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系列发布九江文史类研究文章,在“冯晓晖”“浔阳叙话”两个公众号上首发,并在国内主流自媒体网站(今日头条、百度、搜狐、新浪、网易、微博、豆瓣等)上同步转载。欢迎投稿,稿件要求及联系方式见自动回复。
本篇原刊于2019年版《浔阳商贸》,原名为《从裕泰恒茶庄到振泰祥南货号》,经浔阳区政协文史委授权转发。因原文较长,故分为《九江裕泰恒茶庄》《九江振泰祥南货号》上下两篇发布。
兄弟携手渡难关
少老板张春森自 1912 年主管茶庄以后,继承其父张正荣的作风,他严以律己、宽以待人,善于处理好兄弟妯娌之间的关系,大家同心同德,生意红红火火。1921 年春,张春森审时度势,以敏锐的眼光发现来庐山度假定居、游览的人越来越多,政府要员来往穿梭下榻庐山。他建议在庐山牯岭正街也开家分店,大家认为这是个好主意。在庐山,洋人对茶叶的需求量与日俱增,这正是极好的生财之路。兄弟们商量以后,1922 年 4 月裕泰恒茶庄在庐山的分号开张了。
正在皆大欢喜的时候,一场意外的灾难发生了。1922 年 8 月 2 日,赣北镇守使兼江西军务帮办吴金彪、九江驻防军团长伍金榜等驻军,因拖欠军饷达 11 个月,激起驻防军哗变。这些士兵当夜焚烧、抢劫商店,从西门口到张官巷段九江最繁华的正街被抢劫一空,付之一炬。裕泰恒茶庄首当其冲,乱军将库房中准备发往上海的箱子茶(宁红茶)、篓子茶等许多高级茶叶放火焚烧。特别是箱子茶是木头包装,篓子茶是棉布袋子,特易着火。茶叶也是干货,着火后无法可救。加上半夜起了风,风助火势,火助风威,库房商店被烧得一干二净。
维基百科介绍的九江兵变
这场火灾对裕泰恒茶庄是一次致命的打击。少庄主气得二天没有吃饭。前面说到茶庄主要靠拿汇,超期要付比息。这次大火不仅要赔偿武宁茶商损失,而且货不能及时发到上海,上海商务处监证还要赔偿损失费。张春森自掌管茶庄以来,一直风调雨顺,扶摇直上,从未经受这样致命的打击,他两眼发直,三天没合眼。
老三张春林心急如焚,因为所有的账本全部被焚烧了不说,还有上海寄来的汇票 20 万元银票他记不得是带回家还是放在商店中,商店被焚后他成天在家里翻箱倒柜地找,又不敢说银票被焚。头天病倒了发烧,第二天说胡话,第三天精神恍惚不正常。可在 10 天后无意中在枕头套里翻出来了。但他的精神已经不正常了。这次大火使裕泰恒茶庄总损失达 30 万银元。
为了整个家族,张春森必须振作起来,兄弟们合计合计下步怎么走?大家一致认为必须东山再起,重振家业。首先把没有焚烧的那 20 万银票到钱庄汇兑,把武宁茶栈还清,千方百计减少不应欠的债务。第二步是到庐山分号抽调部分资金,同时动员张家各房头将细软捐出兑现金入股。第三步,则把原来专门经销茶叶改为经销包括茶叶在内的南北杂货。第四步重修商店、库房,将“裕秦恒茶庄”改为“振泰祥南北杂货店”。后来在九江市面上名噪一时的”振泰祥“就这样问世了。
精明的张春森经营方向一转,又把目标锁定在本地土特产上。如鄱阳湖的银鱼,形如玉簪、洁白透明、肉质细嫩、肉味异常鲜美,每到 10 月大量收购,畅销大江南北;还有武宁的板笋,个大肉嫩,是难得的山珍;吴城的大板瓜子,粒大壳薄、肉厚、味香,是馈赠亲友的上好礼品;还经营从南洋、日本直接到浔的冰糖、砂糖、糖块和海产品。
武宁板笋
经营方向的重大调整,加兄弟四人齐心协力,经过两年努力奋斗,到 1924 年,商店元气得以基本恢复,人也个个累得精疲力尽。
重振家业、造福子孙
1924 年,35 岁的张春森已在商界摸爬滚打了 18 年,他在深思;我们这个家族怎样在九江这个码头上立足,使子孙怎样生存延续下去。他建议在九江城内修建兄弟四人共有的房舍,这是生存的根基。因为东门口的张家大屋、张家小屋是他父亲张正荣兄弟六人的共有财产,其父张正荣排行老四。而今这兄弟四人均有妻室儿女,住得拥挤。重修新屋不但提到议事日程而是迫在眉睫的大事。于是,他在濂溪书院北侧的螺丝巷购地(今江洲菜场东门对面),于 1924 年动工,1925 年新屋落成,洋铁皮大门,两侧厢房、中间天井,再是大客厅,四盏高悬宫灯,客厅全套柚木家具,包括左右太师椅、茶几等,客厅正面上方是神龛,供奉祖先牌位“天地国君亲师”的玻璃匾,正房四间,正屋后方各一排厨房(平房),中间天井,紧接是中门。中门以后地皮空着。
1926 年,原张家大屋对面有一美国基督教会办的圣约翰中学。校长高达德主持校务时,学生除学国文外全部是英文课本,并删除中国历史课,学生们坚决反对。校长强迫学生写忏悔书,并邀九江军警到学校镇压学生,并开除数 10 名学生。这一系列倒行逆施引起师生的愤怒与反抗,广大师生从根本上认识到只有自主自立,收回教育权,才能彻底打败帝国主义的文化侵略。
1926 年 3 月校长陆德找到张春森,要求租借他们的房屋办学校。张春森是非常精明理智的商人,他支持陆德校长。此时张家房屋已经空出搬到螺丝巷居住,其它几个房头也都在八角石、六角石重建新居。由张春森牵头把几房找在一起尽快把旧房腾出来,支持陆德校长的爱国行动。1926 年 3 月 26 日,陆德校长率领爱国师生毅然脱离圣约翰中学在张家大屋开课了,并宣告“九江私立光华中学”成立。张春森支持九江光华中学的行动,受到当时社会上广泛赞誉。九江教育史上记载了这件事但没有张春森的名字,在这里给补上一笔。
光华中学学生在张家大屋门口合影
1929 年,国民党九江驻军因克扣军饷,又一次引起士兵哗变,廿旅参谋长傅作霖被击毙。张春森认为,1922 年第一次大火就是兵变引起倾家荡产,现在决不允许兵灾重演。为了避免兵灾,他决定与军人联姻,借助军威扬家威。于是,在 1929 年将大女儿张如珍嫁给了一位团长当太太(年方 18 岁)。当时婚宴场面非常气派,洋车当花轿,还有军乐队,九江政军各界及亲朋好友开了 100 桌宴席。陪嫁什么都讲百:百床被子、百件棉、百件单衣、百双鞋……
1930 年,张春森又将年方 17 岁的二女张宝珍嫁给九江夏泰钱庄的少老板。夏泰钱庄是九江码头上的大钱庄之一,丈夫夏长青家住都天巷,一进三重砖瓦房。张春森这第二招,是为了张家如再遇到不测时,谋求经济上的退路。
张春森由于积劳成疾,在 1935 年 6 月病倒了,得的是水肿病,即大肚子血吸虫病,已经到了晚期肝腹水,经医治无效 8 月就去世了,享年 46 年,他没有儿子,只有两个女儿。张春森这个主干一倒,张家商议由三房的二儿子张敦柱前往庐山接管山上的振泰祥南杂店。1936 年张敦柱才 15 岁,年纪小,没有经验,玩心又重。此时张春森的大女婿已由团长升到师长,张敦柱于是投靠大姐夫从军。从而宣告庐山商号停业,房屋保留。
这样从裕泰恒茶庄到振泰祥南杂店,永远退出历史舞台。此后,他的后人再没有涉入商海,而在文化教育、卫生方面颇有成就。
资料来源:
2003 年郑光中编《九江记忆文稿》。
【编后记】
本篇中涉及到的历史事件主要有两个,一个是九江兵变,发生在1922年,震惊中国,本系列在《九江文史 | 赣北镇守使吴金彪轶事》另一个是光华中学借张家大屋办学,在《九江文史 | 原九江县一中及其前身光华中学》有更详细的讲述。
历史串起来读,更有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