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画像石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出现是由于多方面原因导致的,它之所以能集中分布于苏北鲁南地区,与这当地的地理条件及社会背景和人文环境息息相关。汉画像石在苏北鲁南地区分布如此之广,也深刻影响着全国各地的汉画像石的发展。
一、汉韵石雕艺术宫,线刻精良无语画汉朝在我国的历史长河上占据着一个举足轻重的地位,汉文化一直以来都是中华民族的主体文化,而汉画像石作为浮雕艺术,它是汉文化的鲜明代表,也充分展示了汉文化的精湛内涵。
在最近几年来,汉画像石墓在苏北鲁南地区不断被发掘,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和讨论,在探索汉画像石密集分布于这片区域的道路上,也揭开了汉画像石的来源和发展。
史书上记载的汉画像石,指的就是汉代修建的祠堂、陵墓和石门,又被人们称为汉画像石。史籍上对它的记载也很多,例如《淮南子》中将汉代石像描述为“镌山石”,指的是在山上的石头上雕刻各种图形,汉代的画像石就是这么发展而来的。
汉画像石的产生与盛行,由多方面的因素造成,它其实只是在某个特定的时代出现,在不同的地方又有着不一样的风格和特色。全国的汉画像石大致被划分为五个区域,其中分布最广的就是苏北鲁南地区。
这片区域盛行汉画像石的主要原因就是因为当地的地形地貌,它地处苏鲁豫皖四省交界处,黄淮平原的中部,属于丘陵地带。当地的蒙山和云龙山都是比较低矮的山脉,这些山石主要是石灰岩和页岩,它们大都用来加工和修筑墓室。
从近些年来徐州发现和发掘的墓葬来看,墓室的形式主要呈现出“因山为陵,凿山为洞”的特点,这也使汉画像石的有了充足的材料来源。
汉画像石密布于苏北鲁南地区的原因是有多方面的,首先是社会背景方面,由于秦末社会产生暴乱,底层民众揭竿而起,楚汉二雄争夺天下,即便到了西汉初年,社会经济还是十分贫困。因此,当时的统治者汉高祖刘邦和后来的文景帝都提倡薄葬而不是厚葬。
但当时社会普遍存在“事死如事生,事亡如事存”的丧葬观念,所以有些地方并未实行薄葬,而是照旧实行厚葬。厚葬在当时受到人们的广泛追捧,尤其是经过七十余年的文景之治,社会经济已全面恢复。
到了武帝时期,社会生产力得到解放,国家综合实力已经相当雄厚,边境被骚扰的问题基本肃清了,百姓生活在和谐安定的氛围里。
再加上当时儒家思想受到了前所未有的传播,使厚葬之风得到了很好的体现,苏北鲁南地区正是在这种社会背景下,因此画像石像的身影随处可见。正因如此,汉画像石的技术得到进一步发展,且在当时已经相当成熟了。
二、 轺车神骏踏霜行,肃肃霄征任纵横,两汉时期,苏北鲁南地区的经济状况就比较良好,在历史上常常属于经济发达之地。早在秦朝以前,山东就以“齐鲁之邦”而闻名,又因为徐州还是刘邦的故乡,它也属于苏北重要的地理位置,刘邦还曾分封了楚王来统治管理这片区域。
再加上苏北鲁南地区水流资源丰富,水利资源发达,冶铁、煮盐、纺织等手工业发展十分良好,当时此地的社会经济得到了迅速的发展。
《后汉书》记载:“仲长统说这里“豪人之室,琦赂宝货,居室不能容;马牛羊豸,山谷不能受”。
在制盐、冶铁、纺织三大行业中,山东地区的发展独占鳌头,三大产业的产出居全国首位,山东地区的盐官就占了全国的四分之一,可见当地的经济是何等的富庶。
在良好的经济条件下,徐州发掘出丰富的汉画像石。徐州在汉朝时期曾是彭城国和楚国的属地,据史料记载,徐州在两汉时期共经历了十三位楚王和五位彭城王统治和管辖,经济也相当繁荣,并且留下了许多巨大的坟墓。
据统计得出,徐州地区已经发掘出不少汉画像石墓,由此侧面流露出,当时徐州的社会经济相当富足。
汉画像石墓比较起一般的墓葬来说,需要耗费巨大的时间和人力,没有绝对的经济支撑是无法完成的。苏北鲁南地区距离较近,两地的思想文化观念也比较接近。
处于先秦时期齐鲁地区,自古以来就是“通渔盐之利,的繁华经济地带,更孕育着深厚的儒家孔孟文化,也有着悠久的道德礼仪文化传统。尤其是武帝时期,董仲舒提倡”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思想方针被统治者所采纳,使得儒家学说成为社会的主导思想。
三、风采飞扬动魂魄,犹闻万载马蹄声社会上忠孝的思想开始盛行,尤其是在苏北鲁南地区,更到达了巅峰。据说孟子在总结尧舜统治经验时说:“尧舜之道,孝悌而已矣。”由此可见,汉代的忠孝观念对当时社会的各方面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对于汉画像石而言,“汉代的忠孝观念对汉画艺术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汉画艺术中很大的一部分是汉代忠孝观念的表现形式”。社会上普遍流行“事死如生”的思想观念。
很多汉人死后仍然渴望拥有世间的一切,所以非常重视自己的后事安排。而当时的官吏选举标准上,基本以儒家的孝悌标准来选拔人才,这就是所谓的“举孝廉”。这在当时无疑助长了对忠孝观念的重视程度。
到了后来的东汉时期,儒家忠孝思想的深刻影响下,人们对于厚葬的追求已经甚至无法用法制来约束,整个社会都弥漫着厚葬的思想观念。如东汉著名的政论家崔寔本来是家道殷实,但为了厚葬已故的父亲,不惜耗费巨资也要厚葬父亲,导致家里资产枯竭走上穷困的道路。
《汉书》记载:“剽卖田宅,造冢茔,立碑颂。及终葬资产尽,以故穷困”。
在儒家孔孟思想盛行的苏北鲁南地区,汉画像石和厚葬也成为这片区域的必然结果。汉画像石的需求推动了技术的发展。雕刻绘画技术当时的苏北鲁南地区发展得相当成熟。
由于当地的政权稳固、社会安定、经济高度繁荣,使得文化也蓬勃发展。而文化的繁荣又与艺术的兴盛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汉代“画像中有许多的音乐、舞蹈、百戏的图像,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状况。
出土的数量众多的汉画像石,也促进了汉代雕刻绘画艺术的不断成熟,这也充分说明了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从事雕刻绘画的人才相当的丰富。到后来,汉代的汉画像石已经是专业化的加工制作。
徐州本地的汉墓中也可说明专门从事汉画像石雕刻的工匠群的存在。由于木材在当时比较昂贵,普通人无法支付其费用,但是当时的厚葬思想又是相当的浓厚,所以他们寻找新的方法,结合当地的特殊的地貌特征,利用坚固的石头代替木材进行修筑墓室。这也是汉画像石在得以在苏北鲁南地区发展的原因。
结语汉画像石在中国的文化史上是一个阶段性的产物。它的出现和发展是独特的社会文化现象,不仅受到苏北鲁南地区的独特的地理条件影响,更与当地的人文思想息息相关,才使得汉画像石在苏北鲁南地区遍地开花。
参考文献:
《后汉书》
《淮南子·本经训》
《汉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