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看官老爷,麻烦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精彩内容不错过,方便随时查看。
文|万象硬核
编辑|万象硬核
——【·前言·】——
2025年2月,来自浙江温岭的一艘渔船像往常一样在广阔的海洋上忙碌时,收网的时候,他们发现竟然捞上来一条长相奇葩的鲨鱼。
这条鲨鱼体长达到了惊人的9米,长着一张巨大和身长并不怎么相符的奇葩大嘴巴。
最嘴巴张开时几乎可以达到1米多宽,它的鳃裂也非常宽大,几乎环绕整个身体,最后一个鳃裂位于胸鳍基底前方。
而且它的鳃耙非常细长且密集,基部扁平,端部像鬃毛一样,组成了类似鲸鱼须的过滤结构。
但是非常遗憾的是,当渔民将它拖到船上的时候,这条“大头”鲨鱼就已经死亡了。
有渔船捞上来奇葩鲨鱼消息很快就传到了一些专家的耳朵里,这里面也包括浙江海洋大学海洋生物博物馆馆长陈健。
作为一名长期致力于海洋生物研究和科普工作的学者,他深知这条奇葩鲨鱼的珍贵性,因为它是一条姥鲨。
在中国海域,姥鲨的捕捞记载实在是太少了,这也使得姥鲨在中国的海洋生物研究领域中显得格外神秘。
而且,国内的姥鲨标本数量极少,目前只有天津和青岛的相关科普场馆有展出。
陈健满表示,他们非常希望能将这头姥鲨制成标本留在浙江,这样一来当地的民众就能更好地了解这种神秘的生物了。
姥鲨作为海洋中的大型生物,它的存在对于研究海洋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有着重要的意义。
通过将其制成标本,科普场馆可以更直观地向公众展示姥鲨的形态特征,让大家对这种神秘的生物有更深入的认识,从而提高公众对海洋生物保护的意识。
那么姥鲨究竟是什么鲨鱼,为什么它如此珍贵呢?
—【·喜欢晒太阳的鱼·】—
说起姥鲨,它还有个有趣的名字叫做“太阳鱼”。
只不过这是苏格兰人和爱尔兰人比较喜欢的叫法。
因为从表面上看,姥鲨确实常常给人一种悠闲晒太阳的感觉。
它们经常浮在海面,看似无所事事地划水,可实际上,这“晒太阳” 的背后藏着它们独特的捕猎方式。
姥鲨的捕猎方式与其他鲨鱼有着很大的不同,它们并不依靠快速的游动和凶猛的攻击来捕捉猎物,而是采用一种相对温和的滤食方式。
平时它们只需要把嘴巴张大,然后慢悠悠地往前游就可以了,这样借助游泳的力量让混杂着食物的海水自动流入口中。
姥鲨长着宽大的鳃裂和巨大的嘴巴,这为它们滤食浮游生物提供了便利的条件。
而且姥鲨的鳃弓上有着密密麻麻的鳃耙,每鳃上多达1260个,这些鳃耙每小时能滤出2000吨水。
它们每半分钟或者1分钟会闭上一次下颌,让水和浮游生物通过口腔、咽喉和鳃弓。
当水从鳃耙间流过并通过外部鳃裂排出时,浮游生物就被筛选出来,成为了姥鲨的美餐。
姥鲨的捕猎过程看似轻松惬意,但这种独特的捕猎方式使得姥鲨在海洋生态系统中占据了独特的位置。
它们主要以浮游生物为食,包括浮游植物和浮游动物,如硅藻、挠足类、端足类等。
通过滤食这些微小的生物,姥鲨在控制浮游生物的数量和分布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维持着海洋生态系统的平衡。
但中国人觉得这种大脑袋鲨鱼性格温驯、活动起来也是个慢性子,就像是一位悠闲的老太太,总是慢悠悠地在海里游动,于是将其称为“姥鲨”。
姥鲨作为世界上第二大鱼类,仅次于鲸鲨,它们的身体庞大而粗壮,成年姥鲨的体长通常在6 - 8米之间,最大的个体甚至可以达到 12 米以上。
此次温岭渔民误捕的这条姥鲨体长9米,已经是相当巨大的个体了。
它们的生活范围非常广泛,主要栖息在200米 - 2000米水深范围内,但也会出现在潮间带的外围区域以及内湾等地。
它们多数时间喜欢单独行动,独自在广阔的海洋中巡游,寻找食物和适宜的生存环境。
然而,当食物丰富时,姥鲨也会表现出有趣的群体行为。
在浮游生物密度高的温跃层,常常能看到6 - 12条姥鲨聚集在一起的小群体,偶尔甚至能看到上百条姥鲨的大聚集。
这些聚在一起近距离游动的姥鲨群体,很可能是一种求偶行为。
通常,这种群体行为会出现在温差显著的海洋热带锋附近,因为这里往往是浮游生物大量繁殖的区域,为姥鲨提供了丰富的食物来源。
别看姥鲨个头大,它还是个不折不扣的“旅行家”,会进行长途跨洋迁徙。
有时,它们会从英国群岛游向加拿大的纽芬兰,最长迁徙距离可达 9000 公里。
它们的迁徙与浮游生物的表层丰度密切相关,夏季后,随着北半球气温升高,浮游生物在北方海域大量繁殖,姥鲨会向北迁徙寻找食物;
而到了10月,随着气温下降,浮游生物的数量减少,姥鲨又会朝南移动,寻找更温暖和食物更丰富的海域。
不过,冬季姥鲨的具体栖息地偏好还不太明确,科学家们仍在努力研究和探索。
曾经,姥鲨在海洋里的数量还算可观,它们在广阔的海洋中自由地游弋。
然而,从上个世纪70年代开始,姥鲨的命运发生了巨大的转折。
由于姥鲨含有高价值的鲸油和鳍,鱼翅、肝脏、软骨等都有一定用途,它们成为了挪威、苏格兰和爱尔兰渔业的主要捕猎目标。
过度捕捞让姥鲨的数量急剧下降。
过去的几个世纪里,大量的姥鲨被捕捞上岸,用于提取鲸油和制作鱼翅等产品。
2016年,江苏渔民出海捕鱼,回来的时候竟然捡到一头已经死掉的姥鲨,体长7.5米,重达5吨,最后卖了19万元。
当然,如今随着保护意识的提高和法律的完善,这样的买卖行为已经不被允许。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姥鲨的种群数量越来越少,生存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此外,姥鲨经常在水面活动,这使得它们偶尔会和和商业船只不小心撞上。
船只的螺旋桨和船体可能会对姥鲨造成严重的伤害,甚至导致它们死亡。
海洋污染也是姥鲨生存的一大威胁,随着人类活动的增加,大量的污染物被排放到海洋中,影响了姥鲨的生存环境,导致它们的食物来源减少,健康受到威胁。
如今,姥鲨已经是世界公认的濒危动物了。
这意味着姥鲨的生存状况非常严峻,需要采取紧急的保护措施来防止它们灭绝。
在国内,姥鲨被列入《中国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二级,也受到法律的严格保护。
参考:
生态中国网《浙江渔民误捕一罕见“晒太阳鲨”:一鱼之下,万鱼之上》2025-2-12