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新中国的成立,国家秩序恢复稳定,全社会进入欣欣向荣的状态,人民军队也得到了快速发展,兵力总规模多达五百万多人,成为全球兵力最多的国家之一。
为了建立健全全军的组织结构,适应新型斗争形势,遂行多样化作战任务,经过多年的实践,我军在建国不久就形成了八大总部的建制格局,分别是:总参谋部、训练总监部、总政治部、总干部部、总后勤部、总财务部、总军械部、武装力量监察部。
上述八大总部归属军委直辖,地位非常之高,那么有谁能幸运地当上这8家单位的首任主官呢?我们可以就此简单讲解一下:
一是总参谋部:徐向前当首任总参谋长作为负责组织领导全国武装力量的军事建设,组织指挥全国武装力量的军事行动的军事领导机关,总参的作用至关重要,因此新中国建立后,在其他野战军主官都奔赴各大战略区的情况下,我军任命了原红4方面军总指挥徐向前担任新中国的第一任总长。
只是当时徐向前生病无法主持工作,实际上由副总长聂荣臻代理总长一职,直到1954年粟裕接任总长一职,聂荣臻才卸任代理总长,而徐向前则一职保持着正职不变的地位。到了1955年首次授衔时,无论是徐向前,还是聂荣臻都被授予了开国元帅军衔。
而总参谋部的机构地位延续到“16军改时期”才算走进历史,被改称为军委联合参谋部。
二是总政治部:罗荣桓当首任总政治部主任作为负责全军党的工作,组织进行政治工作的领导机关,总政和总参一样,在红军时期就已有相关机构,地位非同一般,到了建国后,由最高人民检察署检察长罗荣桓兼任总政治部第一任主任,而刘少奇虽然曾兼任总政主任长达5年,直到1950年4月新的总政机关成立才卸任,但彼时的总政还是解放战争时期的机构。
在1955年授衔时,罗荣桓被授予开国元帅军衔,成为唯一一位政工元帅。总政机构也是延续到“16军改”,被改称为军委政治工作部。
三是总后勤部:杨立三当首任总后勤部部长作为负责组织领导全军后勤工作的领导机关,总后勤部在革命战争时期做了大量的工作,充分保障了作战需要,新中国成立后,我军更是任命了资深的后勤老兵杨立三当第一任总后勤部长并兼任国家食品部部长。
遗憾的是,杨立三还没等到1955年授衔,就因患脑癌病逝,成为唯一一位没有军衔的总部机关首长,而他领导的总后勤部在“16军改”后走进历史,被改为军委后勤保障部。
四是训练总监部:刘伯承当首任训练总监部部长作为统管全军的军事训练和院校工作的领导机关,训练总监部的成立时间较晚,于1955年4月22日才成立,由刘伯承担任第一任训练总监部部长,鉴于当时刘伯承未到职,实际上由叶剑英代理部长一职。
无论是刘伯承,还是叶剑英当部长,两人都在1955年被授予了开国元帅军衔,而且他们所领导的训练总监部部还是仅次于总参之后的我军第二大部,地位要高于总政、总后等总部,但该机构仅存在了3年时间,于1958年12月11日撤销领导机构,所属各部并入总参。
五是总干部部:罗荣桓当首任总干部部长作为统一管理全军干部工作的领导机构,在1950年9月就成立了总干部管理部,由首任总政主任罗荣桓兼任总干部管理部部长,2年后总干部管理部更名为总干部部,罗荣桓继续担任部长一职,直到1958年10月才撤销领导机构,并在总政内部设立干部部。
六是总财务部:余秋里当首任总财务部部长作为组织领导全军财政经济工作的机关,总财务部原是总后勤部下辖的二级部,虽然在1953年10月就归属军委直辖,但直到1955年8月才升格为总部机关,称为总财务部,由余秋里当第一任总财务部部长,并在当年被授予开国中将军衔。
和训练总监部一样,总财务部存在时间更短,只有2年,就在1957年又撤销了领导机构,并入总后勤部。
七是总军械部:王树声当首任总军械部部长作为我军军械勤务的最高领导机关,总军械部原是总后勤部下辖的二级部,在1951年就抽调出来归属军委直辖,直到1955年8月才升格为总部机关,称为总军械部,由国防部副部长王树声当第一任总军械部部长,并在当年被授予开国大将军衔。
总军械部同样只存在了2年时间,就被撤销了领导机构,改称总参谋部军械部。
八是武装力量监察部:叶剑英当首任武装力量监察部部长作为对各军种、兵种和各级机关进行训练、纪律、行政管理等工作检查的领导机关,我军采纳苏联顾问的建议,于1955年6月22日正式成立武装力量监察部,代理训练总监部的叶剑英部长又同时兼任第一任武装力量监察部部长。
运作了3年时间,武装力量监察部的领导机构于1958年11月1日正式撤销,其军事监察工作划给了总参,政治监察工作划给了总政,后勤财务监察工作划给了总后。
由此来看,我军在建国初期设立的八大总部首任主官,几乎全部都是开国将帅亲自担任,如果杨立三没有辞世,最低也是开国中将,而且存在时间最长的总部只有总参、总政、总后3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