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元燕和丈夫的百货超市在马拉维首都利隆圭的街道上越做越大。2023年,他们投资50万元,在当地开设了一家面积为200平米的大卖场。
在十几年前,如果听说有人在国外开了一家大店面,打工人都会羡慕不已。
但现实并非如此简单。
"真的不敢回国啊!"徐元燕盯着微信里的莆田房子的月供提醒,忍不住叹了口气。15年的非洲打拼,夫妻俩确实攒下了将近100万的存款,但这笔在马拉维算得上"小金库"的钱,放在国内却变得不够看了。
徐元燕面临着房贷要还,孩子上学,老人医疗费用也要预留的压力。更加让她烦恼的是,在马拉维这些年,他们已经习惯了勤俭节约的生活,几乎不愿意为自己花钱。
然而,国内的消费水平逐年攀升,光是日常开销就难以承受。
“我们就像生活在中国80年代一样。”徐元燕苦笑着说。在马拉维,通讯不畅、缺水少电都是家常便饭,然而正是在如此恶劣的环境下,他们的生意反而越做越红火。
然而,这样的“神仙日子”却让徐元燕夫妻俩陷入了两难的境地。留在马拉维,虽然事业有奔头,但是却远离家人和孩子;而如果回到国内,虽然有很多存款,但却无法承受开支,并且还需要重新适应快节奏的生活,寻找工作更是难上加难。
每次在短视频上看到那些在国外赚钱,衣锦还乡的故事,徐元燕都会情不自禁地扪心自问:到底要有多少钱才能安心地收拾行李踏上归途呢?这个问题不仅仅困扰着她,也是千千万万在海外奋斗的中国人的困惑。
有人说赚到钱很"爽",但这背后隐藏着无数个想家的夜晚。2023年的马拉维,虽然被评为世界最贫困的国家之一,但正因为这里的物价低廉,徐元燕夫妇得以维持低支出、高收入的生活状态。
只是,这种"神仙日子"终究不是他们真正渴望的生活。对于徐元燕来说,再多的存款也无法替代和家人共度的温馨时光。
现实是如此残酷,回国的念头总是一次次地在我心头涌现,但却又因为现实的压力而被打回原形。
最近,新开业的大卖场又新增了营业项目,徐元燕和丈夫正在为扩大经营规模而忙碌。对于他们来说,可能只有在这片异国他乡的土地上继续拼搏,才能更接近那个遥远的"回家梦"。
然而,当存款真的够用时,他们还有多少时光可以挽回?这是一个没有标准答案的选择题。
听到马拉维家里电话那头传来嬉笑打闹的声音,这个妈妈红了眼眶。
时光倒流回2013年,当时的徐元燕在马拉维首都的一家公立医院产下了大儿子。医院的条件有限,她不得不依赖中国医疗队的医生才能顺利完成剖腹产手术。
"不行,必须送回国内上学。"尽管这个决定令她心痛,但为了孩子,徐元燕还是坚决地做了选择。
从此之后,视频就成为了维系母子感情的唯一纽带。一个月里,母亲只能通过手机屏幕听到孩子们的只言片语。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孩子们渐渐地不再愿意跟母亲视频了,甚至有时候会说出"妈妈,你是谁啊"这样令人心碎的话。
2021年,由于突发的疫情,徐元燕被意外地“困”在国内长达一年半之久。虽然这期间生意受到了一些影响,但她却充分享受到了久违的天伦之乐。
徐元燕每天都会亲自做饭给孩子们,陪着他们做作业,聆听他们讲述学校里发生的趣事,这些看似平凡的日子,却成了她15年来最快乐的时光。
但是疫情的好转并未持久,徐元燕不得不再回到马拉维。离开那天,女儿紧紧抱住她的腿,哭泣着说:“妈妈,你别再去非洲了好吗?”这句话像一把锋利的刀,深深地刺进了徐元燕的内心。
如今,徐元燕只能通过那几个摄像头,远远地注视着孩子们的成长。虽然看着他们慢慢长大,但是无法陪伴在身边,这种煎熬,恐怕只有天下的父母才能体会。
作为早期来到马拉维创业的中国人,徐元燕的丈夫经历了许多困难。语言不通、环境陌生,甚至找不到一个能与他交流的人。
没过多久,徐元燕的生意就有所好转,虽然日子依旧很苦,但她还是坚持下来,并跟着丈夫来到了马拉维。
在首都利隆圭,这对夫妻租了一间两室一厅的小房子,开始了他们的非洲创业之旅。初期,他们过着非常艰苦的生活,为了省钱,他们整个月都靠包菜和红萝卜填饱肚子。
经过辛苦攒钱,我购买了一辆货车和一个冰箱,从此生活有了盼头。
尽管第一家店面仅有50平米,但租金便宜,主要售卖服装和鞋子。徐元燕夫妻坚决决定在这个行业中做出一番成绩。
然而,俗语有云:“有空就是钱”。在马拉维这样的国家,中国货的需求极其旺盛,供不应求。因此,徐元燕夫妇洞察商机,开始扩大经营规模,购车、开分店,生意愈发红火。
然而,意外总会在不经意间发生。2009年,一场大火摧毁了他们的第二家店,化为灰烬。由于马拉维的消防设施落后,消防队即使赶到现场也无法阻止火势的蔓延,只能无奈地眼睁睁看着这一切发生。
夫妻俩的一生心血瞬间化为泡影。
他们在马拉维各个城镇间奔波,寻找新的商机,这对"拼命三郎"来说,不是那么容易被打倒的。
在2016年,徐元燕看到了二手机市场的商机,她毅然放弃了自己在超市和服装生意的经营,转而专注于手机回收。尽管他们在此次尝试中获得了一定的收益,但好景不长,市场很快就趋于饱和。
2019年,这对夫妻决定回归自己的老本行,用30万接手了一家超市。经过一番努力,生意重新焕发了生机。在过去的15年里,他们在马拉维开了15家店铺,几乎走遍了这个国家的每个角落。
让人意想不到的是,2021年的一场疫情让徐元燕在国内“意外滞留”了一年半。尽管生意受到了影响,但这段时间却成为了她15年来最快乐的日子。
能够和孩子们在一起过简单的生活,胜过在异国他乡挣到再多的钱。
回首这段创业历程,6万到百万,确实是一个令人瞩目的数字。然而,在这背后的辛酸苦辣,只有亲身经历过的人才能体会。
这条非洲淘金路看似光鲜亮丽,实则困难重重。但是为了家人和更好的生活,徐元燕夫妇依然坚定不移地坚持,守护着他们的"非洲梦"。
更加雪上加霜的是,徐元燕在国内养病的这段时间,远在马拉维的丈夫出了车祸。丈夫直接昏迷不醒,这让徐元燕吓得魂飞魄散。
虽然捡回一条命,但丈夫的腰椎落下病根,需要长期治疗。
在马拉维,生活随时都可能会出现意外和困难,几乎是家常便饭了。
为了学好英语,他们购买了一个电池供电的翻译机,每天都在努力啃单词。
徐元燕至今还能清楚地记得,自己最早学会的两个词就是"白菜"和"萝卜",因为小时候家里条件不好,除了这两样蔬菜,其他的都吃不起。
现在店里的生意并不好做,我刚进行了第一次账目盘点,就发现少了1000块钱。并且在我们这里,请员工,无论是偷还是懒,这种事情似乎已经成为了一种常态。
更让人头痛的是,徐元燕刚来的时候总觉得所有非洲人长得一模一样,感觉就像是患上了"脸盲症"。做生意的人如果认不出顾客,这可就不是闹着玩的了。
在马拉维,断水断电是很平常的事情。有时候,好几天都见不到一滴水,电也会突然间消失。做生意做到一半,电突然停了,空调也罢工了,大家只能在闷热的环境下继续工作。
这条创业路并非是请客吃饭的美差,而是充满了艰难困苦。正是这些磨砺,塑造了徐元燕夫妻今天的韧性和毅力。毕竟在非洲,不是有钱就能过得好,而是要有坚韧的毅力,才能有机会赚到钱。
2019年,徐元燕下定决心回国定居,这么多年的辛勤打拼也该歇歇了。然而,回国后,她被现实的残酷打得措手不及。
在福州租了房子后,徐元燕对飞涨的物价感到害怕,因为她发现国内的消费水平比马拉维高出很多,她积累多年的存款在这里好像一下子就不够了。
丈夫还没缓过神来,就坚决要求回马拉维。
短短八个月之后,丈夫再次登上了前往非洲的航班。他的忧虑并非毫无道理,因为国内房价高昂,孩子的教育费用、老年人的医疗费用等各项费用层出不穷,都需要大量的金钱支出。
他们在马拉维生活了十几年,看上去就像是从80年代穿越过来的人,对于国内快节奏的生活简直无法适应。
"找工作?都这把年纪了,能找个什么好工作?"这是徐元燕夫妻最担心的问题。在马拉维,他们基本上不花自己的钱,然而在国内,钱包总是不鼓的。
如今的徐元燕开始在短视频平台上分享自己的生活,希望能找到一条新的出路。然而,当看到评论区网友问:“为什么不直接回国定居?”时,她总是不知道该如何回答。
有些人说他们赚到钱了,日子过得很舒服。
徐元燕夫妇在马拉维的十五年,确实打下了一定的基础。他们的故事,其实也可以看作是海外打拼的千万中国人的一个缩影。
出国容易,回家却不易。
这条回家的路,究竟还要走多久。
毕竟在中国,买房、上学、养老哪一样不是一笔大支出呢?这就是现实,再难也得面对。徐元燕夫妻或许只有那个"团圆梦"可以支撑他们坚持下去。
沙漠之心
这个女人在小破站有号,我关注了,对她的黑人员工不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