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生命史诗
由于历史在很长一段时间都来自史书,因此人们都容易产生一种误区,认为只有记录在书籍上的才能称作“历史”。不过,这很明显是以偏概全,将载体当作本体了。
造纸术作为四大发明之一,确实了不起,自此之后,人类的知识、技术和文明等等,都被记录在纸上,我们借鉴前人的经验,并很好的将它们延续并发展,进而才有了人类今日的辉煌。
然而,从历史发展的角度来看,纸张只是人类书写历史的载体中的一种。在纸张被发明之前,人们也曾使用过多种载体来书写历史,比如帛书,是写在纺织品上;木牍、竹简和莎草纸则是以植物原材料作为书写的载体;在更遥远的时代,人们则将文字刻在青铜器等上,被称之为金文;刻在岩石上的称作石刻;而刻在动物骨骼上又称作甲骨文。
所有这些文字的载体,无一例外地具有时代性,也就是时代的生产条件决定了书写载体的选择。反过来说,文字载体就是一个天花板,它决定了这一时期能够容纳历史信息的上限。
试想一个青铜器再怎么庞大,它的体积是有限的,因此能够篆刻的金文数量也是有限的,它记录的历史信息量也因此受到限制。
当整个社会只能用动物骨骼和合在金属器皿上刻字的时候,是没有太多的余力去描述才子佳人的动人故事的。这也是为什么时代离今天越近,历史的故事保存细节越完整的原因,因为社会的发展让纸张越来越便宜,允许人们有经济实力用它来记载各种八卦、段子和个人的爱恨情仇。
在互联网刚刚普及的时代,人们就开始惊呼这是一个书写革命。这东西太方便了,你那不入流的诗,还有村里的八卦,都可以通过博客等平台向世界表达,这是前无古人的事情。
没想到手机的短视频很快取而代之,物联网到手机通讯不过十年的时间。如今个人表达变成了一件随时随地的事情,不是人人都有电脑,但几乎人人都有手机,也不是人人都可以熟练的使用文字,但人人都可以拍短视频,你只需点点手指就可以将它们传播到世界的各个角落。
然而,这代表着结束吗?绝不是。
直到今天为止,讲述历史虽然可以用视频的形式,视频的形式也的确让人更容易感知历史,但讲述历史的方式却依然未发生颠覆性的变化,人们依然习惯于用文字记录并讲述历史。
更加惊人的载体革新或许就在不远的将来。刚刚出现的ChatGPT人工智能模型,使用千亿级大模型为基础的文本数据训练,从而降低AI开发和应用门槛,这引发一众大佬惊呼,仿佛《流浪地球2》中的未来即将实现,实际上这才哪到哪,这只是一个开始,不远的将来,我们肯定还会在历史载体的革新上走得很远。
今天我们不妨来假设并畅想一下,未来历史讲述会变成什么样子?
1、历史更生动,更连续
我们今天学习的历史,大部分是片段性的,围绕事件展开。虽然我们都知道历史是随着时间线,今天、明天、后天这样逐步展开的。但由于文字表达的限制,我们不可能将如此众多的事件随着时间线展开去讲述。
这对于以课本传授为基础的教学而言是不可实现的,没有人上学带上二十四史的,即使想带也带不动。课本不可能太厚,他只能用片段的形式选取其中要点,讲清楚其中的脉络,这是无奈的选择。
但数字信息技术可以越过这种障碍,存储得足够多,但体积可以很小。因此只要人力、物力和财力具备,精确到每一年、甚至更细的时间线编写的的“历史信息课本”,不是技术问题,而是整合问题。你可以随意讲述其中的内容,即使不讲述的部分也在那里,你随时可以调取学习。当然,这种课本也不再是单纯的文字和图片,而是可视化的。
2、场景复原和穿越式学习
现在的数字技术和VR复原古代社会的一个断面在技术上不是难事,构建一个明代的江南或者唐代的边疆,你戴上穿戴设备行走在里面,这在很多游戏都已经实现了。要构建整个历史数百年的历史或者更长的时间内的变化,也不是难事,缺的是社会资源的整合和用于历史教学的推广以及码农的辛勤工作。像这样的历史复原功能迟早有一天会实现,到时候从数万年到今天的每一个片段和每一座城市甚至细分到每一个村落你都可以看到他曾经发生的一切内容。他不再是一本历史书,而是数字形式像数字手表一样,也不是文字,而是传输到大脑中,你可以随时随地调取。
因此我们可以合理的推断,将来的学生,在讲述历史的时候,说不定会让学生穿戴上穿戴设备,融入宋朝看当时廷议的场景,也可以看到战争的情形。学生也可以点击相关知识点,随意复习每一个知识点上的具体实况,这和你在足球场看球赛没有区别。
3、文字的作用进一步下降,甚至消失
视频存储和数据处理功能的增强,文字的作用作为信息的载体功能一直是在下降的。
古代没有照相机,因此需要极限地使用文字,让景色中的最美部分通过文字的表达传送给他人,这无疑训练了古人文字的表达能力。因此很多人感叹,古诗就是美,他能精准的表达情绪还有画面感。现在我们处在图片时代向视频时代的过度,表情包就很好用,他能表达文字表达不了的东西,而视频可以表达的内容信息则更多。我们今天文字功底达不到古人,很多时候是我们并不需要这些,训练的需求实际上下降了。而未来时代视频又会像今天的图片一样,只是小儿科,他依旧会挤压过去纯文字的信息传输功能,从而导致文字作用的进一步下降。
由于各种语言背后支撑的数字化水平发展不同,很多小语种不具备追赶发展的进程,也无法越过数字时代构造的壁垒,从而逐步丧失书写历史的能力。就在几年前人们还在好奇,为啥经济发展的日本和欧洲没有发展出大型互联网公司,觉得这不可思议。然而数字时代就是这样残酷,没有庞大的人口支撑和经济支撑,互联网公司就发展不起来。而以美国为代表的英语很容易就构造壁垒导致其它国家不能基于本国语言发展相应的公司。
长期的数字化发展会导致小语种的作用越来越不重要,而文字作用又在下降,这两者的合力最终会导致文字危机,说不定未来文字会失去它的作用,最终慢慢消失。
4、进入脑控时代,把人的意念和信息相结合,用意念来控制物品,学习知识
经常在玄幻小说中,看到某个仙界高手可以用意念控制某样东西,觉得很神奇。我们不妨大胆想象一下,若干年后这个想法说不定也可以实现。
或许可以将现实中的一些知识或是物品,通过信息技术,脑控技术等高科技手段整合一下,把人的意念当做信号来让它们接收,达到我们想要的效果。
举个例子,当你需要了解某方面的内容,或者想了解某个朝代的知识,你只需要发出这种意念的信号,这种知识的信息和画面就会马上浮现在你脑海中。甚至当你需要某样物品时,你直接通过大脑的意念发出指令,它就会被终端接收,这个东西就会在很短的时间出现在你的面前。
也就是说,人们可以在一个合理的秩序或者规则之下,用意念来控制一些信息或是物品,系统会把它们一一记录下来,并按照意念的指令而行动。那时,人类根本不需要自己去记录历史,只用操控意念就可以了。说不定未来的人类可以进入脑控时代,能够把意念当做数据库来使用。
关于未来,我们可以有N多种假设,以上内容纯属个人看法,由于时间关系,此篇对于未来历史表达形式的理解可能还不够深入和完善,如果您有不同观点,不妨留言评论。
作者简介:
生命史诗,又叫白垩纪方言,文字爱好者。打过稻谷插过秧过河鱼刮过鳞,夜船曾宿江渚上,看过故乡一灯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