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微》经学思想及其价值研究

鸿图有道 2023-09-25 18:14:43
引言

《孟子微》撰写于康有为海外漂泊期间,反映了康有为中晚期思想变化,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

《孟子微》是康有为倡导变革、获取支撑的理论作品。对于《孟子》的解读, 康有为从经世致用出发,主要采用了公羊学释经、援西入儒、六经注我等解经方法,多方面、多角度、多层次地解读了他所需要的“微言大义”。

《孟子微》不仅在康有为《四书》学与清代孟学研究中具有重要地位,同时也为近现代儒学的 转型以及当代社会建设与文化交流等提供了参考价值和重要启示。

一、《孟子微》经学思想产生的背景

19 世纪以来,世界各国的发展逐步拉开距离,在这场大国角逐赛中,中国败下阵来,成为帝国主义争相追逐的猎物。

由满洲族建立的清朝是中国两千多年封建社会中最后一个王朝。清军入关后,经过康熙到乾隆三位帝王的统治,清王朝无论是在政治、经济还是军事等方 面都达到最顶峰。

然而顶点也是下坡路的起点,人口激增、农民起义、官场腐败、军队废弛、经济危机等问题开始困扰着统治者。

诚如恩格斯(1820-1895 年)所说:“历史从哪里开始,思想进程也应从哪里开始。” 思想是时代的缩影,时代的变化也影响了学术思想的变迁。

明朝的灭亡引发了有识之士的深思,他们认为王阳明讲求的心性良知之学空疏泛滥,空谈心性只会误国。

19世纪末,维新派代表康有为积极向光绪帝上书,提出 “兴民权”“设议 院”“君主立宪”等主张。比起洋务运动只学习西方技术,维新派更是认识到了 变革政治制度的重要性。

康有为面临的社会正处于“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统治上内外交困、危机 重重,文化上新旧交替、中西碰撞。在这个时期成长的康有为,其思想既有传统 学术的基础,又兼具近代西方的学问。

康有为的中学思想深深植根于他的家庭与成长经历。康有为在自传《我史》 中谈到其家族多为读书做官之人。“吾家自九世祖惟卿公为士人,至于吾为二十 一世,凡为士人十三世矣。”

除了从书本接触知识,康有为的祖父还注重对康有为视野的培养。在春秋佳 日、风和日丽之时,祖父会带着康有为游览祖国河山,观看文化遗址。

两人谈古论今、畅谈圣贤先正之风。可以看出,康有为从小便在家人的影响下接受封建正统教育。

如果说家庭教育对康有为的学术思想打了传统基础,那么老师朱次琦对康有 为的影响则体现在学术的经世致用与融会贯通上。

在探索近代救亡图存的道路中,康有为对佛学思想进行了一定的选择和运 用。为更好地服务于政治活动,他对佛教思想的研究也融入到公羊三世思想、普 度众生、博爱济众的救世情怀中。

二、《孟子微》经学思想基础——“公羊三世”说

在《孟子微》中康有为 还将孟子的政治、经济、社会等思想与西方学说附会,丰富了“公羊三世”说的 内容,并成为他进行维新变法的理论武器。

清朝晚期,国势衰微,统治腐朽,中国传统社会处于迅速变化和震荡中。历史上每当儒学面临巨大挑战时,一些有识之士往往尝试“返本开新”,试图从传统经典中寻找解决办法。

康有为认为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社会与《礼记•礼运》的小康之道相似,大同社会又与西方近代政治所推崇的民主制社会类似。

“公羊三世” 说与“大同”“小康”思想的结合在戊戌变法失败前后具有明显的变化,这反映 出康有为的思想观点随着实践的加深不断进步与更新。

三、《孟子微》经学思想

康有为的人性思想主要集中于《孟子微》中,其人性思想与政治挂钩,最终 目的也是为政治服务。

通过对孟子、董仲舒、王充(27-97 年)等人性思想的继 承与融合,康有为的人性立场可以总结为性无善恶。

他的人性思想既有人人平等 独立的民主色彩,同时又受董仲舒、王充影响认为人性有三等。他试图将人性思想与三世说结合来缓解矛盾,但仍存在诸多问题。

康有为不认同孟子所说的性皆善,他指出孟子自己也存在这样的观点。《孟 子》里的“其情可以为善”就反映出孟子自己也承认性可为善可为不善。

康有为对“性”的认识主要是采用孔子的说法,认为人性就是人的自然特性。 “盖天每生一物,赋之以形色识性,皆各有度量分界、一定之则,是谓天则。

通过以上分析可知,康有为认为的“性”本身是没有善恶之分的,只是会随着后天的环境发生改变。其次,性是具有善质的,具有向善的可能。

四、《孟子微》解经方法及其原则

康有为是推动晚清今文经学发展的重要人物,他的经学立场有明显的前后变化。特别是受时代影响,康有为的学问不可避免地与政治关联。他在后期转向今文经学,致力于用学术来为政治主张做支撑。

他不仅用传统儒家公羊学来解读《孟子》,还将西方民主宪政学说制度与《孟子》关联。为达到其理论效果,他从中选取有用的内容加以解说。

康有为推崇孔子,认为孟子得孔子真传,研究孟子可知孔子思想本末。孟子 的主要思想记录于《孟子》一书中。康有为认为《孟子》蕴藏微言大义,需要对 《孟子》仔细研读才能挖掘其价值。

孟子一生提倡学尧舜、行仁政,重视百姓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强调“君 轻民贵”,其思想具有浓厚的民本色彩。在解读孟子重民爱民的主张时,康有为将西方民主思想与制度引入进来加以解释。

康有为用将社会福利制度来解读孟子的“与民同乐”思想,很显然是受到西 方社会福利制度的影响。他所提出的建立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公共设施等其实是 希望从社会层面也进行变革。

对于博爱思想的阐发,康有为在《孟子》中也找到了理论来源。在传统儒学 中,“仁”具有差等之义,都是由“亲亲”走向“仁民”最终走向“爱物”的。

五、《孟子微》经学思想的价值

《孟子微》一书撰写于新旧交替的晚清时期,时代的特殊性使得该书具有特别的时代意义。《孟子微》不仅对当时的政治与学术有较大影响,也对今日中国的社会建设与文化交流有重要启示。

在康有为逃亡海外后,他将关注点聚焦到《四书》上。1901 年至 1902 年, 康有为避居新加坡、印度时,先后对《四书》进行注解,这也是康有为对儒家经典较为全面系统地一次整理。

《孟子微》在康有为的四书学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在《孟子微》中,康有为着重将“公羊三世”说与西方政治、经济、社会思想相结合。

《孟子》民本思想恰好为西方民主思想搭建了桥梁,《孟子》仁政思想也为未来社会 提供了构想。可见,《孟子》的外王思想为大同思想的阐述,提供了理论基础。

《孟子微》在清代孟学著作中风格独特,通过对比《孟子字义疏证》和《孟 子正义》可以发现。就著作诞生的时代背景来看,《孟子微》就与之不同的带有 中西文化融合的特色。

就《孟子微》对《孟子》内容的发展与推进来说,主要表现在内圣外王两方 面。首先在内圣方面,康有为主要从性善与“仁”两个方面作出了发展。

《孟子微》经学思想价值多重。就《孟子微》所反映出的对未来社会具体建构措施来看,《孟子微》在康有为《四书》学中独树一帜。

康有为所作的《孟子微》不仅在学术上具有重要价值,也对今天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对外文化交流、青少年个人发展起到启示作用。

从对现代化建设的启示上看,康有为认为中西思想存在共通之处,由此提出一系列未来社会建设措施构想。

康有为救民济世的爱国之情也对当今世人有所启发。康有为作《孟子 微》的表面目的是发扬孔孟思想的微言大义,真正的目的是宣传维新变法思想,实现政治主张。

在西方列强侵略、国家危难面前,康有为展示出强烈的社会责任 感与炽热的爱国热情,一生都在为拯救国家危机、改变民族命运积极踊跃地探索。这种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在当今仍具有重要意义。

结语

《孟子微》应时代而生,具有明显的经世致用特征。康有为表面以彰显孔孟思想为目的来解读《孟子》,实际是将《孟子》视为支撑他改制变法的理论依据。

我们应该多多关注康有为生活的时代背景,同时设身处地对他阐发思想的初衷作同情之了解和探讨,才不至于忽视康有为学术的特有价值与独特贡献。

0 阅读:26

鸿图有道

简介:分享经典作品,谢谢您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