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云社话术揭秘之一:没有郭德纲,谁知道杨志刚?

北方女汉纸 2024-12-26 11:34:06

本来不想评论德云社的事儿,可架不住身边朋友一直在问:"郭德纲为啥这么说杨志刚啊?"

今年德云社在上海的几场演出,票价炒到了天价。粉丝们挤破了头抢票,结果台上说的段子,跟八年前我第一次看德云社时差不多。只不过现在的票价,从八年前的一百多涨到了上千。一个相声演员,如何从寒门子弟变成商业大亨?德云社的发展史,堪称中国曲艺商业化的标本。翻开德云社的发展史,郭德纲这个名字无疑是绕不过去的核心人物。从九十年代末天桥艺术中心的破旧剧场,到如今开遍全国的连锁剧场,德云社用了二十多年时间,走出了一条独特的商业化道路。

有意思的是,前几天我看到一个视频。一群年轻粉丝正在激烈讨论:"没有郭德纲,谁知道杨志刚?"这句话引发了老相声迷的强烈反弹。作为一个在天津长大的老相声迷,我忍不住要说道说道。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天津,"二杨"可是响当当的人物。杨志刚、杨志光这对师兄弟,只要提到相声,就绕不开他们。我爷爷是个老相声迷,他常说:"那时候的茶馆里,街坊邻居茶余饭后都在谈论'二杨'的活儿。"特别是杨志刚的贯口,在天津相声界堪称一绝。前几天,一位老艺人跟我聊天时说:"现在的年轻人只知道郭德纲,却不知道天津相声的传承脉络。这就像学物理只知道牛顿,不知道开普勒、伽利略一样片面。"

说到这儿,不得不提德云社这些年的商业模式。他们靠什么吸引了这么多年轻观众?答案很简单:三俗。什么是三俗?低级、低能、低俗。这种创作成本最低,见效最快的内容,成了德云社的制胜法宝。就像某些网红餐厅,靠着重口味吸引食客,却让人吃久了伤身。前几天去看了场传统相声,给我很大触动。台上演员说的都是生活趣事,语言机智风趣,不需要靠着低俗段子博君一笑。观众的反应特别真实,不像某些商业演出,观众笑得太过刻意。更让人担忧的是,这种低俗风气正在影响年轻一代。有些年轻演员,放着传统功夫不练,专挑容易逗笑的段子说。这种风气蔓延开来,观众的品位也在悄悄改变。

记得我爷爷说过:"好的相声就像杯好茶,有它的火候。"可现在呢?有些演员拿着高额片酬,讲着粗制滥造的段子。台上耍贫嘴,台下粉丝疯狂追捧,这样的场景让人不禁唏嘘。最近在某社交平台上,德云社的粉丝们正在激烈讨论票价问题。有人晒出上海专场的票根,最贵的位置要三千多。这让我想起前几年在天津老茶馆看相声,票价才几十块钱。德云社走到今天,确实创造了惊人的商业价值。可他们付出的代价是:为了迎合市场,放弃了相声艺术的根本。前几天看到一个老相声演员的采访。他说:"现在的相声,像快餐。观众图一时痛快,演员图快钱。可相声是门艺术,得慢工出细活。"

这话说得在理。相声不该成为割韭菜的工具。那些真心喜欢相声的年轻人,应该静下心来,多听听传统相声,感受其中的韵味。就像品茶一样,好的相声需要细细品味。一味追求笑点,反而失去了相声的本真。德云社的商业成功固然值得肯定,但他们走的路,真的是相声艺术该走的路吗?这个问题,留给时间去回答吧。我只希望,在商业化的浪潮中,能有更多人记住相声的根,传承相声的魂。毕竟,一个没有根的艺术,终究经不起时间的考验。

0 阅读:1

北方女汉纸

简介:关注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