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实话,现在超市里的蔬菜,看着水灵,吃起来总觉得少了点小时候的味道,就像白开水一样,寡淡无味,你们有没有这种感觉?
尤其是小白菜,以前用农家肥种的,那叫一个清脆,一股清香味儿,现在呢?
总感觉少了点啥。
其实,这可能就是农家肥和化肥的区别。
老一辈人种菜,讲究的就是用农家肥,虽然麻烦点,但种出来的菜就是好吃。
现在想吃点有“小时候味道”的蔬菜,咱也得自己动手,丰衣足食嘛!
其实自制农家肥并不难,而且一点都不臭,不信?
往下看,保证让你找到“小时候的味道”。
液体肥:菜园子的“氮”朋友!
都知道,氮肥是蔬菜生长的“加油站”,没了它,蔬菜就蔫不拉几的。
那怎么自制富含氮的农家肥呢?
液体肥就是个不错的选择。
我自己的做法很简单,先准备一个大缸(或者自己挖个池子,注意防漏水就行),然后就开始收集各种“宝贝”了:杂草、烂菜叶、果皮、菜根菜柄…能沤烂的都行。
把这些东西剁碎了,扔到大缸里,再加点EM菌(这东西网上能买到,按照说明书用就行)。
然后,就交给时间吧!
大概7天到半个月,这些东西就能发酵成“宝贝液体”了。
这种液体肥可不简单,除了氮元素,还含有各种杂草果皮里的营养,那叫一个全面。
用它来浇菜,蔬菜蹭蹭地长,而且叶子特别脆甜,不信你试试,保证你找回小时候的味道。
对了,还有个小窍门,发酵的时候可以加点红糖,能加速发酵,味道也会更好闻一点,不信你闻闻,说不定还有点果香味儿呢!
堆肥:土壤的“营养”管家!
除了液体肥,堆肥也是农家肥的重要组成部分。
堆肥里的杂质比较多,比如杂草碎块,用它来施肥,能改良土壤,让土壤更疏松,保水保肥能力更强,这样蔬菜才能扎根更深,长得更壮。
堆肥的做法也很简单,跟液体肥差不多,也是收集各种杂草、果皮、树叶,切碎,然后加点鸡粪、鸭粪、草木灰和一些泥土,搅拌均匀。
然后,再来点有机肥发酵剂(同样是网上能买到),按照说明书溶成水,喷到堆肥上,再搅拌均匀。
把这些东西堆起来,盖上塑料布,但别盖太严实,堆肥发酵会产生热量,要透透气。
有空的时候,可以翻一翻,让它发酵得更均匀。
没空的话,就让它自己发酵也行。
大概半个月左右,堆肥就发酵完成了。
这堆肥可不是随便用的,它相当于给土壤“打地基”,让土壤更健康,更有营养。
这样,蔬菜才能长得更好,产量更高。
液体肥DIY:菜叶脆甜的秘密?
前面说了液体肥的做法,但有些细节还是要注意一下,比如,沤肥的容器最好选择避光的地方,这样能减少养分流失。
还有,发酵期间可以经常搅拌一下,能加速发酵,让肥效更好。
用液体肥浇菜的时候,也要注意浓度,太浓了容易烧苗。
一般情况下,兑水稀释10倍左右就可以了。
浇的时候,最好选择傍晚或者阴天,避免阳光直射,让蔬菜更好地吸收养分。
我经常用液体肥浇小白菜,浇完之后,那菜叶绿油油的,特别有光泽,吃起来也特别脆甜,真的是小时候的味道。
邻居们都问我秘诀,我就告诉他们,用点液体肥,保证好吃。
堆肥DIY:改良土壤,就这么办!
堆肥也是有讲究的,比如,堆肥的材料要尽量多样化,这样能提供更全面的营养。
还有,堆肥的湿度要适中,太干了发酵慢,太湿了容易腐烂。
用堆肥的时候,可以把它混到土壤里,也可以直接铺在菜地表面。
我一般会在种菜前,把堆肥混到土壤里,这样能让土壤更肥沃,更疏松。
堆肥还能提高土壤的保水能力,减少浇水次数。
以前我种菜,一天要浇好几次水,现在用了堆肥,两三天浇一次就行了,省了不少力气。
而且,堆肥还能抑制土壤中的病菌,减少蔬菜生病的几率。
以前我种的蔬菜,经常生病,用了堆肥之后,生病的几率明显降低了,真的是省心不少。
总而言之,自制农家肥虽然麻烦点,但好处多多。
不仅能种出好吃的蔬菜,还能改良土壤,减少病虫害,真的是一举多得。
现在化肥农药用多了,土地都板结了,咱用点农家肥,也算是给土地“进补”了。
说实话,现在的人都讲究健康,吃得也越来越精细。
但我觉得,真正的健康,是从土地里长出来的。
只有用好的肥料,种出好的蔬菜,才能吃得放心,吃得健康。
所以,别再犹豫了,赶紧动手自制农家肥吧!
找回“小时候的味道”,也给自己和家人一个健康的未来!
你会发现,种菜不仅仅是一种劳动,更是一种生活方式,一种对自然的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