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看官老爷,麻烦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精彩内容不错过,方便随时查看。
文/编辑:大核有料
自美国实施“对等关税”政策以来,我国明确表示与美抗争到底,中美贸易战不断加码,已经到了水深火热的地步。
欧盟在这场关税战中扮演了一个“墙头草”角色,4月9日,欧盟高调宣布正式实施对美反制手段,对美加征25%关税,与中国形成统一战线。
不到24小时,欧盟的态度迎来了戏剧化的转折,在特朗普发布暂停对“不抵抗”国家的关税政策后,欧盟突然“背刺”中国宣布暂停反制措施。
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在4月10日宣布暂停对美反制措施,理由是 “给谈判一个机会”。
而中国在同一时间将对美关税提升至84%的坚决态度,与欧盟的犹豫形成鲜明对比。
在这场围绕关税展开的国际博弈中,欧盟的态度不仅暴露了欧美之间的深层矛盾,也让外界看清了欧盟在战略选择上的摇摆性。
近两年来,欧盟的每一次决策都牵动着全球经济神经。
在欧盟这次反复横跳的背后,既有内部成员国利益难以调和的困境,也展现出欧洲在安全依赖与经济自主之间的艰难平衡。
欧盟和中国的关系一直很微妙,早在2024年,欧盟也曾对中国挥出过“关税大棒”。
本以为欧盟这次会与中国统一战线反对美国霸权行为,推进中欧关系,没想到特朗普一表态,欧盟的“软骨病”犯了。
那么,欧盟国家在去年是怎样向中国挥舞“关税大棒”的,又暴露了什么问题呢?
欧盟对华加征关税及背后的问题
2024年10月,欧盟对中国电动汽车加征7.8%—35.3%关税的决定,拉开了中欧贸易摩擦的序幕。
中欧这场较量暴露出欧盟内部的裂隙,2023年欧盟对华出口燃油车达179亿美元,当德国车企在中国市场占据19.6%份额时,法国却因白兰地可能失去中国市场的风险而焦躁不安。
这种不同国家产业结构的差异,直接导致欧盟27国在投票时出现10国赞成、5国反对、12国弃权的分裂局面。
中国随后对欧盟国家的白兰地、猪肉等产品展开反制,精准打击了法国农业集团的利益,迫使干邑地区生产商集体抗议。
2023年,中欧贸易额高达1.2万亿美元,中国稳坐欧盟最大贸易伙伴之位,已经持续了18年之久。
这种认知偏差背后,是欧盟对自身产业竞争力下降的恐慌。
而欧盟委员会执意推进关税措施,显示出其试图通过贸易保护为本土企业争取转型时间的战略考量。
现实远比设想更复杂,当中国对欧盟乳制品启动反倾销调查时,荷兰奶农的损失立即传导至海牙的政治决策层。
法国干邑白兰地可能失去中国市场的焦虑,也让马克龙政府承受着农业游说集团的重压。
这种经济利益的网状交织,使得欧盟内部任何单边贸易措施都必然引发内部反弹。
那么,这次欧盟“背刺”中国事件具体发生了什么呢?
欧盟“背刺”中国
自美国宣布“对等关税”政策实施以来,全球很多国家都发出反对的声音,欧盟也在其中。
2025年4月9日,欧盟宣布对价值210亿美元的美国农产品、工业品加征25%关税,被视为与中国形成反美统一战线的标志性事件。
这份精心设计的征税清单涵盖大豆、家禽等农产品,直指美国中西部农业州的命脉。
中国同日将对美关税提升至84%,更强化了这种国际联合反制的效果。
仅仅过去了不到24小时,欧盟的态度就发生了戏剧化的转变。
4月9日,特朗普宣布暂停对部分“不抵抗”国家的新关税政策,对坚决反抗的中国关税加征至125%。
欧盟见了,“软骨病”犯了,4月10晚,欧盟委员会突然宣布暂停原定4月15日生效的反制措施,给予90天谈判窗口期。
欧盟态度的急转弯,暴露出深层的问题,欧盟对美汽车出口占其总出口额的17%,既要应对美国20%关税对汽车制造业的冲击,又担忧彻底激怒主要安全盟友。
当欧盟暂停反制时,中国对美仍然呈现强硬姿态,保持84%的对美关税,展现出中国更强的战略定力。
欧盟的 “背刺”,也暴露出其在中美博弈中的投机心态。
要知道,中欧在2025年4月8日刚举行过国视频会谈,双方同意加强经贸合作,但欧盟还不到两天就“背刺”了中国。
欧盟试图通过“骑墙”策略,既保留与中国合作的可能性,又避免彻底激怒美国,这种“两面下注”的做法,可能会使得欧盟在全球贸易格局中逐渐失去信誉。
结语
欧盟24小时内的政策反转,揭示了现代国际关系的本质:没有永恒盟友,只有永恒利益。
唯有建立在互利共赢基础上的合作,才是破解贸易困局的真正密钥。
参考:
1. 金融界:欧盟加征关税,与中国携手、开启反制措施! 2025-04-10
2. 国际在线:欧盟委员会主席:欧盟将暂停对美关税反制措施90天 2025-04-10
3. 中国贸易救济信息网:「中国网评」欧盟为何要挑起一场没有赢家的贸易摩擦? 2024-10-12
4. 金融时报:欧盟出手!对美加征25%关税 2025-04-10
5. 第一财经:特朗普暂停征收关税90天 2025-0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