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午立冬冻死牛,下午立冬暖烘烘”,今年立冬几点?有啥说法?

郭嘉聊健康 2024-11-06 19:37:16

随着时间推移,2024年也来到了年末的十一月。

尽管我国的南部地区依旧炎热,但是全国各地已经进入了候冬的状态。

而这个时候不仅让人想到了一句古老的谚语,“上午立冬冻死牛,下午立冬暖烘烘”,今年的立冬,又在几许呢?

在我国古代,24节气的划分对于人们耕作有着巨大的参考价值。

在21世纪的当下,这句凝缩了古人智慧的话语,又有多大的意义呢?

一、农耕社会与立冬

以农历划分来看,立冬时节位于十月初七,其含义字如其名,宣告着冬天的到来。

而农历时间的参考取决于月亮的运动轨迹,因而每年农历立冬时节都会与公历计时法有所区别。

今年的立冬则在11月7日的上午六点到来。

以看天吃饭的农耕社会为例,进入了冬天意味着种植活动的暂歇,人们将依靠一年的劳动成果来渡过漫长的寒冬。

而冬天对于新一年的农耕也至关重要。

在缺乏害虫防止手段的古代,冬季的低温能够杀死田间的害虫,确保来年丰收。

但是如果冬季太冷,又会让已经提前种下的种子或者保留在土壤间的作物根茎冻死。

而由于燃料短缺,加之缺乏御寒手段,在我国古代的冬季,寒潮也是导致人口锐减的原因之一。

因而在信仰氛围浓重的古代社会,人们会把立冬这天视作一个重要的节日。

在这一天里,百姓们会通过祭祀祈祷,希望能平安渡过冬天。

而统治阶级对于立冬的到来也十分重视,许多王朝皇帝都会有在冬天这年冬狩的习惯,并将打来的猎物祭祀给上天,以求国运昌盛。

作为二十四节气中宣告冬天到来的日子,立冬在我国古代有着非常重要的参考价值。

二、南方与立冬

不过有南方的朋友,尤其是广东的朋友就要好奇了,在二十四节气中立冬到来的时刻,广东可是和冬天一点都不沾边的。

确实,哪怕是在十一月初旬的今天,广东的平均最高气温也徘徊在28℃以上,和寒冷肃杀的冬天可谓是毫不沾边。

这就是古人认知的局限性了,二十四节气诞生于距今2500年前的中国古代社会,那时正值战国诸雄在中原大地上搏杀。

在二十四节气诞生的时代,中原地区才是中国政治的主流,各种民俗文化也是围绕着中原地区诞生的,二十四节气也是如此。

而在那时,广东等地被视作偏僻的南蛮之地,很少有中原人去往此处定居。

因而对于广东等亚热带地区的描述,在二十四节气中是有所欠缺的。

在东汉末年,中原人还称两广一带为“南蛮”。

诸葛亮平定蛮夷,也是指的蜀国势力平定两广一带的原住民。

直到唐朝年间,中原地区和两广一带交流日益广泛,中国大地上对于这片曾经蛮荒之地的了解才多了起来。

而也是在这个时期,两广一带也开始流行起来了过立冬的习俗。

在这一天,当地的大户居民会宰杀鲜羊,并将其肉切下涮水食用。

一些不富裕的普通老百姓,也会把生姜和鸡肉一块炖煮而食用,取名为姜母鸡。

在古代,肉食的供应量非常有限,足以见当时两广地区对立冬的重视了。

不过这又有一个疑问了,广东地区的立冬应该不算寒冷,为何唐末年间的两广人民会在这个季节食用肉食呢?

这又要谈及我国历史上的气候变化了。

两广一带和中原地区的交往逐渐密切的时间点,恰好是我国唐中至宋初年间。

而在这个时间段,地球恰好处在一个特殊的变化中,地质学家将其称之为小冰期。

这也是我国古代历史所经历的第三个小冰期。

在全球降温的影响下,整个中国的平均气温也出现了极大的降幅。

据史料推测,当时哪怕是在现在的广东一带,冬季平均气温也只有1℃左右。

而随着时间推移,中国历史进入了宋朝的篇章,小冰期结束,两广地区气温重回炎热。

不过由于在长时间养成了立冬食肉的习惯,气温的回暖并没有改变这片地区的民俗,“羊肉锅”、“姜母鸡”的习俗也得以保存了下来。

三、立冬如何冻死牛

回到我们最初的话题,今年的立冬到来时间是上午六点,这是否意味着今年我们将拥有一个寒冷的冬天呢?

其实这句谚语背后也有着我国人民对于季节过后的规律总结。

以现代地理学的视角来看,冬季会寒冷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因为随着地球的公转,南北半球受太阳直射的角度发生了变化。

作为地球最大的热量来源,太阳光线照射面积的大小决定了当地温度的高低。

一年中最热的时候就是太阳直射该地区的时候,反之,当太阳直射点越远,天气就越冷。

而到了立冬之后,太阳直射点不断南移,也使得包括我国在内的北半球地区迎来了不断的降温。

不过由于我国传统的农历计时方式并非以地球绕太阳一圈来计算的,而是按照月球绕地球一圈所运算的,因而在对太阳直射角的计算有着些许区别。

而决定立冬什么时候到来,也并非看立冬当日什么时候日出,而是看月相来决定的。

如果在立冬这个气节到来的时刻,恰逢上午,则说明太阳的直射交已经偏向南回归线更多,意味着冬天将马上降临,也表明了这个冬天也将更冷。

而如果恰逢下午,说明在这个时候我国白天的光照时间依然较长,太阳直射点仍然在赤道以北,温暖的气候仍然将持续一段时间。

而所谓的“冻死牛”,也并非指的冬季气温寒冷,而是指的冬天到来的速度太快,让人们没法及时准备御寒的手段。

即便是立冬下午到来,整个冬天相对温暖,但是由于太阳直射角的移动规律,依旧有可能出现倒春寒的现象。

但是不论如何,对于立冬到来时间的观察,都能更好的指导我国古代人民如何做好冬季的过冬准备。

尽管我国古代天文学知识相对缺乏,但是凭借着无数劳动人民口耳相传,依旧将气候的知识以各种民谣口诀的方式传承给了一代又一代人。

四、未来的二十四节气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普及,人们知道了划分昼夜长短以及天气寒冷的决定性因素就是太阳的直射角变化,也摸清楚了地球绕太阳的公转规律。

如今,国际社会将一年太阳直射角度的不同,划分为四个时间段。

分别是太阳直射赤道的春分点和秋分点,以及直射南北回归线的冬至日和夏至日。

而且由于地球的公转角度会以微小的幅度不断变化,为了更准确的描绘时间,这四天的日子也是在被不断修正的。

现代天文学的诞生,使得人们能更加准确的划分一年四季,而气候学的普及,也让人类对一年四季有了更为准确的把控。

尽管从整体上来看,人类现在的农业依旧是看天吃饭,但是在面对气候变动的时候,人类也有了更多的手段确保农业生产。

在这个情况下,口耳相传的二十四节气,因为无法跟进时代,已经没法在作为农业生产的指导口诀了。

但是即便如此,二十四节气依旧深刻地改变了中国人民的深刻方式。

即便是在气候不再寒冷的广东,在立冬时节,依旧会让一家人齐聚在一起,以鸡羊为主食,来一顿豪华的大餐。

而在北方地区,立冬时节吃饺子依然是每年的保留项目,同时也会在这个时间为新的一年许下种种祝福。

这是因为二十四节气,在过去或许是一种辅助农业生产的经验工具。

但是在这份指导经验的潜移默化之下,许多人的生活习惯已经早已被改变了。

现在的二十四节气,更像一份文化认同,让我们中华文化圈的人不论在天涯抑或是在海角,都能凭借着对二十四节气的认知凝聚在一起。

在我们的父母那辈,对于现在是什么节气,或许还能脱口而出。

在我们这代已经无法做到准确描述什么节气是什么时候了。

而到了我们子孙那代,二十四节气或许就变了课本上有趣的历史知识了。

但是不管怎么变,一些饮食习惯却是永远不会改变的,比如说冬至的饺子和立冬的羊肉。

在我们享用这些美食的时候,切记不要忘却这背后的节气知识。

结语

随着时代推移,二十四节气也变得不再准确。

但是即便如此,关于立冬的知识依旧有着一定的参考价值。

也有气象学家表示,今年中国将经历一个更为寒冷的冬天,而今年的立冬恰好也是上午到来的。

或许在未来,二十四节气作为我国文化认同的一部分,依旧能保持着长久的生命力。

[免责声明]文章的时间、过程、图片均来自于网络,文章旨在传播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请观众勿对号入座,并上升到人身攻击等方面。理性看待本事件,切勿留下主观臆断的恶意评论,互联网不是法外之地。本文如若真实性存在争议、事件版权或图片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作者,我们将予以删除。

参考资料:

“上午立冬,冻死老牛,下午立冬,单衣过冬”,今年立冬在几点?

小谈食刻2024-11-03 10:38发布于江西

“上午立冬冻死牛,下午立冬暖烘烘”,今年立冬几点?有啥说法?

2024-11-02 14:10·乡村小水

立冬—百度百科

0 阅读:0

郭嘉聊健康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