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施栽培突破葡萄地域限制,烟后作物接茬提高复种指数,绿肥植物翻压培肥地力

紫荆花开了 2025-03-22 12:08:45

**设施栽培、烟后接茬与绿肥翻压:农业发展的创新之举**

一、提出问题

在广袤的农业大地上,农民们一直面临着诸多挑战。就拿葡萄种植来说,传统的露天葡萄栽培受地域限制极大。在很多地方,由于气候、土壤等自然条件的制约,要么无法种植葡萄,要么种出来的葡萄品质欠佳。在一些寒冷的北方地区,冬季的严寒可能会冻死葡萄藤,使得葡萄种植成为一种奢望;而在一些夏季过于炎热或者降雨过多的南方部分地区,葡萄又容易遭受病虫害的侵袭,果实产量和品质都大打折扣。

再看粮食作物或者经济作物的复种指数问题。很多地区由于种植模式单一,土地在一季作物收获后,就进入了闲置或者低效利用状态。以烟草种植为例,烟草收获后,土地往往就闲置到下一季烟草种植或者其他主要作物的种植时间,这期间土地的肥力得不到有效利用,土地资源的浪费现象较为严重。而且这种单一的种植模式,长期下来还会导致土壤肥力下降、病虫害加重等一系列问题。

还有土壤肥力的保持和提升问题。随着现代农业的发展,过度依赖化肥的现象十分普遍。化肥虽然能在短期内提高作物产量,但长期大量使用会破坏土壤结构,导致土壤板结、酸化等问题。就像在一些长期大量使用化肥的农田里,土壤变得坚硬,保水保肥能力下降,就像一个失去活力的老人,再也难以孕育出茁壮成长的作物。

二、分析问题

1. 设施栽培突破葡萄地域限制

设施栽培为葡萄种植带来了新的曙光。设施栽培就像是为葡萄搭建了一个专属的“保护罩”。通过温室大棚等设施,可以有效地调节温度、湿度和光照等环境因素。在寒冷的冬季,温室大棚能够保持适宜的温度,让葡萄藤安全过冬。比如在我国山东的一些地区,冬季气温常常会降到零下十几度甚至更低,但是通过建造现代化的温室大棚,里面种植的葡萄藤依然能够正常生长。据相关数据显示,在温室大棚内,冬季的最低温度可以保持在5 - 8℃左右,这个温度范围是大多数葡萄品种能够耐受的。

而且,设施栽培还能对光照进行调节。在阴雨天气较多的地区,通过补光设备,可以为葡萄提供充足的光照,保证光合作用的正常进行。像在长江流域的一些地区,梅雨季节时光照不足,设施栽培中的葡萄可以通过人工补光,使得果实的糖分积累更加充分,果实品质得到显著提高。设施栽培还能有效地防止病虫害的入侵。在大棚内,可以设置防虫网等设施,阻止害虫进入,减少农药的使用量。与传统露天栽培相比,设施栽培的葡萄农药残留量大大降低,果实更加绿色、健康。

2. 烟后作物接茬提高复种指数

烟后作物接茬是一种提高土地复种指数的有效方式。烟草收获后,土地并不会就此闲置。如果能够合理安排接茬作物,不僅可以充分利用土地资源,还能改善土壤肥力。在云南的一些烟草种植区,农民们在烟草收获后种植大豆。大豆具有固氮的作用,能够将空气中的氮元素转化为植物可吸收的氮肥,从而增加土壤的肥力。据研究,大豆每亩每年的固氮量可以达到10 - 15公斤左右。

而且,烟后接茬作物还可以与烟草形成互补的生态关系。烟草生长过程中可能会消耗土壤中的一些特定养分,而接茬作物可以吸收利用烟草剩余的养分,同时补充烟草未充分利用的养分。这种轮作方式能够有效地减少病虫害的发生。因为不同的作物对病虫害的抗性不同,接茬种植可以打破病虫害的生存周期。烟草上常见的一些害虫,在大豆种植期间可能无法生存或者繁殖受到抑制,从而减少了下一季烟草种植时害虫的基数。

3. 绿肥植物翻压培肥地力

绿肥植物在培肥地力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绿肥植物种类繁多,像紫云英、苜蓿等都是常见的绿肥植物。这些植物具有强大的固氮能力。以紫云英为例,它每亩鲜草产量可以达到2000 - 3000公斤左右,而其中的氮含量相当可观。当紫云英被翻压到土壤中后,经过微生物的分解作用,会将其中的养分释放到土壤中。

与化肥相比,绿肥植物翻压培肥地力有着诸多优势。化肥是速效性的肥料,施入土壤后很快被作物吸收,但是长期使用会导致土壤结构恶化。而绿肥植物翻压后,不僅能提供氮、磷、钾等大量元素,还能提供中量元素和微量元素。而且绿肥植物在生长过程中,其根系可以改善土壤的通气性和透水性。苜蓿的根系比较发达,可以深入土壤下层,将土壤深层的养分带到表层,同时也能使土壤疏松,就像给土壤做了一次“按摩”,让土壤重新焕发生机。

三、解决问题

1. 大力推广设施栽培技术

政府和农业部门应该加大对设施栽培技术的推广力度。要提供技术培训。很多农民对设施栽培技术并不了解,不知道如何建造合适的温室大棚,如何调节温湿度等。通过举办培训班、现场指导等方式,让农民掌握设施栽培的关键技术。可以邀请农业专家到农村进行实地讲解,像在山东寿光的蔬菜种植基地,经常会有专家为周边的农民传授设施栽培的经验和技术。

要给予资金支持。设施栽培的前期投入较大,建造温室大棚需要购买材料、安装设备等,这对于很多农民来说是一笔不小的开支。政府可以通过补贴的方式,减轻农民的负担。比如,对建造温室大棚的农户给予一定比例的资金补贴,像每建造一亩温室大棚补贴3000 - 5000元不等,这样可以让更多的农民愿意尝试设施栽培。

2. 积极探索烟后作物接茬模式

在烟草种植区,要积极探索适合当地的烟后作物接茬模式。农业科研机构要深入研究不同作物的生长特性和轮作关系。一方面,可以根据土壤肥力状况选择接茬作物。如果土壤肥力较低,可以选择固氮能力强的作物,如大豆、花生等;如果土壤中缺乏某些微量元素,可以选择对这些元素吸收和补充能力强的作物。

要建立示范基地。通过示范基地,向农民展示烟后作物接茬的实际效果。在贵州的一些烟草种植区建立了烟后作物接茬示范基地,展示了烟草 - 绿豆 - 水稻的轮作模式。在这个模式中,绿豆的种植增加了土壤肥力,水稻的种植又利用了绿豆改良后的土壤,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这种示范基地可以让农民直观地看到好处,从而积极推广这种模式。

3. 广泛应用绿肥植物

要鼓励农民广泛种植绿肥植物。要加强宣传引导。很多农民对绿肥植物的认识不足,认为种植绿肥植物没有直接的经济效益。通过宣传,让农民了解到绿肥植物对土壤肥力的长期改善作用以及对生态环境的积极影响。比如,可以通过电视、广播、网络等媒体进行宣传,制作一些关于绿肥植物的专题节目或者文章。

要发展绿肥植物的加工产业。将绿肥植物加工成有机肥料或者饲料等产品,提高绿肥植物的附加值。将苜蓿加工成高质量的饲料,不僅可以满足畜牧业的需求,还能为农民带来额外的收入。这样,农民种植绿肥植物的积极性就会大大提高。

在农业发展的道路上,设施栽培突破葡萄地域限制、烟后作物接茬提高复种指数、绿肥植物翻压培肥地力等都是非常有效的举措。只有不断地探索、推广和应用这些创新的方法,才能让我们的农业更加可持续地发展,让农民的生活更加富裕,让我们的土地重新焕发出勃勃生机。就像过去的老农们只能望着受限制的土地和单一的种植模式发愁,而现在我们有了这么多的好办法,只要我们积极行动起来,未来的农业将会是一片光明的景象。

从设施栽培让葡萄在原本不适宜的地方茁壮成长,到烟后作物接茬让土地不再闲置,再到绿肥植物翻压让土壤肥沃起来,这一系列的改变都是农业发展进程中的重要环节。我们要以积极的态度去面对这些问题,用科学的方法去解决这些问题,传承老一辈农民的勤劳精神,同时融入现代科技的智慧,让我们的农业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活力。无论是设施栽培中的温度、光照、湿度的精准控制,还是烟后作物接茬中的作物选择与轮作关系的把握,亦或是绿肥植物种植与加工的合理规划,都需要我们不断地去探索和完善。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保障国家的粮食安全和农产品质量安全。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