的含糖量。

再者,那些自称无糖的饮料,就真的无糖吗?

对于这个问题的探讨,新加坡人走在了前面。

从今年开始,所有在新加坡贩卖的饮料都必须打上健康等级标签,按含糖量和饱和脂肪含量(Saturated fat)的多少,分为 ABCD 四级, A 级最健康,D 级最不健康。

其中 AB 级并不强制贴标,而 D 级不仅必须贴标,且不能做广告宣传。

在这份规定里,每 100ml 含糖量 ≤1 克且无添加代糖,且饱和脂肪含量 ≤0.7 克,是为 A 级;

每 100ml 含糖量在 1 至 5 克之间,且饱和脂肪含量 ≤1.2 克,是为 B 级;

每 100ml 含糖量在 5 至 10 克之间,且饱和脂肪含量 ≤2.8 克,是为 C 级;

每 100ml 含糖量 >10 克,且饱和脂肪含量 >2.8 克,是为 D 级;

也就是说,我们可以通过这个标签,一目了然地判断饮料的健康程度了。

有了营养分级措施后,我们还能看到一些怪现象,0% 含糖量的牛奶被评为 D 级,5% 含糖量的巧克力奶却是 B 级。

现在,无论是线上还是线下,新加坡的饮料都会打上这个营养标签。

有的品牌甚至将之作为卖点,明明 AB 级是不强制贴标的,它们还把标签打上去,为的就是彰显自家产品的健康。

看到这里,你可能会说,这明明是新加坡人民的福音,跟我们有什么关系?

诶,非也非也,要知道,有不少国产饮料出口新加坡,我们完全可以借新加坡人的标签,看看这些饮料的“含金量”,反推我们喝的是否健康。

比如某气森林的乌龙茶,是最健康的 A 级,就连标都不用打了,不过,喝起来的口感嘛...确实也挺健康的。

喜茶气泡水,0% 含糖量却是 B 级,看来一天喝多几瓶也没什么关系了。

伴随着营养标签表一起出来的,还有很多叫人大跌眼镜的事情。

我们通常认为比较健康的鲜牛奶、果汁等,多被打成不健康的 CD 级。

鲜奶虽然含糖量 0%,但是有大量饱和脂肪。

至于橙汁...10% 含糖量,不用多说了吧。

不过有一说一,鲜奶橙汁等饮品如果一点都不添加这些东东,那喝起来将难以下咽。

大家通常觉得不那么健康的快乐水却是 B 级。是不是有点跟咱们的认知相悖了?

小时候经常喝的钙奶也是 B 级,那看来童年回忆还蛮健康的。

很多人认为养生的茶π却是 C 级,感觉有点反常识?

明明很甜的黑瓶冰红茶居然不用贴标签,那说明它属于健康的 AB 级了。

总结下来,这个营养健康表的出现打破了我们的一些常规认知。

表面上看起来健康的牛奶果汁连可乐都不如,而越健康的饮料也并不代表着越难喝。

不过,这个评级也只是仅供参考,并不是说 D 级饮料就都是毒品,完全不能喝,它更多起到的是帮助我们判断的作用。

回到开头,如果在小卖部的你拿起那瓶饮料,看到上面的营养标签,还会继续吨吨吨吗?

所以,想不想知道你常喝的饮料是什么等级?

0 阅读:43
妙晴看科技

妙晴看科技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