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神都胜迹 讲洛阳故事(65):北魏迁都洛阳的六位皇帝命运?归葬何地?
北魏自建国到迁都洛阳前,已统治北方一百多年。自孝文帝494年从平城迁都洛阳到534年孝武帝被杀,北魏在洛阳共传六帝41年。
孝文帝姓拓跋、字宏,后改名元宏,是中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和改革家。公元493年八月,拓跋宏以南征萧齐为名率军南下,行至洛阳时宣布迁都于此,只用了一年时间就建成新都。公元494年十一月,正式迁都洛阳。随后,孝文帝在洛阳推行了一系列汉化改革措施。为统一全国,孝文帝三次亲征南齐,均无功而返,公元499年四月病逝于第三次南征途中,时年33岁,谥号孝文皇帝,葬于长陵,位于洛阳市北郊邙山官庄村东。长陵封土为圆形,现存直径103米,高21米,夯土筑成。
北魏孝文帝长陵
在洛阳执政的第二位北魏皇帝是宣武帝元恪。元恪是孝文帝第二子,从小聪明伶俐有抱负,深得孝文帝喜爱。孝文帝的长子不喜欢洛阳的气候也不喜欢汉化的生活,在几位反对派大臣的煽动下,企图逃回平城。此举惹恼了孝文帝,不久将长子废为庶人后又赐死,而元恪顺理成章被立为太子。
元恪在位期间治国有方,国力大增。都城由东西六里、南北九里扩大为东西20里、南北15里。国内兵强将勇,国土向西向南扩展千余里,使“三分天下有其二”。元恪宫室争斗严重,子嗣不旺,只有一子存世。公元515年正月,元恪得病,不久驾崩,时年33岁。
元恪死后葬于景陵,位于洛阳市北郊邙山镇冢头村东、洛阳古墓博物馆院内,封土略呈圆形,现存直径东西108米、南北100米、高24米,夯土筑成。由于从宋代开始景陵就多次被盗,因此1991年中科院与洛阳考古研究所共同对景陵进行了考古发掘。景陵墓圹呈甲字形,墓道长54.8米,墓室平面近方形,东西长6.91米、南北宽6.73米,面积约46平方米。墓顶为四角攒尖式,高9.36米。墓室西侧为石棺,东侧为陪葬品,因多次被盗掘,仅出土一些器物残件。经整理修复,共得完整及可复原器物45件,有青瓷器、釉陶器、陶器、石器、铁器等五类。
北魏宣武帝景陵
北魏宣武帝景陵
北魏宣武帝景陵石棺
宣武帝景陵是国内第二座主动发掘的帝王陵墓,对了解和研究北魏帝陵葬制有重大意义。
北魏在洛阳的第三位皇帝是孝明帝元诩,即位时年仅6岁,由其母胡太后执政。元诩在位13年,大权一直掌握在胡太后手中。这一时期大兴佛事,修建了皇家寺院永宁寺,并进一步扩建都城,使洛阳城的南北长度达到20里,规模之大在中国乃至世界古代都城中,都是空前绝后。
孝明帝19岁时被胡太后毒杀,葬于定陵,位于洛阳孟津宋庄镇后沟村,现存封土平面呈圆形,直径约94米,高约16米,夯土筑成。
北魏孝明帝定陵
北魏在洛阳的第四位皇帝是孝庄帝元子攸,由尔朱荣拥立为帝,元子攸虽为皇帝,但实际大权却由尔朱荣掌控。公元530年9月,不甘心做傀儡皇帝的元子攸设计诛杀了尔朱荣。公元530年12月,尔朱荣从子尔朱兆引兵攻入洛阳将元子攸挟持到晋阳(今山西晋阳)弑杀。第二年灵柩被运回并葬于洛阳邙山。
孝庄帝静陵位于洛阳市北郊邙山镇上寨村,封土较小,规模较前三个皇帝缩小了三分之一,而且没有陵园,这与北魏末年政治动荡不安有直接关系。
北魏孝庄帝静陵
从公元530年12月孝庄帝元子攸被弑杀到534年10月北魏分裂,不足四年里先后有长广王元晔、节闵帝元恭、安定王元朗、孝武帝元修四位帝王被立废。其中元恭在位一年零两个月,元修在位两年零七个月,两人有谥号和陵墓,而元晔、元朗在位仅数月即被废黜,连谥号都没有,更没有陵寝。
公元531年2月,节闵帝元恭接替元晔被尔朱世隆拥立为帝。公元532年2月,高欢大败尔朱氏,控制了洛阳。4月,高欢废掉元恭,另立元修为帝。5月,高欢杀元恭,以王礼安葬元恭。西魏时追谥元恭为节闵帝,是北魏在洛阳的第五位皇帝。
2012年,洛阳市衡山路发掘了一座规模宏大的北魏墓,根据墓葬的位置和规模断定此墓是节闵帝的陵墓。陵墓没有封土,也没有陵园。墓圹平面呈“串”字形,南北通长58.9米,墓室用砖和石混合建成,宽6.5~12米,深8.1米。虽然墓葬遭到严重破坏,仍然出土一批有较高价值的文物。
北魏节闵帝陵墓挖掘现场
北魏在洛阳的最后一位皇帝是孝武帝元修。公元532年高欢入洛阳后废掉节闵帝元恭,将元修立为皇帝,但大权实际掌握在远在晋阳的高欢手中。元修不甘心做傀儡皇帝,想利用在关陇地区拥有重兵的宇文泰对抗高欢,后计谋败露,公元534年元修放弃洛阳,入关投奔宇文泰。534年12月,宇文泰弑杀元修,北魏也分裂为东魏和西魏。元修在十几年后被葬在云陵,位于陕西富平县内。
北魏在洛阳时的六位皇帝,除了前两位皇帝有所作为外,后四位皇帝均被政客或军阀所操纵而死于非命。六位皇帝中有五位死后葬在了洛阳,而最后一位皇帝客死他乡,葬在了陕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