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江湖,本事再大,也要跟这些贵人“搞好关系”

舒山有鹿 2025-04-18 12:05:02

有道是“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

一个人,再怎么有本事,也都是需要别人来帮助、辅佐、开导、提拔的。群策群力,永远都比单打独斗,更容易成功。

对于千里马来说,最缺乏的,并不是实力,而是欣赏它的贵人。

有伯乐欣赏,千里马就能驰骋草原,奔行天下。没有伯乐欣赏,哪怕千里马再厉害,也只能老死在马槽当中。

得到贵人帮助,少奋斗二三十年。没有贵人帮助,也许一辈子都无法出头。

人在江湖,本事再大,也要跟这些贵人搞好关系。

一、跟“潜力股”搞好关系。

曾仕强教授说过:

帮助一个人,要在他最落魄的时候,以后他发达了,也会想到你。可要是等他发达了,再去锦上添花,别人根本就不会记得你。

其实很好理解。对于一个潜力股,你去雪中送炭,让他在低谷的时候,看到一束光,那他对你,就会异常感激。

就跟“一饭之恩”一样,漂母的一碗饭,让韩信记了一辈子。哪怕后来韩信功成名就,大富大贵了,他最感激的,还是给他一碗饭吃的漂母。

投资一个人,帮助一个人,既要看他的潜力,也要看时机。碰到潜力股,只要投资的时机恰当,基本都可以换来百倍、千倍的回报。

所谓“爱出者爱返,福往者福来”就是这个道理。适度给潜力股一些帮助,就等于在投资他的未来,也在投资自己的未来,获利的概率很大。

二、跟“同甘共苦”的人搞好关系。

什么样的伴侣、亲人、朋友,才是最好的?

有且只有一个答案,能够同甘共苦的伴侣、亲人、朋友,才是最好的。因为同甘共苦,是最为稀缺的人性品质。

春秋末年,谋圣范蠡辅佐越王勾践,打败了吴王夫差,吞并了吴国。随着勾践大仇得报,范蠡立马请辞,归隐山林。

临行前,范蠡跟好朋友文种说“你也快跑吧”。文种不理解,我们帮大王消灭吴国,这是大功劳啊,等着封赏就行了,为什么还要跑呢?

范蠡说了一句“勾践此人,只能共患难,而无法同富贵,迟早要杀功臣”。但是,文种不相信。

之后,果然如范蠡所料,勾践不仅杀了共患难的妻子,还杀了一众共患难的大臣。唯独范蠡,看透了勾践的本性,及时远离,才得以保全性命。

三、跟“有利益、各取所需”的人搞好关系。

人与人之间,就是一场物质的利益交易。

别人对你好,并不是无缘无故的,而是别有图谋的。比如说,你有项目,别人主动来讨好你,给你投资,还约定XX分成。

你所拥有的一切,让别人获益;别人所拥有的一切,让你获益。双方互相合作,各取所需,就能实现利益的最大化。

就跟曹操和荀彧一样。曹操知道,荀彧是王佐之才。荀彧知道,曹操是实力派,也是匡扶汉室、天下的唯一希望。所以,这两人也就共事多年。

共事,并不是因为感情有多深厚,只是因为双方都各取所需罢了。后期,曹操跟荀彧渐行渐远,闹出矛盾,曹操直接干掉了荀彧。

有利益,大家都是好朋友。没有利益,就只能沦为陌生人了。人性,终究很现实。

 

四、跟“志同道合”的人搞好关系。

常言道:“酒逢知己千杯少,话不投机半句多。”

遇到了知己,哪怕喝酒千杯,也都是不够的。可要是遇到了三观不合的人,哪怕多说一句话,也觉得是浪费时间。

这个时候,肯定有人会说,如果一辈子都遇不到志同道合的人,难道就不用交朋友了吗?

要交朋友,但不要过分上心。三观不合的人,哪怕跟你暂时成为了朋友,未来某一天,他们也会跟你各走各路,渐行渐远,分道扬镳。

三观相同,才能相融;三观不同,不必强融。人与人之间的三观,决定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是否投入感情、精力,标准只有一个,是否三观相似。其余的,没必要想太多。要知道,100个陌生人,也比不过1个同道中人。

文/舒山有鹿

3 阅读:73
舒山有鹿

舒山有鹿

情感作家,励志达人,你有烦恼,我来解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