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荣桓拿着大校名单,向毛主席讲了此人的故事,主席升两级授中将

明月松间照哦 2024-11-29 21:32:32

1955年军衔授予名单初步拟定完成后,毛主席坐在办公桌前百感交集:人太多了,为新中国的成立做出巨大贡献的人,实在是太多了,这十几年的革命路,走的不容易啊!

正在他神游之时,聂荣臻从门外走了进来,一脸凝重,毛主席也跟着紧张起来,忙问其发生了什么。聂荣臻将一张纸摊开在桌子上,指着角落的名字开口:“主席,这不合适,他值得更高的军衔。”

听完聂荣臻的介绍后,毛主席连忙拿起一旁的笔对名单进行了修改,竟直接将他的军衔升了两级,提拔成了中将!此人究竟有何功绩?

长征路上的“指示标”

说起这人,和毛主席倒也有过几面之缘。国共两党战争之时,苏静正担任一军团的侦察参谋,按理说他这种小角色很难立下什么大功劳的,可偏偏遇到了毛主席。

红军在两万五千里的战略转移路上,属实是吃了不少的苦,人生地不熟不说,还要随时面临严重的自然灾害,缺衣少食,被国民党围追堵截,一点点消耗兵力。

为了最大限度的保留实力,就需要侦查员先去前面打探情况,确保规划出来的路线是最安全、最快捷、最平稳的,虽然这是一场极大的考验,可侦查员们却必须要完成。

为了确保这场史无前例战略大转移的成功,毛主席亲自来到了一军团进行指挥,鼓舞士气。众将士见到毛主席的身影后纷纷感动落泪,可这却苦了担任侦察任务的苏静。那可是毛主席啊,要是出了点差错,哪儿是他能担待的起的呢?

苏静和队友们只好千倍万倍的仔细小心,连夜对搜集上来的情报进行分析研究,列出所有可行的路线再一一对比排除,天不亮就得将新一天的路线图赶制出来,辛苦的很。不过这样的辛苦却很有成效,长征的胜利离不开他们夜以继日的努力。

在这之间,还发生了一件趣事,将苏静的足智多谋展现的淋漓尽致。

故事发生在1935年,那日还是个秋高气爽的好天气,大雁排成排从头顶盘旋而过,好一幅诗情画意的景象。可是,处在危急存亡关头的红军显然无暇欣赏着美景,一军团的将领林彪、左权带着苏静等人前往勘探地形,却不幸被困沙漠,失去了方向。

抬头四望。入目皆是漫天荒芜的沙地,夜色逐渐降临,竟连一丝一毫能分辨方向的线索也无。眼看黑暗即将笼罩大地,众人心底皆是涌现出阵阵慌乱:在荒凉的戈壁上过夜,可是会冻死人的!

就在大家手足无措之时,左权将军发了话:“苏静啊,大家都说你脑子灵光,快给咱想想办法。”闻言,苏静并没有说话,反而转身下了马,松开了手里的缰绳。在众人疑惑不解的目光中,那骏马竟哒哒地朝着前方跑去,离地平线越来越近。

林彪忽然就反应了过来,这不就是“老马识途”吗?他居然没想起来,骑在马身上竟还发愁怎么才能回到营地。随着一声中气十足的大喝:“都跟上!”,众人立马启程,追着那匹骏马回到了营地。

因为此事,苏静得到了林彪的赏识,虽还是在干侦察的任务,可地位已经不可同日而语,更是在第一团内有了小诸葛的美称。

辽沈决战的“好军师”

1928年9月下旬,苏静随林彪奔赴前线参与辽沈决战。此时的他已经是野战军作战处处长了,却依旧如往常一样深入前线,探查敌情,只为得到最真实的战争资料,帮助将领全面了解战局,做出正确决策。

前线战场上,东北野战军第三纵队指挥官用兵如神,采用挖掘交通壕的战争策略,仅用4小时就攻下了这座防守坚固的城墙。可仅凭这短短的4个小时,苏静就将守军的信息摸得一清二楚。

10月5日,苏静回到指挥部,向林彪汇报了自己的发现:首先,守军在守城期间,出现了离开城墙上防御工程进行攻击的行为,足以见得这些守兵经验不足;其次,本场战争能够轻松取胜,主要是因为交通壕的作战方式足够隐蔽,攻势突然,让守军根本没有防备。

这深刻的汇报得到了指挥部众人的一直肯定,林彪也是立马下令,命苏静调兵南下,还将主攻的任务交到了他的手上。

接下重任的苏静没有丝毫慌乱,指挥调度有条不紊,战争大获全胜。他用事实证明了自己侦察的正确性,交通壕这一作战方式,在攻城战中确实有着极大的优点,减少了很多将士的无谓牺牲。

和平时代的“参谋长”

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外患接触,内忧再起,国共两党之争轰轰烈烈地打响,愈演愈烈。1946年9月,共产党军队在战斗中歼灭了国民党军1.2万人,可是由于后来的失误,战争最后还是走向了失败。当时国民党军的司令员傅作义在战争胜利后,立马公开发表了一篇《致毛泽东的公开电》,其言辞之猖狂,语气之嘲讽,实在是令人气愤填膺。

饶是毛主席胸怀宽广,也是被这人的得意嘴脸气的不轻。据报道称,毛泽东在读罢此信后,只说了八个字:“不报此仇,誓不为人!”

那时的傅作义打死也不会想到,才过了两年时间,战争的局势就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曾经被他挑衅的毛主席步步逼近,竟真的将国民党逼到了绝境。此时的他也不得不考虑,该怎么样才能在彻底战败之后,稍微保全一点脸面了。

机会很快就摆在了他的面前,为了让老百姓少受些战乱之苦,苏静代表解放军与正坚守北平的傅作义展开了谈判。当时的国民党战败已是定局,能和平解决自然是最好的结果,于是,傅作义同意了这份和解协议。

双方意见达成一致,毛主席亲自给傅作义写了一封书信。只是,我们的毛主席显然还没忘记当年傅作义嘲讽他之事,此举不为别的,只为“复仇”。在看到信件内容后,所有人都是大吃一惊,苏静也陷入了两难之地。

这信虽署名为林彪将军,可内容一看就是毛主席写的,当然不能不送。可若是送的话,万一傅作义接受不了,狗急跳墙怎么办?遭殃的还是平民百姓。万般犹豫之下,苏静和几位将军商量,此信暂不送到傅作义手里,一切待局势稳定后再做定夺。

不得不说,这确实是个明智的选择。北平事定后,《人民日报》将这封信发布了出来,看到信之后,那傅作义当时就情绪异常激动,甚至开始怀疑共产党不守信用,想要对他除之而后快。要是真的在和谈期间将信交给他,还不一定会发生什么严重的后果呢。

结语

苏静虽不是什么大将,也没立下过赫赫战功,可他在新中国成立的路程中所做出的贡献,依旧是无比巨大的。

在聂荣臻的讲述之下,毛泽东也对这个有过几面之缘的苏静有了更加深刻的了解,将其军衔连升两级,改为了中将。从中也可看到毛主席对苏静功劳的肯定。

信息来源:中国政府网——苏静

0 阅读:0

明月松间照哦

简介:明月松间照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